人生有时候就跟走迷宫一样,处处都是选择。


不知道你最近有没有类似的纠结:


不确定要不要跳槽,现在的工作干了5-6年,每天的任务都是重复的内容,可一旦离开,面临的就是全是风险。


不确定要不要离婚,七年之痒都已经算是幸福的了,起码还有些感觉,可一旦放弃,不知道前方是什么样子。


不确定要不要创业,创业的种子早就在内心种下,可身边的人都说,你都这岁数了,还折腾啥,踏踏实实过日子吧。


这时候你肯定在想,谁不都是在纠结犹豫中过一生吗?所以我才这么努力地想做一个「正确」的选择。


如果你真的觉得只要自己有能力做「正确」的选择,就可以解决你面临的90%的问题,那你千万要小心了。


就拿辞职创业来说,可能你的决定是正确的,赚到了钱,从此衣食无忧,却也意味着压力,焦虑,失眠会终生伴随;没法给予家人充足时间的陪伴。


但如果你选择了更多照顾家庭,又可能因为另一半的丧偶式育儿、重复枯燥的家庭劳动和难管教的孩子,给磨灭了耐心,让你重新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到底做错了没。


其实每个选择都有缺陷,重要的从来都不是对错,而是能否承受选错所带来的负面情绪。


「我想逃离这个工作」、「我想逃离这个家庭」、「我想逃离这个关系」,逃不逃呢?


这些都是选择题,是我作为心理咨询工作者每日听到最多的用户抱怨,和她们对话时,我能感受到她们的痛苦和疲惫,整个人就像被抽掉了灵魂,对生活失去希望,对幸福失去感知。


很希望她们可以懂得一点心理学,没法帮你预测未来,但可以帮你洞察内心。


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想要什么,更在乎什么,才能有勇气承受选择所带来的挑战,一切困难都能坦然接受。


- 1 -

一个不得不说的供需失衡:

极其稀缺的心理工作者,

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国人心理需求


Momself,就是集结一批国内顶尖的心理学专家,帮助你认识自己的机构,我们老板常说:希望帮助中国所有女性真正为自己而活,让每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


但它并不容易。我们调查了国内心理学市场的咨询师资源,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张侃曾经做过一个估算,我国从事心理学工作的有3万多人。


而国际上,这一数字是40万人,这意味着占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心理工作者不足世界的十分之一,更加可怕的是,平均每50000人需要共用1位心理咨询师,其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人符合行业标准。



后台经常有用户问,武汉哪里有好的心理咨询师,河北哪里有。


很抱歉,最好的咨询师就跟排名医的号一样,很难找,找到了也很难排,排到了也是一场耗资巨大的马拉松。


这个活,我们干。我们发掘了一批很厉害的心理咨询师高手,为每一位追求自我成长,深度探索自我的Momself用户,提供效率最高的成长服务。


- 2 -

最高效的自我探索方式:

让国内最顶级的心理学专家同时为你服务


在某互联网心理咨询平台的一则抽样调研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每一位来访者(使用心理咨询服务的人)中,平均每人预约要近10次,甚至有15.5%的人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了20次以上的咨询。


它意味着,当一个人有了自我探索的需求,很可能需要花费近半年的时间。


想一想,刚和咨询师聊完,情绪稳定了许多,充满了能量,回到家里发现,一堆衣服没有洗,孩子哭着闹着要陪玩,老公窝在沙发上不理不睬,低头玩手机。


你刚想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好好谈一谈,他却把背一转,嘲讽地说,「整天说些虚头巴脑的话,有那闲钱还不如给儿子攒着交培训班。」


他没有看见,你为了维持这段「活寡妇」一样的婚姻,有多么努力向内寻求安全感。唉,算了,下周再去跟咨询师聊一聊这个部分吧。



太慢了!张爱玲有一句话是:出名要趁早。但我们觉得,改变要更早!否则你的每一个明天,都和今天并没有什么差别,时间在一个大活人身上突然静止,那太可怕了!


「明天起,我要开始跑步。」听说,运动可以让人变得更积极。


「从今天开始,每天练习正念。」或许能让自己更加活在当下吧。


但大多数人采用的改变方式,往往在还没迈出第一步,就放弃了。我想给你提供一个更加快速的改变方式:用一支专门助人成长的心理学专家团队,帮你快速自我刷机,过更有掌控力的人生。


任何一位杰出的企业家、运动员、科学家或艺术家身边,无不是集结了一支一流的团队。


我们希望能打造一支战斗力强劲、作战速度迅捷的咨询师团队,因为一个人只有同时从身体语言、精神动力、系统层面去理解自己过去的行为模式和情感模式,才有可能产生由内而外的改变。


这支团队最好心理学流派不同,风格独到,技能迥异,但这支团队一定要能达到: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李松蔚老师三顾茅庐,最终组建出一支九人顾问团,他们来自中国最优质的高等学府,北师大、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在人生管理、人际分析、家庭系统治疗等方面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和受训背景。


在「人生实验室」中,被学员戏称「九大金刚」。



学员对顾问团队的评价

龚利琴老师:

温暖、耐心。让我看到情绪背后的需要真的是很重要的。第一天我印想不是很深,从第二天我的情绪暴露出来以后,第二天、三天真的是飞速一样的认知。龚老师让我看到了情绪背后的需求。整体感觉是被理解了、如让阳光照进黑暗。


像大姐姐,照顾着我们,保护着我们,然后又给我们足够的空间,让我们自由发挥。不让场面失控,同时又尽可能确保每个人都被照顾到,和大家连接起来,融入这个大家庭。——第六期「亲密关系」


吕大为老师:

这位顾问非常可爱,笑容可掬,常常用饱含同情而理解的目光深情地观察我们——然后被攻击为「猥琐的眼神躲闪」(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老师当时非常非常认真的绝对不转眼珠地真诚地望着对方,真的,在对方表达愤怒的那一时段,再也没敢观察其他人……)。这种平和让人在这个场呆着有安全感,同时,有种绵柔的力量。


导师给我我前所未有的男性给到的安全感和温和温暖。他很专业,很平等的和大家相处,没有权威的感觉。很舒服。可是他的话,总可以给我启发。他给了我很多的关注。感受很好。


汤淼老师

汤老师特别温暖,像妈妈一样。当我们在真实展现的时候,有极强的觉察力,提供特别专业的总结,和提供不一样的视角。

 

张焰

导师像一块镜子一样明亮,在目标团体中启发了我们「向内看」。让团队的发展越来越团结。很喜欢张老师,通过她我看见了我平时看不见的东西,而且她在的时候特别安心,一种又温柔又有力的存在。

 

赵丽珠

睿智内涵的导师,我喜欢和这样的导师沟通。第一节课我是不喜欢导师的对于课程的安排,我感觉我学习不到东西,只是引导我们发言,和我的期待中的情景是不一样的。后面的课程,我越来越把自己的内心放开了,感受到不一样的自己,我很兴奋,也很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等所有课程都完成之后,我知道我的问题在哪里了,我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我很高兴有这样的课程安排。而不是直接把我们的问题呈现出来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我们自己找到自己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觉得丽珠老师很活泼也很温柔,但最让我喜欢的是非常敏捷快速的洞察力和在团体中适时引导、收放自如的力量。

 

贾坤

贾老师整个人都带着尊重和谦卑。晚上环节回到身体和内在的宁静和智慧。脑子更清晰。心更静,更能看清一些东西。

 

周海松

能够敏锐地从语言描述、肢体动作中发现成员的真实意图,并且用一种自然的方式反馈呈现给成员,帮助到成员反思与探索自我。


(向上滑动查看)


为了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个团队经过上百次的头脑风暴,最终决定采用源自心理学家勒温发明的团体技术,结合每一位专家的特长,李松蔚老师和Momself独家设计出一套快速帮助个人实现自我成长的「操作系统」,它是「人生实验室」的核心


这套「操作系统」,是由9位专家联手打造的封闭式团体场域。它能够在短时内,通过9大顾问,100个陌生人的碰撞,找到困扰你很多年的行为和思维根源,打破它,重建它。


来过的学员纷纷说,就像瞬间打通了任督二脉那样,畅快!


市面上你不可能见到任何一个工作坊和线下培训会采用同样的模式,因为它太不商业化了:标配的线下培训是1个专业老师,三四百人的场,只需要1个200多平米左右的场地


而要成功运行这套「操作系统」,它需要9大咨询顾问同时空出一段时间,同台到场带领,它对环境的要求同样非常严格,所以能同时满足3个大空间,10多个小空间。


因此,我们每到一座城市,就要跑遍几乎所有的四星以上酒店,或者私人独栋别墅。Spencer打趣地说,没见过这么干的商业团队。



日本设计美学大师原研哉曾说:你所看到的无印良品看似简单纯设计表面,它的背后是大量调研和对用户真实需求的精准把握。「人生实验室」也是如此。


最终,我们创造了一个纯粹的人际环境,如同一个社会缩影,它叫做「人生实验室」。


一句话说,只要沉浸时间足够,每个人在这个环境里,都将真实地成为他们自己。


更直接一点,你喜欢谁,害怕谁,会和谁起冲突,又和谁发展亲密关系,团体场域中的每一个互动,就像你们与社会上其他人互动一样,都会真实地浮现出来。


再直接一点,当你一直沉默,一直沉默,通过玩手机和上厕所来打发「无聊的时间」时,团体帮助你意识到选择沉默,可能也是你表达反对意见的一种力量。



- 3 -

「内心中最大的反派BOSS,居然是我老爸

一个人的蜕变,需要一整个系统共同催化


安安是我们的学员,报名之前,我们对她做了个语音电话的采访,便于针对性解决她的情况。她说自己一直纠结要不要辞掉已经干了6年的国企工作。


谈及为什么要辞职,她解释:都说国企工作就像养老,呵呵,其实连养老都不如,起码养老还有点乐子,可以和一帮人跳跳舞旅旅游。


而我除了闲,每天还要面对各种恶心的派系规则,他们真的很烦,我受够了,我才30岁哎,凭什么要在这里窝一辈子,我就想出去看看,做什么都可以。


那为什么不去呢,我很不解,电话那边安安声音一下子弱了一大截:因为我什么都不会,现在的年轻人竞争力太强了,有点怕找不到工作,而且家人也不希望我出去瞎折腾,不然孩子谁带。


真是无解,太特么没辙了。


答案我们也不知道,只能让她自己去探索,安安来了之后就被安排参加集体对话的活动。


在对话的时候,因为没有任何规则,彼此陌生,会出现暖心的姐姐,也会有毒舌、冷言冷语的同学,彼此说着某个话题。


导师也不说话,经常静静地看着,有人发起话题:都来说说自己为什么来吧!接着出现下面这个对话:


前面人说了大堆,轮到安安:我想辞职,但家人又不允许。


陌生人A:辞啊,干嘛不辞,趁现在年轻;这是辞职派的。



陌生人B:别辞,你现在多安逸,身在福中不知福,等你出去工作你就知道自己多廉价;这是不辞职派的。


陌生人C:你要辞职干嘛去,总要有个规划吧;这是暖心派的。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安安觉得好没意思,我是来解决问题的,这是干嘛,听别人唠叨的吗?她有点抓狂。


过了10分钟,有一个陌生人D面色不悦冲她说:像你这种女人我最烦了,你想创业就别那么生孩子啊,现在要去创业,孩子丢给爷爷奶奶是吧,有你这么当妈的吗?话里带着火气。


这句话好像有魔力,安安听完一下子炸了,反击:我有什么办法,你以为我想吗?当初全家人都催我赶紧生孩子。


D听完冷笑:多大人了,还是个妈宝吗? 自己的事都做不了主。说完这句话,现场有些人都附和起来,表达类似的观点。


你们知道什么,你们什么都不知道,不是谁的家人都那么好说话的!安安气的大吼。


小时候我爸就一定要我学美术,不学就打;高中的时候要我一定要考会计,好有个铁饭碗,填志愿的时候完全不给我选择的权利,后来大学也得听他安排,你们以为我不想反抗吗?我是没办法!


这时候,一直不说话的顾问开口说:你今天现场提到了8次家人,5次爸爸。说完这句话,大家看向安安,她不言一语.....楞在那里。



半年后,她给我们留言:


谢谢你们,以前我问身边闺蜜和朋友的时候,她们总特别中立,既不敢劝我辞也不敢劝我不辞,其实我也知道,朋友能起到的作用也就安慰和陪伴了,但一直纠缠我的「病根」始终没除。


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害怕创业失败或者担心孩子没人照顾,那次通过其他同学直截了当的揭穿以及老师的点拨,我才发现,原来自己自己活在爸爸的权威阴影下,内心中最大的反派BOSS,居然是我老爸。


现在我和姐妹合伙开了广告公司,她负责找客户,我负责日常经营,至于我爸,那是我30年来第一次挑战他,一开始天天冲我发火,我一直跟他强调这是我一定要做的事。


久而久之他也就放弃了,现在比以前更心疼我,过程有点痛苦,但现在的生活还不错!


这就是学员安安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启发。




所有这些内心的松动,成长的变化并不是随便产生的,它取决于我们为你打造的这个操作系统


当你非常想要快速成长时,一个心理咨询师最多只能帮你提供单一的成长视角,同时找到9位非常厉害的心理咨询师,并且把他们变成一个协同作战的团队,更是几乎不可能,要耗费大你量资金和时间。


9位心理咨询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联手打造出来的团体场域,任何人都无法复制。


这个「操作系统」有且只有一个目的:为希望变得更好的你而服务。




全新人生实验室·旅行版

2019年第二期招募进入倒计时

5月15日关闭报名通道

主题:《碰撞未知的自己,与自我和解的充盈人生》

时间:6月7日-6月9日(端午节三天)

地点:北京

我们只提供60个席位


欢迎带着强烈个人改变目标的人前来

探索人生,做自己的权威

建议越早越好

详情咨询实验员皮皮


👇点阅读原文,加入「人生实验室」打开你的自我探索之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