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深圳名門望族之後,卻因時勢,成爲了當年香港的“新界之王”

上世紀九十年代,隨着他罹患老人癡呆症,深居簡出,名字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新生一代的深圳人和香港人,知道他和他家族傳奇故事的少之又少。

他的名字叫張人龍。

1 深圳河對岸的香港新界,舊時有很多有名的墟,其中一個叫做石湖墟。

從深圳望族到香港“新界王”,這個家族的故事比電影精彩

石湖一地,以前是個打石場。香港與打石頗有緣分,1843年英國人在港島開埠之前,港島上主要的產業就是打石。隨着香港的建設加快,花崗石的需求增大,石頭生意變得非常賺錢而顯赫。

進入二十世紀,石湖墟這地方就出現了兩個大家族:張氏和廖氏。

從深圳望族到香港“新界王”,這個家族的故事比電影精彩

今日石湖墟

張姓最早是何時去的石湖筆者並不是很清楚,不過民國時候寶安縣靠近文錦渡的向西村,有一位張姓的中醫到了這裏落了腳。

向西的張家,在600年來一直是深圳大族。張氏從明代遷居深圳河河谷,開枝散葉,漸漸發展爲四個村落:水貝、湖貝、向西和黃貝嶺。

歷史上,張家在深圳河南面擁有過大片土地。在民國時期,張氏的收租隊在收租季節需要派出大量人員車馬,才能將協商好的十分之一的租糧運回河北岸的村落。這份繁華隨着近代社會動盪大不如前,1949年之後,深圳河南北兩岸意識形態衝突越來越嚴重,北岸到南岸收租的景象就再也不見了。

2 這位從向西村遷居而來的中醫就是張人龍的父親,他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遷入上水石湖墟後,開設雜貨店“知商行”,靠批發糧油白手起了家。

張人龍出生時家族已經積聚了一定財富,所以獲得了良好的教育機會。他幼時入讀九龍喇沙書院,英文尤其出衆,在英國人與港人格格不入的那個時代,他能夠和英國人對談如流,令華人刮目。

1941年香港淪陷於日軍之手。頗有愛國之心的張人龍仇恨日本人,決計出走廣州從軍,後入讀中山大學經濟系。他還擔任國民黨軍隊的翻譯,因而結識不少國民黨人。

香港光復後,張人龍從廣州返港投身商業。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聯合國對新成立的中國政府禁運物資,據說張人龍參加運汽油、糧油北上的行動。他後來也代理日本“花王”品牌的日用品,進軍日用品市場。

由於戰後百廢待興,香港人口急速膨脹。張人龍覺得地產前景可期,開始大量收購戰前舊樓重建賣出,賺得第一桶金,石湖墟建成的第一所戲院“行樂戲院”,也是張人龍投資興建。這是間上水唯一娛樂場所,現金流充足。從這裏可以看出張人龍的眼界和商業才華。

從深圳望族到香港“新界王”,這個家族的故事比電影精彩

3 即使是今天石湖墟的街頭,仍然有非常明顯的張人龍痕跡:題字、牌匾、照片……商廈、酒樓、戲院、證券行,張人龍家族的產業遍佈石湖墟。

從深圳望族到香港“新界王”,這個家族的故事比電影精彩

石湖墟確實見證了張人龍的發達,但是另一方面,沒有張人龍,就沒有石湖墟。

1955年,石湖墟發生了一場大火。舊有的墟市和棚屋在大火中燒燬殆盡。因爲災民數量最大的是從內地偷渡過來的難民,他們幾乎可以說一夜之間陷入了絕境。順便說一句,這些偷渡並定居於比的難民也有不少來自一河之隔的深圳,他們甚至也是張氏族人。

從深圳望族到香港“新界王”,這個家族的故事比電影精彩

當時英國殖民政府對地處偏遠處的石湖救災並不盡力,救濟工作幾乎由時任上水鄉委會主席的張人龍主持。張籌組賑災會派米糧、出錢出力安置災民,後來又重建新墟復市,這番艱辛與義舉奠定了他上水鄉領䄂地位。石湖墟內有一條龍琛路,就是取張人龍和另一上水鄉紳廖潤琛而命名的。張廖兩家系世交,關係亦好深厚。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港英政府終於計劃發展新界,當時已爲鄉議局主席的張人龍居中協調收地,得以買下大量位於上水、粉嶺、沙頭角、打鼓嶺一帶的農地,再以“乙種換地權益書”的方式獲政府大額賠償,身家大漲。其家族除地產及建築工程外,更涉足金融等事業,更是鄉議局、區域市政局及立法局“三料議員”;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張人龍的故土深圳開始啓動改造開放大幕,張人龍又擔任過全國政協委員。

從深圳望族到香港“新界王”,這個家族的故事比電影精彩

4 張人龍對於外姓鄉民親善和睦,對張氏家族興旺也非常在意。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隨着內地頻繁的政治運及其帶來的經濟積弱,深圳幾個村的張氏族人偷渡香港的人越來越多,由於沒有錢沒有土地,生活自然仍十分艱辛,亦不時受到本土人欺凌。張人龍於是率先在香港建香港張氏宗親總會,團結和幫助族人共渡難關。

從深圳望族到香港“新界王”,這個家族的故事比電影精彩

張人龍一共有三房太太,元配太太爲上水圍原居民廖氏,二房太太姓陳。三房太太許氏是張人龍在娛樂場所認識,嫁入張家後亦涉地產,食品生意。

張人龍有十五名兒子。今天大家看到這樣的數字不僅嚇一跳,也甚至會覺得上天對他實在眷顧。

確實,張人龍不僅兒子多,不少人還是人中龍鳳。

香港人最熟悉的可能是傅聲。他是張人龍第九子。1954年10月20日出生於香港。原名張景賢,又名張富聲。

1971年,傅聲考進香港邵氏公司與香港廣播公司合辦的第一期演員訓練班,第一部影片是《十四女英豪》。此後傅聲受到導演張徹的賞識,成爲張徹的乾兒子。

1973年,張徹拍攝《方世玉與洪熙官》,大膽起用傅聲做爲男主角,結果一炮而紅,同年傅聲演出張徹執導的《朋友》,獲得二十屆亞洲影展“最有希望新人獎”。

他在同時期還扮演過郭靖,應該是最早的郭靖扮演者,一時風靡香港,大紅大紫之程度今天港星幾乎無人可及。

從深圳望族到香港“新界王”,這個家族的故事比電影精彩

1983年7月6日晚上10時30分,傅聲與哥哥張震聲,弟弟張展鵬以及影星汪禹,一同由清水灣鄉村俱樂部駕車往清水灣道片場拍攝外景。他們四人分別駕駛兩部車,汪禹與張展鵬坐一部日本思域帶在前面,而傅聲和其兄長張震聲則乘座白色保時捷911緊隨其後,此車爲傅聲太太甄妮送贈給傅聲的生日禮物。途經清水灣一彎角時,不知何故傅聲的車突撞向山邊、車身翻側、車頭嚴重損毀。傅聲頭部及胸部重傷,送往醫院急救時,因腦部受到嚴重震盪,內臟受重傷,於7月7日凌晨證實不治,時年29歲。

傅聲去世後,他的妻子甄妮將傅聲的精子冷凍,多年以後在加拿大爲傅聲生下女兒並終身非嫁。張人龍對甄妮也非常欣賞,她的演唱會必親臨捧場。

從深圳望族到香港“新界王”,這個家族的故事比電影精彩

傅聲的弟弟張展鵬(上圖右)在上世紀80年代初由傅聲帶入電影圈,加入了劉家良導演的劉家班。1981年的首部電影《龍虎少爺》就是主角之一,此後陸續拍攝了《鬼畫符》、《御貓三戲錦毛鼠》、《五郎八卦棍》等幾部電影。

5 張人龍的兒子中最令港人唏噓的是長子張亮聲,2013年,張亮聲據稱因欠下賭債在上水跳樓。

從深圳望族到香港“新界王”,這個家族的故事比電影精彩

張亮聲系長房所出,早年即開始奢華生活,上世紀七十年代到加拿大留學,認識新義安龍頭龍頭家族向華炎的長女向詠怡後結婚成家。

順便向大家說一說新義安,可能很多人都從香港電影中知道有個新義安,但新義安如何成爲香港最知名黑社會?

前文我們提過,年輕時張人龍曾北上抗戰,國民黨人後逃到香港不少人,張人龍不時有與交集。新義安創辦人向前就是國民黨人軍官向前,據說他是蔣介石安插在香港的棋子,目的是有一天“反攻大陸”,不過後蔣認爲反撲無望,向前淪爲棄子,於是組建了新義安。有人認爲,張、向兩家早有淵源。

從深圳望族到香港“新界王”,這個家族的故事比電影精彩

知情人稱,新義安組織鮮明,向前歸臺灣後,新義安只唯向氏家族馬首是瞻。新義安在香港的活動區域主要有香港島、九龍、新界及離島,犯罪手法有勒索、收保護費、販賣毒品、高利貸、開設色情場所、非法賭場、走私等。

經營企業則主要是電影製作公司、向氏家族一直主導香港的電影業,出身江湖家族的向氏可謂在娛樂圈、電影界舉足輕重、向前家族成員也有不少在商界立足。 可一個能打能殺的向氏家族也被這個張姓女婿坑得不輕。由於張亮聲迷戀賭博欠下鉅債,張人龍家族及向華炎家族曾共同爲張亮聲還了約三億元賭債。不過嗜賭成性的張亮聲製造的賭債窟窿越來越大,向氏家族也拒絕接納他,妻子也與他分居。最終晚年潦倒走上自殺之路。

事實上,張亮聲年輕時也曾帥得不要不要的,此外他還是著名桌球運動員,多次拿過大獎。

6 如今,張人龍的兒子仍然有許多知名商界領袖,像張德熙。張氏的產業仍然衆多,石湖墟依然有張氏家族的影子。

不過,張亮聲自殺以及張的社會影響,被外界解讀爲張人龍家族傳奇不再的標誌。客觀說,張人龍身上確有超出一般人的見識,能力,還有運氣。

當然,歷史就如逝水,所謂各領風騷數十年,張人龍寫下的這段傳奇確實劃上了句號。英雄垂暮的張人龍早已記不清事情,無論是輝煌,還是苦難。

所謂人生,就是人來人往。

故事轉自 微信公衆號 深圳微時光,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