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題的定義

按照一般的理解,包括一些官方的、權威的字典上、詞典上,以及教科書中對選題的界定,選題是(選擇)所要研究的課題、方向或問題。

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種我所提倡的對選題的理解:我們對選題的理解應該是一種動態的、過程性的理解,通過文獻或者實踐,提出研究問題。提出研究問題是選題環節的核心任務。

研究問題的來源和屬性

研究問題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實踐的感悟,一個是對理論的發展。這兩類問題的區別是:一個是理論上的問題,一個是實踐中的問題。理論上的問題,需要回答,但不需要解決;實踐中的問題,不僅僅需要回答,更重要的是還需要解決。

在寫論文和做選題時,我們要謹慎對待實踐來源的這一類選題,因為我們寫的論文歸根結底是一篇學術論文,學術論文要講究學術性和理論性,如果大家上來就寫一個實踐問題,那這篇論文的學術性和理論性就會受到影響,同時,這篇論文成為一篇好論文的可能性就會變小。並且在正常情況下,我們作為一個研究者,只能提出一個問題、分析一個問題,解決問題還是很困難的,這無疑增加了寫論文的難度。

研究問題的5條驗證標準

(1)問題是否存在

(2)問題是否有用或有趣

(3)答案是否已知:答案已知的選題是不可以的

(4)可感知的具體、明確:比如「購車限牌真的能夠治堵嗎?」

(5)可行性

我們用這5條標準來驗證一個選題是否可行,這個標準是偏高的,但你的論文至少能達到其中三條標準,纔有可能成為一篇好的論文,或者說纔有可能投中一本核心期刊。

選題的三要素公式

選題=研究對象+研究問題+專業性

這裡的專業性一般是指專業的理論基礎或專業的研究方法。研究對象就是論文中要寫的東西,可以用兩三個關鍵詞(三個關鍵詞是最好的)構成一句話,把它表述清楚。研究問題是有難度的,因為大部分論文想提出一個研究問題是挺難的,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論文發表難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一個明確可感覺的研究問題。

從廣義的角度來講,選題環節還應包括論文的研究框架,伴隨著研究框架,還有論文的研究假設(有的論文裏是沒有研究假設的,但是有研究框架),也就是說,當你的選題做完以後,論文的整個內容基本上就出來了,只有論文研究的問題的答案還沒有出來。

選題的四種方法

1密碼法:明碼和暗碼

明碼是指不管你是哪個學科的,也不管你做一個什麼樣的選題,最好都具備「公共」、「趣味」、「專業」這三個要素,起碼具備一個也可以,不要一個要素也沒有,這是會給自己的論文減分的。

2兩階段法

第一個過程,研究對象的縮小。這小是為了逼出研究問題,同時,研究對象的縮小,伴隨的是文獻綜述。

第二個過程,研究問題的放大。這是為了找到研究問題的研究價值或者說研究意義。當然,研究對象也不是一下就能找到的,它也是有好幾個步驟的:首先,從專業方向出發;第二,在你的這個專業學科裡面,你想寫什麼?要定一個選題意向,再慢慢的從選題意向出發,進一步的把選題明確化,慢慢的確定成一個研究對象,確定研究對象之後,再把選題一步一步的進行縮小,不同的選題,可能所用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有的選題可能兩步就能確定出來了,但是,有的選題可能要經過七八步才能確定出來。

3發散問題法:10個方法

1、感興趣的是什麼?對其哪個方面感興趣?

2、研究背景,處於什麼背景下?與同類主題比較?處於一個什麼樣的背景下是很重要的?

3、跟其他的同類主題做比較,比較一下你能做到一個什麼程度,一步一步的往前推。

4、肯定判斷變否定和疑問:是嗎?為什麼?哪些?怎樣?

5、推測性問題:會不會?

6、假設性問題:如果……會怎樣?是否已有相關討論?

7、質疑:……是嗎?同意:然後呢?

8、對別人的研究進行類推

9、別人提出但未回答的問題

10、針對主題的已有問題列表

4傳統感悟法

傳統的感悟法是一種內向,向內的,自我醒悟式的,靠自己一點一點的去悟的方法。這個方法很簡單,但我不推崇大家使用這個方法,因為這個方法牽扯到了中西方在做學問時,思維方式的差距問題。並且,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隨意性太大,沒有程序可以遵循,所以用這種的方法做出好論文的概率、做出好選題的概率很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