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股全線大漲!

兩市成交量再破萬億

三大股指全線大漲,滬指漲逾2.6%,創業板指漲近4%。兩市近180股漲停。

截至收盤:

滬指收報3170.36點,漲2.58%,成交額4801億;

深成指收報10267.70點,漲3.64%,成交額5639億;

創業板收報1760.89點,漲3.98%,成交額1512億。

盤面上,行業概念板塊全線上漲,區塊鏈板塊掀漲停潮,28股漲停,船舶製造、基本金屬、豬肉概念、國產軟件等漲幅居前,板塊漲逾5%。

針對後市,方正證券策略表示,3月份開啓的市場調整正在接近尾聲,4月份迎來第二波反彈的佈局期,目前的股票市場正處於估值向業績切換的時間窗口,更加關注業績變化帶來的結構機會。

海通證券策略指出,我們認爲目前市場處於牛市第一階段即孕育準備期,較難維持低波動狀態,需優化結構來應對波動。

此外,近期市場上關於降準傳言頗多。

4月會降準嗎?

3月29日,伴隨着A股大漲近3個百分點,一則稱“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9年4月1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的消息在網絡上傳播。

但當晚央行就通過官方微博進行了闢謠,表示此爲不實消息。

但是,儘管29日央行罕見的進行了深夜闢謠,但記者採訪的多位分析師表示,雖然4月1日降準不可能,但是4月降準的預期並沒有完全降溫,也有部分機構和經濟學家表示,隨着3月PMI水平重回枯榮線上方,降準的預期仍在,但時間可能會推遲,遠高於預期的PMI指數狀況讓市場對於降準的預期發生了分化。

PMI數據回暖,市場預期分化

國家統計局3月3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3月官方製造業PMI50.50,重回枯榮線上方,創2018年10月以來新高,較前值的49.20回升1.3,且月環比增幅創2012年以來最大。

“隨着3月份PMI數據的回暖,市場對於4月份降準的預期的確有下降,但是從經濟、貨幣運行狀況來看,目前仍然有降準的必要性。”

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從經濟運行來看,下半年大概率經濟增長放緩;從銀行成本來看,MLF等貨幣投放工具成本高且結構不均衡;從基礎貨幣投放來看,外匯佔款近期增長乏力,這些都給降準提供了必要條件。”

中泰證券今日發佈的研究報告認爲,1月份降準釋放近2萬億資金已經花完,超儲率已降至相對低位,如果不降準,第二季度仍會造成5000億的基礎貨幣缺口。用降準的方式對衝基礎貨幣缺口可能仍是央行的最優選擇,究竟是先降0.5%以觀後效,還是直接降1%都有可能,央行可根據3月份金融數據的情況選擇4月降準信號的強弱,但在4月17日MLF到期前降準仍是大概率事件。

銀行貸款利率下行,外部條件改善釋放貨幣政策空間

另一方面,隨着美聯儲聲音轉向“鴿派”,暫停縮表加息意味明顯,也給中國的貨幣政策更多的寬鬆空間。

“預計今年可能還會有200個BP的降準空間,但短期降息的必要性不足。”

廖志明說,“現在銀行的貸款利率已經在下降了,如果央行降息,可能不會降基準利率,而是通過降低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來實現。”

中信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明明認爲,儘管3月PMI數據大幅回升,但是持續性仍待觀察,當前存款速度偏慢、工業數據繼續下行仍然是支撐降準的主要原因。下一次降準政策的落地很可能會等待一季度實體和金融數據的公佈,如果數據仍然體現出實體經濟疲弱,降準將較快推出;若一季度數據有所回暖,降準政策可能會延遲到二季度末以應對年中流動性需求。

德國商業銀行亞洲高級經濟學家周浩分析認爲,從短期的經濟數據如發電量、通脹、PMI等數據來看,中國央行很難從內部找到立即寬鬆的理由,而支撐降準的因素可能更多來自於海外,比如美聯儲可能降息以及歐洲經濟的放緩等。

“但是,美聯儲即使降息,在目前的數據表現下,至少也要等上兩個季度,歐洲經濟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中國經濟,一旦中國經濟企穩,市場對於歐洲經濟的預期也會有所回升。但說到底,貨幣政策仍然是以我爲主,同時應該避免過度着眼於長期的思維模式,也應該避免單純從金融市場來倒推貨幣政策。”周浩表示。

此外,珠三角地區某國有大行支行副行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銀行受限於資本充足率、不良率等指標,在信貸上幾乎是竭盡全力了。“目前表外資金迴流表內,給資本充足率帶來更大壓力,這些壓力很難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或者MLF等工具來緩解,降準對於拉動實體經濟的好處更大一些。另外從我們和企業、地方政府平臺的交流來看,企業更希望是將減稅降費落到實處、處理好貿易關係,更希望財政政策可以持續發力。”

A股大漲可能導致推遲降準

此外,A股市場回暖也給4月降準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3月29日,上證指數漲幅超過3個百分點,且截至發稿,4月1日的漲幅是2.58個百分點,火爆的股市行情,也會對央行的降準時期選擇帶來影響。

在中國國際金融期貨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看來,雖然他認爲4月降準的可能性很大,但是,目前降準已經不僅僅是傳統的平衡增長和通脹之間的關係,而是更看重平衡增長和資產泡沫之間的關係。

“3月29日、4月1日股市狀況都十分火爆,如果這個火爆行情持續的話,監管部門反而會對降準更加警惕,延遲降準時間表。因爲作爲一個比較有力的經濟刺激政策,會擔心降準更刺激股市行情,從而出現人造牛市,積累風險。”

趙慶明說,“但總體來看,在基礎貨幣投放乏力的情況下,今年肯定還會有降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