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曼,著名抗戰女英雄,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也是一座永遠的豐碑。1935年秋,趙一曼爲掩護部隊突圍,身份負重傷,在村民家養傷時被日軍俘虜。爲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得有價值的情報,日軍對她施以酷刑。

  趙一曼寧死不屈,最終被日軍殺害,年僅31歲。趙一曼被殺害的時間是1936年8月2日,鮮爲人知的是,她遇害前給兒子留下了一封遺書。然而,這封遺書直到20多年後,趙一曼的兒子纔看到。

  趙一曼的兒子名叫陳掖賢,小名寧兒,趙一曼遇害時他才8歲。陳掖賢一直由重慶的伯父陳嶽雲撫養,直到12歲時才和父親陳達邦相認。而趙一曼原名是李一超,爲了抗日戰爭需要改名趙一曼。

  也就說,陳掖賢並不知道趙一曼就是自己的母親。上世紀50年代初,趙一曼的英雄事蹟被搬上電影銀幕。雖然陳掖賢也看了《趙一曼》這部電影,但他萬萬沒想到趙一曼的原型就是自己的母親。

  1856年底,趙一曼的身份得以確認,她就是李一超。當有關部門通知28歲的陳掖賢,他百感交集,原來自己的母親是家喻戶曉的大英雄,做了那麼多偉大的事情。趙一曼沒有給兒子留下任何物質遺產,只留下了一封遺書。

  這封遺書的部分內容是這樣的,“……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行動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爲國而犧牲的!”

  趙一曼的遺書是收藏在東北烈士紀念館裏,當陳掖賢和父親來到紀念館憑弔母親時,也看到了這封遺書。當時,陳掖賢幾乎哭暈,精神受到了強烈的刺激。情緒穩定後,陳掖賢用鋼針和墨水在左臂上刺上了三個字,“趙一曼”。

  陳掖賢此舉只有一個目的,表達了對母親的思念和尊敬。然而,陳掖賢的人生充滿着挫折,最終的結局也令人唏噓不已。特殊時期,陳掖賢的父親受到波及,自己也被關進牛棚裏接受審查。

  年幼時母親英年早逝,如今父親又蒙受不白之冤,陳掖賢精神崩潰了。陳掖賢早年從人民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工業學校任教,主講《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1969年6月,北京工業大學被解散。教書是不可能的了,陳掖賢的心情越發苦悶。1982年8月,陳掖賢自己結束了生命,時年54歲。

  參考資料:《抗日女英雄趙一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