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能源車補貼下降幅度超過50%,特斯拉降價搶市場以和合資品牌紛紛進場,新能源汽車市場或進入行業洗牌。不過,面對新變化,廣汽集團(601238.SH,02238.HK)董事長曾慶洪在4月1日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該集團明年能完成“十三五”規劃的各項指標,包括營業收入達到4000億元以及新能源車銷量在廣汽集團總銷量中佔比10%等目標。

近日,長安、一汽和東風等企業聯手打造新能源汽車移動出行平臺,而廣汽集團也在與騰訊聯手加快對移動出行的佈局。曾慶洪透露,移動出行平臺即將上線,萬輛新能源車從6月起服務粵港澳大灣區。

據廣汽集團剛發佈的2018年業績,廣汽集團合營、聯營公司在去年營業總收入爲3636.85億元,同比增長7.04%;合併營業收入723.8億元,同比增長1.13%;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9.03億元,同比增長1.08%。

營收和淨利潤的增長,主要來自銷量的拉動。在國內汽車行業28年來首次負增長的嚴峻形勢下,廣汽集團2018年實現逆勢增長,全年汽車產銷爲219.40萬輛和214.79萬輛,同比增長8.77%和7.34%,銷量增幅高於行業約10個百分點,市場佔有率提升至約7.65%。自主品牌銷量連續兩年超50萬輛,同比增長5.23%,其中廣汽新能源銷量首次突破2萬輛,迎來提速“元年”;日系合資品牌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廣汽本田銷量穩步增長,廣汽豐田、廣汽三菱銷量高速增長,同比分別增長31.11%和22.69%。

廣汽集團正深入佈局智能網聯移動出行生態,在4月1日業績發佈會上,廣汽方面首次對外透露移動出行項目的具體細節。項目初期,廣汽移動出行擬採用B2C模式,結合廣汽集團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大戰略,依託廣汽集團自身的產品優勢,選用智能網聯新能源定製車型。項目計劃6月份首先在廣州正式推出市場,一年內開拓深圳、東莞等5個城市,投入一萬輛新能源車輛,將以粵港澳大灣區爲核心,穩打穩紮再逐步向全國推廣。

廣汽移動出行項目由廣汽集團與騰訊、廣州公交集團以及其他投資者共同投資設立,投資總額爲 10 億元人民幣。這是廣汽集團向移動出行服務提供商轉型的戰略部署,也是騰訊集團在智慧出行領域的戰略投資項目。騰訊集團將與廣汽集團加強在政策資源、行業經驗、雲計算、人工智能、高精地圖、自動駕駛等領域的研究合作,加快推動智能網聯移動出行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曾慶洪指出,移動出行項目將拉動新能源汽車銷售、金融、保險等汽車全產業鏈的發展。

2018年,廣汽集團新能源車雖然增長3倍達到2萬輛,但在廣汽集團總銷量中佔比僅1%,要在兩年內將佔比迅速提高到10%,這有一定難度。不過,曾慶洪表示,廣汽集團已做好準備,2017年牽頭450億元投入創建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作爲該產業園首個項目的廣汽新能源智能生態工廠第一期已於去年底竣工,目前已具有10萬輛產能。此前,廣汽新能源汽車是與傳統車共享平臺,而現在推出了電動車專屬平臺,不僅是廣汽自主,包括廣汽豐田、廣汽三菱、廣汽本田等合資公司都在電動車專屬平臺上研發相關車型,廣汽集團未來在新能源車市場的步伐將會明顯加速。

“目前,廣汽集團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已進行40萬輛的佈局,佔比已不止10%,而具體的投產進程,將根據市場需求來推進。” 曾慶洪說,至於能否達到20%,則要看市場情況。

爲了推動智聯新能源持續發力, 廣汽集團一批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和啓動,除了廣汽新能源智能生態工廠如期竣工之外,與寧德時代合資建設的廣汽時代動力電池系統項目以及與愛信合資的廣汽愛信變速箱項目等已開建,進一步夯實汽車核心產業鏈。此外,廣汽底特律研發中心投入運營,初步形成了“廣州總院+北美三地研發中心+上海前瞻設計工作室”的全球研發網格局。

目前,廣汽集團按計劃推進機電耦合系統、集成電驅動IDU、動力電池電芯等新能源關鍵系統部件項目開發。廣汽集團寄望抓住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的窗口機遇期,圍繞“新科技、新產品、新體系、新智造、新生態”,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加速前進。廣汽新能源Aion S自今年3月初啓動預售以來,目前收到訂單近2萬,意向訂單近5萬。接下來,廣汽集團將持續推進Aion S、純電B級SUV等新車型上市,培育新能源核心技術,加快智聯、自動駕駛相關技術與產品開發應用步伐。

2019年,廣汽集團將加快推動電動化、智聯化、國際化、共享化和數字化,努力挑戰汽車銷量同比增長8%。不過,廣汽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吳鬆也談到,預計今年第一季中國車市預計將出現兩位數下滑,而在國際市場上,原本計劃今年進入美國市場,但由於中美貿易摩擦,暫時具體的時間。面對諸多不確定的因素,廣汽集團也面臨着壓力,要實現增長8%的目標異常艱鉅,但廣汽集團的底線是至少保持3.6%的增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