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人生弯弯曲曲的连结很奇妙。大学时,特别选修家庭动力的相关课程,讲师是已往生的丁思惠老师(资深医院社工师),这是我大四、大五很深刻的回忆,老师总生动分享自己的成长历程,回家功课不是写课本的标准答案,而是省思家庭经验与背景的影响,并层层引领看到与家庭无法切割的情感,原来曾带给我苦楚的过去,却是滋养成长的养分,这也是社工学习中少有的自我觉察课程。犹记得老师推荐说:「彰师大成立台湾第一间婚姻与家庭治疗研究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当我浏览学校网站时,不禁叹口气…测验统计、咨商辅导…我根本没有学过。

 

后来我没有把这件事当成未来要努力的目标,悄悄塞在记忆中的一隅,随著忙乱的脚步渐渐置之不理;但累积工作经验和自我进修至今,感觉到家庭工作的重要,身为学校社工,很常有机会被拜托要和案家工作,一个被列为「个案」的孩子,即使评估家长教养责任难辞其咎,但当社工要进入家庭时,家中成员说的仍是对自己无害的话,指责孩子的不懂事。

 

由于目前咨商理论,以个人为主角的立场较多,但一个社工视野见的是生态和系统,所以我的脑海里又出现「家庭治疗」的关键字,恰好张老师出版『关系的评估与修复』,小标题即是「培养家庭治疗师必备的核心能力」。书中不时提到与学校合作的例子,少见工作场域「社工」的重要也被重复论述,作者为家庭治疗简单的定义:(1)从系统脉络理解案主的问题与症状(2)从系统资源寻求解决之道。不强调各门各派的理论,而是以融合的方式去探究入门,或许说,也是把各大家做重点摘述,引导至实务工作。

 

阅读的过程中,开始浮现了过往学习的点点滴滴,想到对我影响很深的丁老师;也连结到自身工作的情形,似乎又找到一位文字督导指点迷津,即使在专业专精上我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却发现自己已经走到这一步──从社工横跨到咨商,再到两者交融的家庭治疗。

 

不得不说我标注了许多重点,其中最喜欢也要再再提醒自己:进入案主的位置发言,治疗师无论如何直白的面质,听起来都会像爱之深、责之切,因为关心对方、为对方好而必须提醒对方,自然容易被案主接受。有时候我在想,我是当社工后才像社工,还是本来就有社工的特质?但助人工作对我而言是迷人的,有著学习不完的知识,一路上总有相扶相持的伙伴,然后探掘自己,尽绵薄之力陪伴需要小小温暖的人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