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編:互聯網的一些事( ID:imyixieshi )

  大家好,我是小事哥。近日,上海流浪漢沈巍在多個短視頻平臺走紅。

  他被稱爲“流浪大師”,這位形同“乞丐”的人,衣衫襤褸、蓬頭垢面,談起《戰國策》 《左轉》 《了凡四訓》 《聊齋》 《詩經》等書,他口若懸河,似乎並不比大學教授差!

  這完全顛覆了我們對“乞丐”,“流浪漢”的認知,人們稱他是“知識淵博的流浪漢”、“流落在民間的大師”。

  1

  流浪漢一夜成大師,金句頻出

  因爲經常蹲在地鐵裏和路燈下看《尚書》、《論語》等書籍,且說出來的話頗具文采與思辨性,這個流浪漢火了。

  在路邊讀書

  在快手等短視頻網站上流傳着各種各樣有關他的影像。在地鐵站裏、在各家店鋪門口、在馬路邊,他能跟行人探討西漢名將周亞夫、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成功學……

  “大師”的各式金句也在網絡上流傳:

  “有人給我錢我不要,我不是乞丐。”

  “我不是大師,百分百不是,大師要多讀書。”

  “距離浩如煙海的文化本身,我們都是井底之蛙,一定要不斷的學習。”

  “讀書要用筆、要配起來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有人說因爲你外表可憐所以你撿垃圾,那爲什麼我撿垃圾不能按照公益的目的撿呢?”

  “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愁白頭,這是過去誰都知道的,現在則是貪官在監牢,一夜愁白頭。”

  2

  大師的真實身份

  據報道,這名流浪漢真名叫沈巍,繫上海人,已流浪26年,曾是上海徐彙區審計局公務員,家中有一個弟弟、兩個妹妹。

  徐彙區審計局工作人員迴應,沈巍1986年進入徐彙區審計局工作,1993年起因病休假至今。期間,審計局一直按時足額發放工資。

  沈巍說,他走過了被垃圾牽絆的大半生,包括因是被停職二十多年,也包括和家人以及鄰居鬧出了重重矛盾,從而流浪在外。

  據其自述,自己撿垃圾的習慣源於他小時候賣垃圾換書錢的經歷,也是因爲他對垃圾分類理念的認同。因爲與家人及鄰居的理念不同,而不願意回家,甘願做流浪漢。

  3

  一夜爆紅,一個視頻能賣500元

  目前抖音上多個賬號均發佈了沈巍的相關視頻,點贊量平均贊高達10萬左右,最高的可以達到上百萬。

  不少用戶註冊類似“流浪大師、沈先生”等名稱的賬號,發佈與其相關的視頻獲取點擊量,然而此類賬號無一是沈巍本人所有,均爲網友冒名註冊而來。

  據說,一個開寶馬的女人,帶了一支八人的團隊來圍着沈巍搞直播,她在附近的酒店訂了三間房,這血本下的不少。

  還有人對沈巍說,“可以幫忙宣傳宣傳我的公司嗎?可以和你合影嗎?”這種點子想得也是相當的清奇。

  其實,沈巍流浪了26年了,在上海這一帶呆了那麼多年,幾乎每天下午五六點去地鐵站看書,也吸引了一些目光和交流,卻如沈巍自己所說:“回頭客不多,都是一次性結束,沒有人會因爲我覺得你講的有道理再來的。”

  從各種視頻中,可以看到沈巍表達流利,對傳統文化有一定見解,但稱其爲“大師”,顯然是溢美。他本人也稱自己只是一個讀了不少書的人。

  這說明在別人的眼裏,他就是一個並無多少利用價值的浪流漢或乞丐,和其他的揀垃圾爲生的乞丐沒有什麼區別。

  4

  主播拍他爲了流量,微商“吸粉”賣東西

  可是現在有了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有了很多從業者,他們就靠做流量賺錢,正愁爲每天沒有好的題材呢,突然冒出這麼一個“知識淵博的流浪漢”、“流落在民間的大師”,那還不趕緊去拍,只要拍到就是流量,就是錢啊。

  “你不知道,拍的這個視頻是可以拿去賣錢的,賣價五百一千的都有。

  顯然這場狂歡,最大的受益者,是把“流浪大師”當搖錢樹的主播、網紅們,而非沈巍本身。

  “流浪大師”成名後,微商、主播們蜂擁而至。主播給他貼上創業標籤,稱爲了流量。微商則稱希望“吸粉”賣東西。

  5

  “我真不想紅,我已經三天沒好好睡覺了”

  面對蜂擁而至的瘋狂“粉絲”,沈巍明顯有些招架不住,但他表達的態度一直很剋制,“我出於禮貌不會回絕任何人,但是大家要回去想一想。”

  最失控的一次,也就說了一句:“你們是爲了錢,我知道。那麼現在,我就當自己是猴子耍給你們看,我就站在這裏,你們願意怎麼賺錢就賺吧。”

  走紅給沈巍造成了極大的困擾,“我沒有辦法出去撿垃圾分垃圾了,我一分垃圾,旁邊圍着各種人問我問題。”沈巍說,自己以前喜歡在地鐵站或者路燈下看書,現在也沒辦法做了。

  他坦言自己“已經三天沒有好好睡覺了……太苦了,我真不想紅!

  他的憤怒似乎僅限於此,雖然平靜安逸的生活完全被打亂,雖然他還是不斷地被製造、被表達、被消費、被物化。

  復旦大學畢業、因妻女去世精神失常,從公務員淪落至流浪漢……這些貼在沈巍身上最具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標籤,已被他親口否認。

  但國學大師的名號,還是讓他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覺,“自己的水平自己有數,我愛讀書是真的,但這不代表我有文化。”

  這個社會對流浪漢的刻板印象是毫無邏輯、口齒不清、一字不識、目光呆滯。如果有人表現出一點與衆不同的特質,都會被無限放大。

  沈巍認爲“撿垃圾”只是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對普通人來說,圍觀“大師”,還不如自己多讀些書,過度消費既無益又無德。

  或許,天才和瘋子也就一線之隔。不管沈巍現在的生活在別人眼裏是如何的落魄,相信他內心都有一個十分豐富的精神世界。

  事情的背後原因,無非是一部分人們用圍觀取代好奇,發出去就有點擊率,量級到了就能變現,於是有更多人這麼做,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無聊的人賺無聊人的錢。

  現在,“流浪大師”的熱度已經逐漸減退,下一位突然爆紅的人物又會是誰呢?

  採編:互聯網的一些事(imyixieshi),綜合來源:中國新聞網、紅星新聞、新聞晨報、吳曉波頻道、現代快報、澎湃新聞。

  完

  本月精品資源推薦

  溫馨提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