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音頻,請聽天嘗地酒的朗讀。

  西洲曲

  詩/南北朝民歌

  品/jojo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

  日暮伯勞飛,風吹烏桕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

  開門郎不至,出門採紅蓮。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

  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

  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杆頭。

  欄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捲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南朝民歌吟唱的幾乎都是男女情愛,這首也不例外,依然是以一名女子的視角表達對情郎和往昔甜蜜戀愛的思念與回憶。

  江南水鄉,熹風輕柔,碧波搖盪,如水的江南女子看鴻雁飛過西洲,她獨倚闌幹,寫下這動人的詩篇。

  結構上看,這首民歌以“梅”起筆,以夢做結,情深意遠。

  梅花落在西洲,薄衫女子輕折一枝梅遙寄江北的心上人。“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日暮伯勞雙飛,風吹烏桕古樹,可以想見:從清晨到黃昏,從早春到晚秋,女子的心事終被微風吹皺,看不見心上人,只好盡日倚闌幹,欄杆十二曲,如女子愁腸百結,聊生悵惘。而海水,是不是真能載着思載着念悠悠盪盪飄到心上人的夢裏理,再隨南來之風吹入女子的夢裏?

  這首曲子使用了諸多有季節代表性的意象:梅、蓮子、飛鴻等等,再加上詩歌對於女子裝飾、衣着、細節動作的精細描寫,使得全詩隨季節描寫的變化而在抒情方面層層遞進。

  語言上看,這首民歌基本上是四句一韻,有了音韻上的美感,雖然看得出有後世文人加工後的痕跡,但好在語言風格還是保有民間創作的質樸自然,不見文人創作的繁縟。

  很多年以後,這首曲子也曾在清華園被同樣惆悵的人憶起。

  夜色中,荷塘美若一副迷濛的江南畫,葉子是亭亭的舞女的裙,荷花是明珠、星星,也是剛出浴的美人,脈脈的流水隱在葉子底下,不知道是不是也藏起了惆悵人一些難以言說的情懷。記憶中低頭撥弄蓮子的女孩兒,嬌羞可人,心清如流水……

  布光者

  朗讀 - 天嘗地酒

  音樂 -古曲

  題圖 - 花瓣網

  責任編輯 - jojo

  詩歌是一束光

  ID:shigeshiyishuguan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