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on這個團購領導品牌正式掛牌上市了,這幾天也看了不少有關Groupon的文章,尤其是Mr. Jamie在部落格上所撰寫的那些。在Mr. Jamie最新的那篇有關Groupon文章中提到的一句話讓我頗感興趣:「即使砸大錢行銷,Groupon 並沒有辦法提高市佔、穩住市場。既然如此,那 Groupon 離可以把行銷預算壓低的一天,其實還相當遙遠。因此這家公司的獲利之路,也還有很長的距離要走。」從這句話來看,對Groupon而言要獲利的唯一途徑似乎只剩減少行銷預算一條路,但除了廣告行銷之外,我們沒有其他可以增加獲利的方式嗎?

 

增加預算彈性

 

個人對於「獲利僅限於廣告所帶來的收益」這觀點有些許疑問。基本上,提高廣告行銷預算是讓產品有更多的露出機會,但對於Groupon這麼大的公司而言,或許已經不再需要利用這種方式增加知名度(現在的知名度也已經高到嚇人),應試圖要把焦點放置於「增加使用Groupon服務的人數」。提高市佔或許並不是我們該鎖定的目標,但穩住市場可就不一定了。

假設現行Groupon每個月花在行銷廣告上的費用為$300萬,在壓低為$150萬之後我們便多了另一個$150萬可用在其他用途上。但該花在哪裡?我認為是幫助簽約的餐廳抓住並增加主顧客(Core Customer)。我列出一些統計數據得到的狀況,或許不一定準確,但也有參考的價值:

 

根據Mr. Jamie的調查

  1. 1.          8成的Groupon使用者使用次數是6次以下。
  2. 2.          有回訪經驗(成為該餐廳回頭客)的消費者佔了27%
  3. 3.          抱怨最多的前三名為「買了券卻訂不到位」、「預期落差」、「灌水折扣」。
  4. 4.          交叉分析之後得到最重要的一點,平均來說,消費者每喫過 8 家餐廳,只會回去其中一家。

總的來說,消費者真正在意的並非以低價團購商品,而是該業者所提供的消費經驗(我覺得我講了一句廢話這其實是個淺顯易見的狀況)。我們只要提升消費經驗,或許就可以找出新的商業模式。

 

高檔業者首當其衝

 

不知道大家團購時感到最爽快的消費經驗是什麼?個人覺得莫過於「利用中低價格買到高品質服務」。通常我們可以假設檔次越高的業者,所能夠提供給客戶的服務品質也越高,且給予折扣的意願也越低(不願意改變高層次消費的品牌形象)。人們往往因為價格關係,便將之視為偶而一次的奢侈花費。還記得我們多出來的那$150萬嗎?這時就是好好利用這筆錢的時候了。我們可以把這筆預算當作是折扣補助金,回饋給許多折扣意願甚低的高價位業者,讓他們願意提供折扣給消費者卻不會影響其營收。首先是將線上業者依折扣前的消費價位做區分,建立一個「高品質奢華」的類型,再依照下列方法撥發折扣補助金額:

  1. 1.          選出前10(或更多)名使用Groupon前去消費的業者,並計算比例(得到Ratio A)
  2. 2.          再計算這些業者中,回頭客的比例(得到Ratio B)
  3. 3.          Ratio A*0.3 + Ratio B*0.7 = Ratio C
  4. 4.          Ratio C*150 = 此業者下個月所能拿到的折扣補助金

 

不太好懂?利用以下表格舉個例子:

 

業者A

業者B

業者C

總人數

消費人數(Ratio A)

125(25%)

125(25%)

250(50%)

500

回頭客數(Ratio B)

30(60%)

10(20%)

10(20%)

50

Ratio C

0.495

0.215

0.29

 

獲得補助金額

150*0.495

150*0.215

150*0.29

 

 

或許有些人會問為什麼回頭客的比例權重較高?這是為了要促使業者想盡辦法留住回頭客,並且將之昇華為主顧客的一種方法。權重可以依實際狀況再另行權衡,只要記住我們的重點:幫助業者抓住主顧客,使更多顧客變成主顧客

 

有什麼好處?

 

這種方法首先解決了業者會有灌水折扣的問題,我相信許多高品質的餐廳,不至於會為了避免賠本而先哄擡價格再於Groupon上進行折扣,這是有損其品牌形象,但若是一些美容護膚、按摩、旅遊行程等等,則較有可能再這方面動些手腳精打細算。提供了折扣補助金,便不至於讓這些業者做賠本生意,同時,由Groupon補貼折扣差額也能提升業者給予折扣的意願,藉此吸引更多高價位的業者與Groupon簽約,擴大了Groupon所能提供的服務範疇與品質,讓更多不同的消費者願意在Groupon上購買自己想要的服務或產品

利用這種公開競爭的方式,聰明的店家便會想盡辦法要讓顧客變成回頭客,無論是給予更好的服務、或是使用Groupon加價購等等方式,都是間接改變消費者的使用經驗,同時也能夠改善八間店只會回頭光顧一間的狀況,或許還能夠順勢減少消費者的對於服務或產品的預期落差,增加業者對於品質的掌握意願。

這麼看來,沒有得到改善的問題只剩下「訂不到位」。

 

訂位問題

 

左思右想,這個問題真是棘手!造成這狀況發生的可能原因多如牛毛,但我們或許可以合理的假設訂不到位的原因為特殊節假日(耶誕節、情人節、跨年、農曆新年、寒暑假),在這個假設之下的解決之道為:推出「特殊假節日Groupon券」方案。這個方案有以下幾點:

  1. 1.          限時:只能在某個時間區段內購買與使用,訂位時開放優先時段只給利用此券者訂位。
  2. 2.          限量:由Groupon與該業者一同評估整個假節日內所能承受的負載客數,發行量可以少,但是絕對不能發生「利用此券卻仍訂不到位」的狀況
  3. 3.          價格可比一般的Groupon券稍高,但仍須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這項服務不僅可以提供一些淡旺季分明的業者進行短期操作,也應能減少抱怨客訴最多的訂位問題,另外還能給予向隅的消費者懊惱心理,營造出「炙手可熱」的炒作效果。

 

老實說我並沒有實際使用過Groupon,只是從許多的資料與觀點中去看Groupon的營運模式。雖然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張、市值水漲船高,但這種方式就好像走在雲端上的鋼索一樣充滿危險。歷史上已經有太多例子(人民航空)不斷的說明創造業績奇蹟的做法,本身就是毀滅的幕後推手,Groupon或許不應該再想著提高行銷預算就能穩定市場、甚至是提高市場佔有率,應該可以試著往其他方向去思考,但對於中低價位的業者,可能就必須要另外尋找另一種商業模式了。

 

(hyperlink via Mr. Jamie & etc.)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