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後,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建立革命政府,社會風氣為之一開。包括賭博在內的惡俗陋習也是當時革除的對象,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就頒佈法令全國禁賭,短短一個月,就發佈了好幾條法令。然而賭博之風卻在整個社會死灰復燃,全國蔓延。為何屢禁不止,皆因賭博乃地方軍閥勢力所好。

民國時期的上海,到處都有賭場、賭坊及賭攤 (網上圖片)

民國初年,賭風熾烈,不論從城市到農村,大街到小巷,男女到老少皆是,這與當時動盪社會不無關係,再加上軍閥不少也愛賭,開賭場賭坊收入也豐厚,也成為軍閥掌握的財政收入之一。

據了解,當時山東督軍張宗昌被稱為「狗肉將軍」,這綽號就來源於賭博。當時,北方江湖幫會的暗語,會將「牌九」稱作「吃狗肉」。由於張宗昌酷愛「牌九」,經常率眾賭博取樂,輸贏數額又大,有一段時間更在北京,與全國各地來的軍閥、軍政要員一起賭「牌九」,因此獲稱「狗肉將軍」。

1924年《東方雜誌》中刊登的張宗昌照片 (網上圖片)

上海早在19世紀,憑藉獨特的政治制度和地理位置,開埠後逐漸發展為遠東最繁榮的經濟和商貿中心,也被稱為「冒險家的樂園」。民國初年,全國局勢較混亂,上海也雲集流氓地痞、舞女歌姬,為當地帶來厚重賭博之風。當時,傳統的賭博項目比如麻將、牌九、花會繼續發展,比如「押花會」,在1924年到1930年達到鼎盛。除了傳統賭博項目外,賽馬、跑狗、回力球、輪盤賭、吃角子老虎機,這些西方時興的新玩意兒也大量在上海落地生根。

民國時期上海賭博之風厚重 (網上圖片)

在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上海不但有杜月笙、黃金榮等開設的181號賭場,老西門賭場等大型賭場,還有著許多流動的賭攤。有錢沒錢的,洋行買辦,都愛賭一手。

至於在天津,那些從前清遺留下來的清末遺老、皇室、民國下野的軍閥,都在這裡將以前收集的民膏民脂買下豪華樓房,他們在高級公寓終日吃喝鬥牌。據指,有名青幫人物叫潘子欣,精於賭術,常常與北洋政客,還有慶親王之子載博、載倫,還有榮祿的兒子往來賭博。在英租界的馬場道花園,潘子欣有一棟宅房,是聚賭之處。

民國時期的上海,有不少流動賭攤 (網上圖片)

在其他地方,比如安徽,做過陸軍旅長的「土皇帝」馬聯甲,與直系軍閥關係密切。他不僅自己愛賭,還要當地官員陪賭;在成都,商人、政客、軍官、煙販、土匪、妓女、社團老大,無人無處不賭。1927年春節,北洋軍閥幫辦四川軍務的劉文輝,麾下軍官在成都利豐銀行當寶官推牌九,一夜就輸了20幾萬。按照當時物價,輸的錢也足以購入4000支槍。

1920年,廣東反贈團體連同學校團體3萬多人,舉行禁賭大遊行 (網上圖片)

當時國民政府下令禁賭,卻仍屢禁不絕的原因是「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政府事實上也想從賭博中撈一把。在1927年和1932年,廣東省的財政廳效法張之洞、陸榮廷,幾次公開開設賭場,承辦番攤、山票、鋪票等賭博項目,用這些名目來籌措「防務經費」。中央政府更在1933年發行航空公路建設券,公開鼓勵民眾購彩票中大獎,還有飛機四處發傳單,成為一時熱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