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邻武汉的黄陂区,有着关于花木兰为引起的景区群。其中木兰草原景区是众多木兰主题乐园中的佼佼者,而衬托起地位的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实景战争剧--《花木兰.云中战歌》。这是在2018年年初推出的一部大型实景演艺,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很多游客的青睐与认可。但得来这些肯定的声音之前也有不少的质疑声,那么这部剧是怎么做到在风言风语中俘虏观众内心的呢?今天我们的话题从这里开始。

  花木兰的故事,我想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她是名副其实的奇女子,练就一身武艺并替父从军,前线杀敌,为国立下汗马功劳,最后荣归故里却不要任何的赏赐,只求解甲归田陪伴爹爹,过正常百姓日子。就是这么一个故事,但其背后却引来很多的疑问。其中争议最大的两个问题是:“历史上真有花木兰其人吗?”“情景剧里的云中城真的是花木兰决战的地方吗?”就这两个问题,我做一个简单的剖析。

  第一,花木兰是否有其人。这个答案实际上是没有文献资料的。我们对花木兰的认识,更多的来源于木兰辞。整首木兰辞里面也没有提及她是否姓花。而在《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商丘县志.列女》中记载的木兰,都是姓魏的。所以可以这么来说,首先花木兰这个名词,没有文献资料来支撑她是否存在。而就木兰这个名词的出现来分析,这个人不姓花。但花姓是不是后人给她修正的,或者有其他的含义也不得而知。所以花木来其实更偏向于一个民间传说人物。

  第二,情景剧里的云中城是花木兰决战的地方吗?首先我们根本无法去确定是否有花木兰这个人,所以云中城和花木兰的关系肯定也是虚构。但历史上确实有云中城的存在。这座城是坐落在内蒙古的,是内蒙古历史上第一座城。而且这座城是在战国时期建立,日后投入使用长达900余年。而在这座城曾经待过的人物中,最著名的就是战国名将--李牧将军!从战国(约前475年-前221年)算来,900余年时间,可以延续到公元425年左右。而这个时期,属于北魏时期,也正是拓跋焘掌政时期。所以就历史事件“攻打柔然”来看,是比较符合的。但和花木兰到底有没有关系,不得而知。

  那么对于这些疑问,让这段历史扑朔迷离。对于历史剧来说,最怕的就是事实不清。万一信息错误,这样传达出去可能影响是巨大的。但对于《云中战歌》这出情景剧来说,绝大部分的观众还是比较认可和追捧的,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1:精湛的马术技巧

  《云中战歌》中,运用了很多骑马的场景,而这其中更有不少场景是需要扎实的骑马技巧。演员们在马背上不仅要熟练的走奔停,还要作出很多高难度的动作。这些动作在平时演出中不常见的。比如在马背上倒立,或者是双腿各站在一匹马上,两马并肩奔跑,或者身子半挂在马背一侧。总之这些动作让观众看得是血脉喷张,激动不已。投机取巧只会让人觉得哗众取宠,但这样的真功夫是这能让观众感到共鸣。就这一点来说,这部剧已经有了自己最独特的亮点!

  原因2:大场景真实还原战争本色

  《云中战歌》大量的运用了爆破技巧。这些硝烟弥漫,震耳欲聋的爆破效果运用到剧情里,让这出剧更加的逼真。两阵交锋,各自发射火炮,在城楼之下爆炸。这些场景是设计者们的心血所在,他们完全可以用演员的演技来尝试战争的故事,但加上了这些更加直观,真实,带有震撼力的元素时,这部剧更加让人印象深刻,且更快的引人入胜。

  原因3:故事真假难断但不妨碍情真意切

  其实中国有很多故事,要追溯史实都显得无力。有些人是真的,事儿假。有些事儿是真的,人不存在。但这些东西仍旧可以很好的历代传播下来,更大的原因是它们背后的意义。比如木兰的故事,让人们知道谁说女子不如男,这在封建社会下重男轻女的年代,是非常强大的另类文化力量。但就是有这些东西的存在,才让文化的天空显得更加的璀璨。所以花木兰是否存在,是否有攻打云中城,这些剧中可能存疑的地方,大家没有过多的去关心和计较。只要能真切的感受到这出剧的诚意就是最好的!

  来黄陂旅游,到木兰草原看一场《云中战歌》,让你的视听感得到一次全面的饕餮盛宴式的体验。

  (图文均为老黄带你去旅游原创,未经允许,不得盗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