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鬍子

 

如果能先從理解「寇特馮內果」的僥倖存活離奇的經過,那就不難理解這本書裡對於美國投入歐洲戰役的那種極端的排斥感了。就像如果現在要我寫一篇咒罵聖約翰大學對於宿舍管理的放縱,任由黑幫裡那些才剛長毛的小鬼(那些鬼傢伙自我壯膽的聲明),以集體大欺小的狗熊行為來自我肯定這一段屬於他們將來報應不爽的年少輕狂,那也絕對不會是幾萬字就可以草草了事的短篇文章了。

 

好吧!

 

《藍鬍子》是我第一次閱讀「馮內果」的作品,而他是一個美國作家,自然那種天生或者精煉過的幽默感總是比較貼近我的生活經驗,雖然法國的一些精妙的文學,無論喜感、諷刺或者極度憂傷的作品都可以觸動我的第六根低音的心絃,但是相較起老美的文字與句的表達呈現,我覺得閱讀起來總有一份親切感,就像是如果換成了不要是賴明珠翻譯的村上春樹(剛剛讀了李友中翻譯的螢火蟲短篇集,覺得閱讀村上春樹多了一份清新的親切感受。下一本再談!)那種感覺。

 

 

 

 

藍鬍子

 

「藍鬍子」在這個故事裡是主角瞎掰的(我認為是瞎掰啦!但原來這是格林童話裡一個著名的故事,看來我這個人本身才是瞎掰的!哎~)一個暴君,他不斷地殺死了自己的王妃,然後丟到一個不允許續絃夫人觀看的房間裡,只要認為皇上出門了的妃子,十有八九多半會按耐不住好奇心,偷偷摸摸找出鑰匙急忙地哪怕只是喵一眼也好。但是知道祕密的人,就成為了累積屍體這個奇幻的作品的一部分,我一直無法理解神來一筆的「寇特馮內果」究竟是不是把「村上春樹」變的胡言亂語的一個被崇拜的典範,然而好不容易啃完這個故事之後,才知道「馮內果」突然間講的這些無關緊要,看似嬉皮笑臉的隱喻也好,題外話也罷,到後來你反芻了這下子過量的食物後(相信我,你一定會忍不住反芻的,或者直白一點,你根本吞不了那麼多,或多或少還會嘔幾口臭氣熏天出來!),那個讓所有人好奇到氣急敗壞有失風度的番薯倉庫,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呀!

 

 

 

 

 

藍鬍子

 

忍不住又訂了一本《人生就是這麼回事》,當然是「馮內果」的人生經驗生活心得的碎念集,我想這個裡頭一定有一些什麼的,讓我可以茅塞頓開的一些觀點。

 

雖然在所有興趣裡,我最缺乏的而且一丁點都不感興趣的就是「作畫」這件事了,我有時會盯著漂亮的傢俱發呆(當然不像村上春樹老是在啃著蘋果啦!),我或者收藏了許多已經看過的電影以及數位音效上都隨時可以播放的唱片,什麼打籃球啦!什麼慢跑啦!(現在跑不了囉!)或者是怕得要死的游泳,我勉強還可以稱得上有點興趣,但是說到畫畫,從小到大就是沒有停止討厭過,特別是小時候搞得全身髒兮兮的水彩畫,或者我家的「灣翁晉恩」所繪製的「鬥雞眼寶貝孫子」。而這本書是以一個「畫家」來自剖自己在求學畫的過程裡,經歷了恩師的真心假意的欺瞞或鼓勵,同時間又被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弄壞了身體的一部分,在愛情與事業,親情與友情上的堆疊碰撞之後,人生糊裡糊塗地由原本預期成為的了不起的「畫家」,變成了從戰爭中偶然的機會裡得到的失落名畫的收藏家,這白了頭的主角,在私人海灘裡過著死氣沈沈的每一天,看著海浪打過來又反彈回去的,看著海鳥嘎嘎作響的騷擾著寧靜(這句我自己瞎掰的),直到有一天,一個中年寡婦突然間出現在他的海灘上,沒來由得蹦出一句:「你的爸媽是怎麼死的?」

 

 

 

 

 

藍鬍子

 

 

回憶往事的方式是經由陌生人的鼓勵,這個事發的情形對我來說真是一件新鮮的引子呀!那種老套的看著日落回憶,聽著海潮回憶,或者一葉知秋的冷顫感慨的,都已經老套到令人作噁了,而這次這個略帶著傲慢跋扈的神祕寡婦,突然進入了老人的生活,讓老人在被威脅與嘲諷地逼迫中,娓娓道來這一段漫長稀奇的過去。然而中間插嘴的「藍鬍子」暴君的伏筆,那間不能見人的密室,與老人的「番薯倉庫」是否有著異曲同工的妙點?

 

我沒看完之前,完全忘了做聯想了,其中有太多的「殘酷戰爭」「藝術觀點」把我打亂了故事的流程。很多這類型的故事把反戰變成了主軸,往往忽略了故事該給人要嘛省思,不然就是端出一盆溫暖的火爐來烤乾你的淚水之類的,但是馮內果最後終於還是忍不住寡婦的逼迫,打開「番薯倉庫」的那一霎那,精彩的描寫與意外的眼界,真是一個好讓人意外的好看的故事呀!(我連畢卡索、達文西、織田信長或者希特勒大腿的屍體都假設過了,就是猜不出來有什麼令人感到意外顛覆的結果!)

 

 

 

 

藍鬍子

 

我感到有種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然而最要命的是還有獵人虎視眈眈地盯著黃雀的銳利眼神的感覺。故事雖然進行著漫長的朗讀,但是如果精神好又能一鼓作氣地讀完,誰能說這不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呢?

 

 


 

 

 

寇特馮內果

 

 

寇特·Kurt Vonnegut19221111日-2007411日),美國作家,黑色幽默文學代表人物之一。

 

馮內果在1922年出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印第安納波利斯。曾在康乃爾大學取得化學學士學位。戰後於芝加哥大學取得人類學碩士學位,當時同在攻讀人類學的還有索爾·貝婁。

他著有十多本小說和許多的短文、評論,極受好評;曾被許多作家公認為美國現代科幻小說之父,英國作家格雷安·葛林亦曾公開推崇他為「美國當代最好的作家之一」。

馮內果的寫作靈感多來自二次世界大戰在德國德勒斯登戰俘營逃過恐怖大轟炸的親身經歷。馮內果的《第五號屠宰場》被譽為是20世紀美國評等最優的小說之一,還有《貓的搖籃》和《王牌戰將》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慘烈的德國突出部之役後,23歲的馮內果於1945年遭德軍俘虜。馮內果被囚禁在德國東部薩克森州的德勒斯登戰俘營時,德勒斯登遭英美聯軍發動大轟炸,馮內果與戰俘躲在地下儲肉室,整座城市在炮火烈焰中被燒成廢墟,他是僅有倖存七名美軍戰俘之一。

此經歷也成了他在1969年越戰正如火如荼時出版《第五號屠宰場》故事的核心,小說出版後興起一股閱讀熱潮。這本小說描述一名士兵躲在德勒斯登地下屠宰場「流離於時間之中」的超自然人文小說,首頁一行紀念文寫道「約莫所有的事就這麼發生了」。

馮內果於1994年宣稱「上帝已經要我停止寫作」,但之後隨即出版了半自傳體的《時震》(Timequake),在書中他誓言絕不再提筆。不過他在接受訪聞時談到:「當一個作家垮掉、也就是當他真的被關進瘋人院時,纔是他真的無法再提筆的時候」。馮內果在宣佈封筆退隱數年後的2002年,年屆80歲的他,重新提筆進行新的寫作計劃,新小說的書名叫做《如果上帝仍在》(If God Were Alive Today),小說主角是一個出生於「嬰兒潮」世代,在紐約從事脫口秀表演的喜劇演員。

這位幽默科幻和黑色喜劇著作創始人馮內果,在2007年3月間不慎跌倒,傷及腦部,在2007年4月11日在紐約市病逝,享壽84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