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對張國榮的悼念會連年不斷?

  看他的電影,不管寧採臣,歐陽鋒,還是已成經典的程蝶衣,他的眼神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哥哥的眼神用完美來修飾也毫不爲過了。寧採臣的純真,歐陽鋒的不羈,程蝶衣的悲涼都從這雙眼睛裏流露了出來,沒有絲毫的做作。

  聽他的歌。哥哥的演唱會大都看過,每首歌都是耳熟能詳的經典,《儂本多情》時的深情,《側面》時的熱情,《春光乍泄》時的誘惑,《千千闋歌》時的動人,《風繼續吹》時的泣不成聲……

  看他做人。林青霞說“在香港演藝圈像張國榮這麼重情義的人不多了”。黃霑回憶,演唱會結束後,近百位工作人員都會從張國榮手中接過親自挑選並簽名的禮物。

  在傳奇的一生中,張國榮始終追求自我。這種執着,返照出整個時代的喜與悲,愛與痛。哪怕只是延後十年,關於同性戀的認同,關於抑鬱症的理解,想必會更深入。但張國榮沒有運氣得到足夠的祝福,卻化身社會進步的階梯。

  永遠忘不了張國榮在《縱橫四海》裏的回眸一笑,揮手告別。

  張國榮的老友查小欣曾說,半島酒店是全香港最容易找到他的地方;一個靠窗的位置,一杯溫熱的茶飲,便是一個美好的午後。

  如果到香港,去半島點一份下午茶,挑一個靠窗的位置坐下。物是人非,憑藉舊景,睹物思人,懷念便是最好的悼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