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整年(嚴格說來應該從2010年開始計算)或許可以稱作是一個新的數位時代開端,行動裝置大大的改變所有人的生活。我們藉著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能夠更便捷的瀏覽網頁、連上社羣。如果你是一個企業或團隊的行銷人員,那麼這年的行是重點就只有「內容行銷」。我並非什麼專業的行銷人員,也不是相關科系出身(這已經不能成為「我不懂」的藉口),但現在想要做好網路通路,你一定要看這篇文章;無論你身處哪一種產業。

 

重點節錄如下:

 

透明度

請記住你放置內容的地方是所有人都看得到的,你所提供的內容不僅是代表你自己。如果要為你的組織或是你自己帶來更多的流量,你必須要提供價值(value)與知識。你的客戶(基本上是潛在客戶)會在這裡得到他們想要的資訊(價值),並且下決定。如果你的內容能夠精準的抓住這些人的痛點,那麼你甚至不需要”BUY NOW”這個按鈕,他們自己就會找上門來。

 

長遠的路

行銷人員是一羣天生的好奇寶寶,永遠都在尋求不一樣的角度、方法去吸引客羣;或是利用不同的手法去達到更高的目標。有一個顯而易見的陷阱是,我們都想要在同一時間內滿足所有人;這是不可能的。當你的團隊描繪出一個行銷策略時,請記得看一下辦公室裡其他部門的時程表,以及你的策略能否與前端銷售人員的目標相符合。請記得要妥善的跟這些人合作,才能走得更久遠。

 

雙向道

行銷一直以來都不是一條單行道,現在的社羣媒體發展蓬勃,我們沒有辦法阻止其他的聲音出現(最好的例子可以看看Mazda事件)。或許這些評論與留下評論的人,有機會為你帶來另一個更好的行銷策略;你甚至可以邀請留下發人深省評論的人們出來聊個天、認識他們,把他們的想法拉進你的團隊裡。

 

不要只談論你自己

這是一個公開的、透明的平臺,假如團隊的規模並沒有一個專職產生內容的人時,我們或許可以試試「捕魚」。行銷人員每天都在閱讀,並藉此瞭解市場動向、使用者經驗,或是學到新的技術、新的觀念。讀到一篇好的文章時不要急著分享,在細細讀過之後稍微思考一下、加上自己的想法,並告知你的觀眾為什麼你要分享這篇文章、這篇文章會帶給他們什麼。雖然這會有一定的風險在,但是好是壞就由你的觀眾決定吧!

 

時時評量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網站流量、訂購率、回購率等都是衡量指標,現在也有不少工具可以幫你做這件事情。開始執行策略之後,你必須要有一段足夠的時間,去統計分析這個策略所帶來的實質效益,有些時候甚至需要重新定義你的策略,甚至是重新定義產品

 

除此之外我認為還有一點:認清行銷的目的。行銷是為了要讓公司或組織能夠永續生存,還是隻要賣出產品或服務?某些策略的擬訂或許可以在短時間內締造出驚人的紀錄,卻很有可能使企業的生命週期如煙火般短暫。我們要優化的是整個母系統,還是要優化子系統?這兩者的目標是完全不同但卻容易混淆的,尤其是將子系統的目標誤認為是母系統的目標,而造成不可挽回的錯誤。不知道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有沒有其他想法?來發表一下吧!

 

(hyperlink via TNW & Inside)

(歡迎轉載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