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馬路。最近民政部公佈的一組離婚大數據,着實把我嚇了一跳。

2018年我國有1011萬對新人結婚,380萬對夫妻離婚。

從2013年開始,結婚人數逐年遞減,離婚人數反倒節節攀升。

2013的結婚率爲9.9‰,離婚率僅爲2.6‰,4年之後2017年的結婚率已經暴跌至7.7‰,離婚率卻上漲爲3.2‰。

跨國婚姻離婚率更是居高不下,自2003以來,中日跨國婚姻的離婚率已高達40%。

每三對中日跨國夫妻裏,就有一對已經離婚。

新京報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離婚率已遠遠超過日韓,居於世界領先地位,逼近3‰。

針對如此驚人的數據,新京報還做了一個“中國離婚圖鑑”,直觀地展示了全國各省市的離婚率。

黑龍江省是全國最愛離婚的省市,離婚率爲4.91‰,東北人脾氣爆、不願忍,果然名不虛傳。

不得不說,離婚成了一種“潮流”。

離婚不再是一件難以啓齒的事情,而是一件稀鬆平常的小事,因爲離異產生的偏見少了很多。

隨着越來越多85後、90後步入婚姻的殿堂,離婚的原因也悄悄變了樣。

看完了有關離婚的大數據,我還發現了這樣一個結論,女性工作時間越長,離婚率越高。

原本在婚姻中一直處於弱勢的女性,現在已經成爲了提出離婚的主力軍。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公佈的數據,2016年到2017年,全國離婚案中73.4%是女方要求離婚。

越來越多的女性敢和不滿意的婚姻抗衡,提出自己的意見,選擇離婚。

究其原因,是因爲女性地位的不斷提高,更多的中國女性能夠實現經濟獨立。

但與之而來的問題是,女性傾注在事業上的時間越長,她們的婚姻越岌岌可危。

從最初的全職太太到如今的職場媽媽,女性們的崛起導致中國式婚姻關係變了樣。

中國男性一直處在“我在外賺錢養家,你在內貌美如花”的觀念之中,認爲女性必須承擔起照顧家庭的義務。

但現在許多女性已經實現了經濟獨立,甚至在薪資上實現了對男性反超。

BOSS直聘研究院發佈的《2018中國性別薪酬差異洞察》顯示,中國女性的平均工資是男性的84%。

許多女性還進入了曾經由男性主導的科技創新行業,她們對自己的事業燃起了更高的熱情。

加班工作成了常態,週末也常常泡在公司,女性們渴望在工作上得到認可。

越發達的城市越是如此,2018年北京的離結婚比已經達到了駭人的48.3%,上海、天津也都處於結得少離得多的狀況中。

夫妻雙方放在工作上的時間變多,留給家庭的自然變少了。

更何況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加劇,男性回家只想打遊戲來放鬆自己,女性回家則選擇刷劇逛淘寶來釋放壓力。所以夫妻最常見的狀態就是兩人都在家卻一直沉默。

長此以往,夫妻間缺乏情感上的交流,婚姻便悄悄地走向了破裂的邊緣。

不是說職場女性不想好好平衡家庭,而是想要做到家庭事業兩不誤,實在是太太太太太難了。

新氧對中國及美國的女性做過相關調查,近80%的中美女性均認爲家庭和事業難以平衡。

愛情是風花雪月,但家庭是茶米油鹽,再多的浪漫也會被歲月消磨乾淨。

何況身爲爸媽掌中寶的80後、90後們,根本受不了一點委屈。對於他們,生活裏的一點瑣事就能把他們的小家擊垮。

根據浙江高級人民法院公佈的數據,2018年浙江省所有的離婚案件中,生活瑣事打敗了出軌、家暴、分居等等,居於離婚原因的第一位。

說出來大家可能都難以置信,但這的的確確是根據真實案例做出的調查,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杭州的明明就因爲誰做家務多的問題,差點和結婚七年的妻子離婚。

明明認爲自己平時上班掙錢已經夠累的了,實在是沒有心情和義務來做家務。妻子則認爲,雖然自己在家時間長,但這個家始終是他們兩個人的家,家務必須由兩人共同承擔。

結婚這幾年,兩人沒少爲此事爭執,離婚的念頭就此萌發。

武漢市的家事法官在直播中還提到過這樣一個案例,夫妻倆因爲走路時,間距太遠要離婚。

曹女士和劉先生經人介紹後結婚,婚後育有一子。

因爲感情基礎較薄弱,婚後兩人經常因爲接水拖地、照顧小孩等瑣事爭吵,嚴重時還伴有肢體衝突。至於走路時間距遠,則是因爲感情日益淡薄加上步調不一致所造成的。

女方覺得夫妻感情難以挽回,三次向法院提出了離婚訴訟。

這些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情真的成了無數對夫妻離婚的原因,每一件小事都是雪崩時的雪花,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除了這些生活瑣事,帶娃則成了又一個促使離婚的重要原因。

“喪偶式育兒”是大多數中國家庭採取的養娃模式,但這樣造成的家庭成員缺失,對孩子的成長相當不利。

所以許多母親希望丈夫可以和自己共同承擔起育兒的責任,可現實並沒有想象中美好。

最近隨着二胎政策的開放,許多媽媽的日子變得更加艱難。一個孩子還沒養明白,就被催着趕着生二胎。

尤其是職場女性,她們面臨的壓力更大。一胎已經讓她們喪失了許多機會,再來個二胎,想實現事業上的自我價值幾乎成了空談。家庭和事業兩邊拉扯,怎樣都很難取捨。

育兒是難題,但在還沒開始育兒前,產後抑鬱也擊潰了許多母親。

懷孕生子期間她們與社會長期脫節,還因懷孕身體內激素瘋狂飆升,情緒極不穩定。生完寶寶,全家人的關心和注意力都給了孩子,產婦的孤單落寞極易引發產後抑鬱。

最可怕的是這時全家人都覺得你矯情,對病情忽視不在意,產婦的情緒感冒越發嚴重,最終只能被擊垮。

挺過了產後抑鬱更可怕,老公不帶娃就罷了,甚至還便變本加厲要求更好的照顧。

掐指一算,家裏除了自己都是娃,又要工作又要帶娃,這誰頂得住啊,只能離婚求解脫。

上述這些原因都成爲了現在育齡女性越來越不願意生孩子的原因。

新氧調查結果顯示,每10位中國育齡女性中,就有3位不想生

職場女性不願生孩子更不願意結婚,只是因爲婚姻這座墳,熬死太多人。

除了工作家庭難平衡,生完孩子沒人帶,職場女性在家庭中有時還會被剝奪選擇權。

面對薪資比自己高出一大截的老婆,許多大男子主義作祟的男人都會提出讓老婆辭職,回家專心做全職太太。

收入上的差距讓這些男人心裏極度不平衡,他們覺得自己的家庭地位下降,沒有底氣和老婆說話,自尊心受到了巨大打擊。

他們會逐漸開始要求老婆放棄事業,一旦不滿足這個要求,他們會拒絕與妻子進行情感交流,同一屋檐下住着,活成了一對陌生人。

更有甚者,還會藉此機會選擇出軌,用老婆掙的錢去外面討別的女人歡心。

這時,職場女性們往往選擇主動提出離婚。

她們掙得多,生活質量足夠高,何必再找個不靠譜的男人來給自己添堵。起碼,工作絕對不會背叛自己的努力。

少了丈夫的她們,反而比有家庭時更快樂。

單身的她們喜歡孩子,想養育一個自己的孩子也完全沒問題。剛召開的兩會上有人大代表提出建議無條件爲非婚生的孩子上戶口,不能剝奪非婚者的生育權。

女性在將來會有更充分的自主權,來選擇自己是否生育。

沒有男人的她們,活得更加肆意和漂亮。

馬路有話說:

雖說我戀愛談得多,但我對婚姻從不抱有期待。把愛情束縛在一段契約關係中,看似穩妥,可誰能保證它不會過期呢?還是那句話,不談戀愛,逼事沒有。

*本文參考文獻: [1]民政部.(2018).2017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

[2]民政部.(2019).2018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

[3]新京報.(2018).中國人越來越愛離婚 2003年以來離婚率沒降過

[4]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2018).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之離婚糾紛

[5]新氧APP,南方週末.(2019).2019中國女性自信報告

[6]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2019).2018浙江省法院離婚糾紛司法大數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