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72年爆發的晉吳西陵之戰是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是陸遜之子陸抗的成名之戰。此戰陸抗以數萬人馬擊敗了西晉十多萬人,將西晉統一全國的時間延後了八年。西晉統一後,身爲西晉臣子的陸機在提到當年的西陵之戰時還不禁爲父親的精彩表現感到自豪。

東吳對西陵的經營

此戰源於東吳西陵督布闡投降西晉。西陵就是夷陵,位於現在湖北省宜昌市西北,是長江中上游的分界處。陸遜曾在這裏火燒連營七百里,大敗劉備,最終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夷陵之戰後,陸遜奉命駐守此地,以防備蜀漢。

孫權於229年稱帝后,改夷陵爲西陵郡,同時調任陸遜坐鎮武昌輔佐太子孫登。由於西陵地處益州和荊州的咽喉要道,上控巴夔,下引荊襄,地理位置十分險要,孫權便以驃騎將軍步騭駐軍西陵,代替陸遜鎮撫吳蜀邊境。步騭得以獨掌此地軍政大權,自此開啓步氏一門三代駐軍西陵43年的序幕。

西陵督投降西晉,陸遜之子陸抗火速平叛,此戰讓三國統一延後八年

246年步騭接任陸遜稱爲丞相,步氏家族的威望在東吳達到頂峯。247年步騭去世後,孫權任命其長子步協爲撫軍將軍,統領步騭所部繼續駐軍西陵。步協去世後,他的弟弟布闡繼任西陵督,並加昭武將軍,屯駐西陵。

由於東吳實行的是“領兵復客”制度,私兵部曲可以世代沿襲,所以在步氏一門三代駐守下,西陵實際上已經成爲步氏一門的私人領地,和割據一地的諸侯軍閥無異,已成尾大不掉之勢。

西陵督布闡舉衆投降

孫皓爲強化對西陵的控制,於270年任命陸遜之子陸抗都督信陵、西陵、夷道、樂鄉諸軍事。陸抗上任不久,便按照父親陸遜的路線對西陵進行了實地考察,他認爲“西陵、建平,國之蕃表”,“處勢既固,糧谷又足”,但“既處下流,受敵二境”,所以又進一步強化了西陵的城防,使其成爲一座堅固的要塞。

爲了繼續削弱布闡對西陵的影響,孫皓於272年8月召布闡爲繞帳督,調任京城建業。布闡認爲步氏一族已經駐守西陵43年,在這裏根深蒂固,此番無故調任,肯定另有隱情。而吳主孫皓嗜殺殘暴,肯定是自己受到了孫皓的猜忌,如果赴京就任,必定凶多吉少。

西陵督投降西晉,陸遜之子陸抗火速平叛,此戰讓三國統一延後八年

布闡

在巨大的壓力下,布闡左右爲難。在經過一個月的權衡後,布闡決定舉城投降西晉,將兩個侄子步璣和步璿送往洛陽作爲人質,並向西晉求援。晉武帝司馬炎看到布闡投降非常高興,任命布闡都督西陵諸軍事、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並遙領交州牧,封宜都侯,以高官厚祿來安撫布闡。

西陵之戰

布闡的投降對於東吳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陸抗立即派吾彥、左奕、蔡貢等領兵三萬餘人進攻西陵。

司馬炎得知軍情後,立即兵分三路共十萬餘人救援布闡,以巴東監軍徐胤攻打建平,以荊州刺史楊肇進兵西陵接應布闡,以車騎將軍羊祜攻打江陵,其中羊祜一路爲主力,兵力爲五萬人。

司馬炎的意圖很明顯,就是利用陸抗進攻西陵之時,以優勢兵力同時進攻建平、西陵、江陵等處,使陸抗腹背受敵,進而徹底奪取東吳在長江中游的領土。這個計劃沒什麼問題,而且虛虛實實、環環相扣,可以說是“天衣無縫”

西陵督投降西晉,陸遜之子陸抗火速平叛,此戰讓三國統一延後八年

西陵之戰示意圖

但陸抗也不含糊,面對西晉的殺招,他的應對之策非常巧妙,可謂見招拆招。陸抗敏銳的看出,此戰的關鍵在於西陵,而不是江陵,羊祜的進攻只是引誘之策。一旦他回師馳援江陵,那麼西陵、建平必將失守,到時江陵也難以支撐。而只要拿下西陵,其餘兩處敵軍自然會撤退。

而陸抗的手下可看不出來,他們紛紛勸說陸抗應該立即放棄西陵,馳援江陵。但陸抗卻胸有成竹,他說“江陵城固兵足,無所憂患。”而江陵督張鹹忠勇可靠,足以堅守。

更爲重要的是他此前觀察到江陵城北道路平易,讓江陵督張鹹開閘放水,在城北製造了一個巨大的人造湖,這對於不善水戰的西晉士兵來說是簡直是噩夢。另外,陸抗還讓孫遵在江陵南岸駐軍,隨時做好對江陵的援救工作。

所以對於江陵一線的防禦,陸抗是非常有信心的。

西陵督投降西晉,陸遜之子陸抗火速平叛,此戰讓三國統一延後八年

對於西陵,陸抗採取的圍而不攻之策。

最初陸抗等人到達西陵的時候,諸將都說要趁士氣正旺之時攻城,但陸遜卻擺擺手,反而讓他們順着西陵城的外圍修建圍牆。諸將大爲不解,大好時機不進攻,在這裏修城牆是何意,萬一西晉的援軍來了怎麼辦?

陸抗說我在不久前加固了西陵城防,此地地勢險要不是那麼好攻克的,只能圍困。但他執拗不過衆人意見,所以讓他們試着打了一次,結果衆將大敗而歸,此後就沒人主動提議攻城,都老老實實在外圍修城牆了。

西陵督投降西晉,陸遜之子陸抗火速平叛,此戰讓三國統一延後八年

不久楊肇援軍抵達西陵,陸抗就依靠外圍的城牆與之對峙。雙方相持了月餘,陷入拉鋸戰,長此以往必定對陸抗不利,不過一個突發事件卻徹底扭轉了戰局,陸抗手下有一個軍官俞贊叛逃到了楊肇處。

陸抗將計就計

在這個節骨眼上出現叛逃事件是不好的預兆,東吳軍心浮動,不過陸抗卻非常高興。他對衆人說,俞贊此人很瞭解我軍的虛實,他此番叛逃必定會向楊肇建議攻打我軍薄弱之處——夷兵負責的防區。我們只要將計就計,讓精銳替換夷兵,楊肇必然大敗。當晚,陸抗就用精銳替換了夷兵。

第二天楊肇果然出兵進攻夷兵防區,但戰況和楊肇所預料的完全不一樣,東吳守軍抵抗頑強,西晉軍隊死傷成片,楊肇只能下令撤回城內,再也不敢出擊了。而西陵城內糧草日漸不足,西晉士兵士氣銳減,戰意消沉。272年12月,楊肇無奈趁夜撤軍。

西陵督投降西晉,陸遜之子陸抗火速平叛,此戰讓三國統一延後八年

陸抗派5000輕騎緊隨其後,並高擂戰鼓,楊肇所部丟盔棄甲,死傷慘重。同時陸抗率主力進攻西陵城,布闡看到楊肇、羊祜都無功而返,只能舉衆投降。

西陵戰後處置

拿下西陵城後,陸抗只將布闡及親信十餘人誅滅三族,其餘數萬士兵則請求孫皓赦免了他們。陸抗以數萬兵力擊退西晉十多萬人,創造了又一個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陸抗因此被加封爲都護,兩年之後病逝,他的六個兒子分領了陸抗所部兵馬。

西晉以優勢兵力卻被陸抗大敗,司馬炎大爲震怒,將楊肇免爲庶人,羊祜貶爲平南將軍,羊祜再未受到重用。

吳主孫皓則興奮異常,認爲攻克西陵是得到了上天的眷顧。他讓術士占卜他是否能一統天下,結果爲“吉”。孫皓認爲這是天意,便接連發動了數次北伐,但徒耗國力。

280年,西晉發動滅吳之戰,吳主孫皓投降,三國歸於統一。如果沒有272年的西陵之戰,三國統一的時間很可能會提早8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