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條早苗

謠言終結者:日本戰國時代桶狹間合戰之謎大破解!

桶狹間合戰

“桶狹間合戰”是發生於日本永祿三年(公元1560年)時期的一場戰鬥,交戰雙方分別爲當時日本“東海道”第一的大名今川義元與尾張國的國主織田信長。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但是,桶狹間合戰最終卻以劣勢的織田信長取勝而告終,並徹底改變了日本歷史的走向,織田信長也從桶狹間合戰開始,走上了統一日本的道路。

通說中的桶狹間合戰

在民間的通說之中,桶狹間合戰的過程異常曲折傳奇。首先戰爭的起因,便是由於日本進入了後世所稱的戰國時代,當時統治日本的室町幕府搖搖欲墜,身爲幕府將軍足利氏旁系出身的今川義元便想舉兵進入京城(上洛),取代足利氏問鼎天下。

謠言終結者:日本戰國時代桶狹間合戰之謎大破解!

今川義元

織田信長的領地尾張國,便是今川義元上洛之路的第一塊絆腳石,今川義元舉兵四萬五千人西進,想要一舉殲滅織田信長。織田信長的家臣們都因爲敵我實力懸殊,勸信長守城待援,但是織田信長卻一意孤行,出城迎戰。

在織田信長率軍進入織田家在前線佈置的山寨善照寺砦之後,手下負責情報工作的樑田政綱前來報告,說已經探明瞭今川義元的本陣位置。這時候大家才明白,織田信長出戰並非是想以卵擊石,而是想帶着少數的兵力通過偷襲今川義元來取得勝利。

織田信長隨後率軍三千人朝着東北方向進軍,很快就繞到了今川義元的背後,而今川義元卻因爲大意輕敵,對織田軍的動向渾然不覺。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川義元的本陣被織田信長“奇襲”,今川義元本人也命喪當場,今川義元死後,羣龍無首的今川軍便撤軍返回了。

戰後,織田信長論功行賞,獲得最高戰功的居然不是砍下今川義元首級的毛利新介,而是向織田信長彙報今川義元本陣位置所在的樑田政綱。

謠言終結者:日本戰國時代桶狹間合戰之謎大破解!

桶狹間合戰

以上,便是通說中桶狹間合戰的故事了,非常傳奇,今川義元在問鼎天下的過程中被一個無名小卒給算計了。而織田信長被後世神化成了一個算無遺策的智將,似乎今川義元的舉動都在織田信長的掌握之中,最終決定大局的奇襲作戰,也成爲了一開始信長就決定好了的戰術。

然而,歷史真的是如此嗎?

今川義元上洛之謎

在通說之中,今川義元的西進是爲了進入京城,取代當時的幕府將軍足利氏統治日本,也就是說,今川義元想要“上洛”。

謠言終結者:日本戰國時代桶狹間合戰之謎大破解!

幕府將軍足利義輝

這種說法在生活於戰國時代末期至江戶時代初期的“儒醫”小瀨甫庵所創作的《甫庵信長記》裏就有提到,今川義元想要率軍進入京都,匡扶正道。江戶時代的史料《鬆平記》也提到,今川義元向尾張進軍,準備討伐織田信長再上洛。而在戰國時代末期的歷史書《當代記》中,也曖昧地說今川義元西進的目的是征服尾張國,再奪取天下。

同樣,日本也有非常多的史料沒有說明今川義元西進是爲了“上洛”,比如織田信長的家臣太田牛一所寫的《信長公記》,比如德川家家臣大久保忠教所寫的《三河物語》等等。再加上當時今川家來往的文書中確實沒有提到要“上洛”之事,如果說今川義元的目標是想遠征上洛這樣的大事,他沒有理由不做好充足的準備。

謠言終結者:日本戰國時代桶狹間合戰之謎大破解!

君臨畿內的“天下人”三好長慶

除了這些原因以外,從當時的局勢來看,對今川義元來說也並非是一個上洛的好時機。同數年後織田信長上洛時的局勢不同,桶狹間合戰時,今川義元若想要上洛,除了需要面對尾張織田氏、美濃齋藤氏、近江六角氏、淺井氏這些地方豪強以外,盤踞在畿內的三好家纔是今川義元真正要面對的大敵。彼時三好家正值三好長慶統治的鼎盛時期,放逐幕府將軍足利義輝、壓制幕府管領細川晴元、勢力遍及富饒的京畿、四國,相比之下,今川義元統治的東海道駿河、遠江、三河三國,在三好家面前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

那麼,今川義元出兵尾張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呢?

根據現在學者考證的結論,一般是認爲如下兩個原因比較可靠:1、解救被織田信長包圍的鳴海城、大高城。2、更好地統治三河國。

謠言終結者:日本戰國時代桶狹間合戰之謎大破解!

鳴海·大高城的包圍

衆所周知,在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死後,織田信長曾面臨過巨大的危機,家中分裂不說,主君清州織田家也對自己虎視眈眈。不僅如此,鳴海城的城主山口教繼背叛了織田信長,投入了今川義元的懷抱,山口教繼還買一送二,將信長麾下的大高城、沓掛城都給調略到了今川家麾下。

鳴海城距離織田信長的居城清州城約十八公里左右,誇張一點來說,今川軍入駐鳴海城後,每天到清州城下日行一善都不是沒有可能的。並且,尾張國知多半島的南部雖然還在織田信長麾下,但是鳴海城的叛變卻導致織田家的領地被一分爲二,切斷了知多半島南部與織田信長的聯繫。

織田信長自然不能夠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於是,他在鳴海城與大高城附近共修築了七個防禦工事“砦”,將兩座城池包圍。鳴海城、大高城本就是深入敵人領地的據點,被包圍之後很快就向今川家求援,今川義元因此方纔出陣尾張,解救兩座城池。

謠言終結者:日本戰國時代桶狹間合戰之謎大破解!

尾張國諸城

另外一個原因,便是想更好地統治三河國了。在日本戰國時代,各個大名之間接壤的邊境是被稱爲“境目”的地區,這些地方的地方勢力,因爲有了更多的選擇,經常在幾個勢力麾下來回搖擺,今川家統治的三河國便是這樣的情況。

西三河原本就不是今川家的地盤,而是三河鬆平氏的領地,後被今川家佔領。今川義元統治後期,爲了更好地治理三河國的領地,將家督之位讓給了嫡子今川氏真,並且將駿河、遠江的政務交給今川氏真管理,自己專門負責統治三河。在桶狹間合戰前的五月八日,今川義元獲得了朝廷的“三河守”任官許可,這給了今川義元統治三河國一定的大義名分。

爲了徹底鞏固今川家在三河的統治,今川義元需要將原本是“境目”地區的三河國變成“內地”,所以才需要以三河國爲基地進行領國擴張,敵對多年的鄰國尾張國自然就成爲了首選目標。正是因此,今川義元纔會動員起龐大的軍勢對尾張國發起進攻,除了作戰以外,還有一定的軍事示威成分在裏面。

桶狹間合戰並非“奇襲”

謠言終結者:日本戰國時代桶狹間合戰之謎大破解!

織田信長

在通說裏,桶狹間合戰時,織田信長率軍繞到了今川義元本陣的後方,對今川義元發起奇襲。大致就是今川義元從沓掛城出陣以後,來到了桶狹間,而織田信長則出了奇兵,先是從善照寺砦出陣,向東朝着沓掛城前進,在沓掛城附近又掉頭沿着今川義元進軍的路線向西進軍,來到了今川義元本陣的背後,發起了奇襲。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即便在地圖上的距離,織田軍的行程也需要走十幾公里,更別提當時天降冰雹,織田軍走得還是山路了。按照這樣的情況來看,織田信長的迂迴是需要花費非常多的時間的,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又如何能夠保證在他迂迴的過程中,今川義元不會離開桶狹間呢?後世的軍記物爲了圓這個說法,甚至編造了織田信長派人給今川義元送去酒食,拖住了今川義元本陣的移動,但是這種說法依舊不靠譜,沒有實質性的證據。

實際上,按照《信長公記》的記載,織田信長從善照寺砦出陣以後,並沒有向東進行迂迴,而是南下來到了中島砦。中島砦與善照寺砦不同,中島砦位於低地,地勢十分不利,家臣們反對織田信長放棄便於防守的善照寺砦前往中島砦,但是該建議卻被織田信長無視了。

謠言終結者:日本戰國時代桶狹間合戰之謎大破解!

織田軍進軍路線(實線爲《信長公記》的路線,虛線爲《甫庵信長記》的通說)

來到中島砦後,織田信長對家臣們發表了一次演講,大致就是今川軍先鋒經過了一夜的作戰,已經疲憊不堪了,我軍現在出陣,定可以一舉擊敗他們。

織田信長口中的經過一夜戰鬥的今川軍先鋒,指的就是攻略了丸根砦與鷲津砦、解救了大高城的鬆平、朝比奈隊。說明在《信長公記》的記載中,至少在這個時候,織田信長的作戰目標還不是今川義元,而是今川軍的前鋒。在日本戰國時代,戰爭中前鋒被擊敗後撤軍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織田信長的戰術其實和普通的戰國大名相比沒有什麼兩樣。

按照鬆平軍的進軍路線,攻陷丸根砦、鷲津砦後理應繼續北上,然而,鬆平元康隊因爲過於疲憊,早就南下返回大高城休整了,織田信長並不知曉此事,所以從中島砦出陣向東進軍的織田信長並沒有遭遇到他口中的今川軍前鋒。

謠言終結者:日本戰國時代桶狹間合戰之謎大破解!

鬆平元康(後來的德川家康)

不過,織田信長雖然沒有遇到鬆平元康隊,但是卻遭遇了另外一支今川軍,這支今川軍因爲剛下過冰雹、擊退過織田軍小股部隊的緣故,絲毫沒有防備。在突然遭到了織田信長的攻擊後,這支今川軍立即潰敗,敗軍朝着今川義元所在的桶狹間山退去。織田信長在追擊的過程中,發現了桶狹間山正是今川義元的本陣所在,立即下令對今川軍本陣發起進攻,討取了今川義元的首級,取得了勝利。

綜上所述,從《信長公記》的記載來看,織田信長所指揮的“桶狹間合戰”並非是一場奇襲戰。織田信長試圖正面擊敗今川軍前鋒,但是卻與另一支今川軍發生了一場遭遇戰,最後在追擊過程中發現了今川義元的本陣所在,這才造成了今川義元的戰死。

那麼,“正面作戰”的《信長公記》與“奇襲作戰”的《甫庵信長記》究竟誰更可靠呢?當然是前者,要知道太田牛一是織田信長的家臣,瞭解織田家的合戰經過是非常方便的。而醫生小瀨甫庵之所以創作《甫庵信長記》,主要原因就是因爲他在看完《信長公記》後覺得太田牛一寫的書太過乏味,這纔在《信長公記》的基礎上進行了再創作。

謠言終結者:日本戰國時代桶狹間合戰之謎大破解!

許多藝術作品裏,桶狹間合戰交戰時依舊在下雨

順便,桶狹間合戰前織田信長進軍時雖然下了冰雹,但是交戰之時雨已經停了已經停了已經停了。

樑田政綱的“最高功勳”之謎

在通說中,桶狹間合戰的取勝關鍵在於織田信長的“情報作戰”取得的勝利。在《甫庵信長記》的記載中,織田信長在善照寺砦時收到了“樑田出羽守”的情報,獲知了今川義元的本陣所在,最後織田信長才能夠完成他的“奇襲作戰”。

不過,上文已經說過了,“桶狹間奇襲”只是存在於《甫庵信長記》裏的故事,按照《信長公記》的記載,桶狹間合戰根本就不是什麼奇襲戰。那麼這樣一來,樑田政綱向織田信長彙報今川義元本陣、在戰後受到最高賞賜之事,就很值得推敲了。

謠言終結者:日本戰國時代桶狹間合戰之謎大破解!

樑田政綱

樑田政綱,在史料裏一般被稱爲“樑田出羽守”,在桶狹間合戰後受封沓掛城。根據《甫庵信長記》的記載,樑田出羽守在桶狹間合戰時向織田信長報告了今川軍的陣型與今川義元本陣的位置,建議織田信長偷襲今川軍的後軍,討取其大將。

至於受封沓掛城之事,則見於江戶時代的史料《備前老人物語》,書中言樑田出羽守在桶狹間合戰時因爲一“良言”受封沓掛城三千貫,連討取了今川義元首級的毛利新介的封賞都沒有樑田出羽守高。

到了明治時代,日本參謀本部編纂《日本戰史》的時候,將《甫庵信長記》與《備前老人物語》的記載給摻和在了一起,之後樑田出羽守探查情報並獲得最高賞賜之事才逐漸變成通說。

那麼,樑田出羽守受封沓掛城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謠言終結者:日本戰國時代桶狹間合戰之謎大破解!

首實檢,即檢驗獲得的首級的身份、評比戰功

在《信長公記》的記載中,並沒有提到樑田出羽守這個人,而桶狹間合戰戰後統計戰功的“首實檢”則發生於合戰的次日,對毛利新介等立功武士的封賞便是在這一天進行的,如果按照通說中的說法,樑田出羽守受封沓掛城理應也是同日。

沓掛城的城主近藤景春在桶狹間合戰時戰死,沓掛城在桶狹間合戰後也的確落入織田家手中,樑田出羽守也確實受封了沓掛城。但是,至少在首實檢的這天沓掛城依舊處於今川家的麾下,織田信長又怎麼會慷他人之慨,將別人的領地賞賜給自己的家臣呢?

另外,在《信長公記》中的元龜元年(1570年)六月二十二日條目中,太田牛一提到織田軍從小谷城撤軍之際,織田軍的殿軍由三位奉行指揮,其中一人爲“樑田左衛門太郎”。根據學者谷口克廣的推測,樑田左衛門與樑田政綱應該是父子關係,所以樑田氏在織田家中的地位應該不算低,至少也算是中堅家臣中的一員。

謠言終結者:日本戰國時代桶狹間合戰之謎大破解!

因此,真正的事實可能與《日本戰史》的記載大相徑庭。樑田出羽守是織田信長的家臣、尾張國的豪族,率領一族參加了合戰。在桶狹間合戰後,織田信長收復了沓掛城,爲了對當地的豪族、地侍進行再編,任命了信賴的家臣樑田出羽守出任沓掛城城主。

雖然少了樑田出羽守的情報工作,少了桶狹間的“奇襲”,使得歷史變得乏味了許多,但是拋開藝術創作的話,歷史可能確實也就“僅此而已”了。


歡迎大家關注本頭條號“指尖看日本”,本號將會持續更新日本歷史、文化、時事趣聞相關內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