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商周出版社長-何飛鵬與當責式管理權威-張文隆,兩位大師的座談會之後,老實說有一點失望,可能是沒有聽到我本來所期待的、比較深入的闡明當責意涵的內容吧!不過張老師提到的一個工具還蠻實用的,至少他可以很簡單的描述角色定位,甚至是幫助你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在這邊稍微介紹一下吧!

這個工具叫ARCI(發音:阿西),分別由四個單位組成,也就是A(Accountability,當責者)R(Responsibility,責任者)C(Consulted授權者或輔助者)I(Informed,最後被告知者)

 

Who Are you

 

要讓一個Project順利的進行,那麼每個圈圈都應該要發揮他的最大效能,know-how的第一步就是「知道自己是誰」。R所代表的是最小的執行單位,以一個Project Team為例:R比較像是RDEEME等工程師,A指的是PM、或Project LeaderC是指派ProjectA的一級主管、或是更高階層的主管(簡而言之就是授權給A的人)、甚至是CEO,而I很明顯的就是股東、或是客戶端。

R的概念很容易理解,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工程師,不外乎就是確保實驗順利進行、回報工作進度、分析問題並提出合理解釋等工程面實務,那麼A呢?

PM這個名詞對大家而言一定不陌生,但我們若是把層級拉抬至整個企業體來看,A就是名符其實的CEO了。身為一個CEO(PM),最重要的任務只有一項:確保公司(專案)正常運作。

從一級主管到CEO都可以是C的代表人物,比較值得注意的是,C還有一個輔助者的角色,所以公司的顧問團隊、經營管理顧問等等,都可以是C這個角色。但重點來了,C是不參與實際運作的。那麼C要做些什麼?是公司的冗員嗎?他們也只有一項任務,就是在乖乖站外面看A是怎麼做的,除非A的決策已經危害了整個企業體(專案),否則C是不應該插手任何事情的。

最有趣的角色莫過於I了,他的代表人物就是公司的股東、甚至是董事會董事等等。他們的任務就是等待被告知成果,並且對成果表達回應(再進場加碼等諸如此類),也可以說是被高度邊陲的一羣人。

但只有瞭解自己的角色是不夠的,該踏出的第二步是:「我的手套有多大?」

 

Relationship

 

當天張文隆先生說了一句話:「一個好的A會花85%的時間進行溝通協調,還有去接White Space的球。」什麼是White Space?簡單來說就是棒球術語中的德州安打區,但與棒球比賽不同的是:在專案中沒什麼人會想要主動接球。三個R都會說:「那不是我的守備範圍,我不接。」所以這顆球應該要誰來接?理應是A要來接這顆球吧!所以在這個結構當中,A的角色永遠是最重要的,反倒是C(授權者或輔助者)I(最後被告知者),相對的都不在這整個Project的體系裡面。

 

AC之間真的存在一種危險的關係,兩者相互依存度高,但卻常常處不好,因為他們之間的界線非常的模糊。不過不要忘了,C只是一個輔助的角色,應該要站在旁邊看著A執行專案或是營運公司,不應該常常把手伸進去攪和,造成系統的動盪。真的要說的話,AC就像是男女朋友交往一樣,我們都應該在彼此信任的前提之下,給予對方適當的空間讓對方去自由發揮,並且在關鍵時刻幫助對方一把,而不是希望對方完完全全的照著自己的想法走,這樣也只是辛苦了彼此而已。

 

通常來說, I(股東)只會知道本季財報狀況、營收狀況等資訊,其他大大小小的事情,對I而言幾乎不重要,因為I只要憑著自己的個人意願決定是否要繼續購買、進場加碼、退場等等就好。還有另外一種I就是客戶,這種IA之間的互動會稍加頻繁一些,諸如提出產品要求、參與計畫制訂等等。

 

Are You A??

 

是不是發現一件事情:A好忙!

沒錯,A是這整個結構裡最重要的角色。對內(R)要進行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監督進度,對上(C)要努力捍衛自己的權限、並對自己圈圈裡的所有R負責,對外要安撫股東的情緒、還要達到客戶的要求,真的是要做到八面玲瓏纔行。但實際上,上述這些事情對許多的A而言似乎都不是他們份內的工作,也有A也認為自己只要做到傳達告知就好了,有沒有執行成果對自己而言都沒有影響。希望A不要忘記了,自己是個Accountability,雖然並非只有A需要有Accountability Sence,只是相對而言,如果要使一個專案成功,那麼A就必須要有比其他人更深厚的Accountability Sence而已。

 

你找到你的角色定位了嗎?那麼,什麼是當責呢?改天再聊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