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正在向微信學習,意圖在中國市場之外打造類似微信的“超級應用”。

扎克伯格:Facebook正在向微信學習

就像當年的“3Q大戰”促使馬化騰下決心敞開懷抱打造開放平臺,進一步催生了微信這一移動超級平臺一樣,扎克伯克也在“隱私泄密醜聞”長達一年的壓力之下,爲 Facebook 謀求新的出路。

自2018年3月Facebook曝出醜聞以來,此後長達12個多月餘波未平,Facebook和其創始團隊進入最爲艱難的一年。這一事件成爲Facebook的轉折點,5小時的國會聽證以及一年多來的內憂外患,也讓扎克伯格不得不重新審視Facebook的定位、願景和未來。

扎克伯格:Facebook正在向微信學習

還記得2018年4月國會聽證會上的扎克伯克嗎?(該圖入選了“2018彭博社年度最佳圖片”)

3月6日,扎克伯克一篇長達3200字的博客發佈,可以稱之爲扎克伯格“面壁”一年多之後的“破壁書”。

這篇博客是扎克伯格近年來思考和Facebook轉型動作的一個總結:從開放性的廣場社交轉向客廳式的私密社交。

扎克伯格:Facebook正在向微信學習

扎克伯克發佈博客,爲Facebook規劃新方向

在過去15年間,Facebook和Instagram建立了一個“數字化的公開廣場”,然而當打造全球最大的社交圖譜的構想實現之後,人們卻開始逃離“廣場”,回到一對一私密交流和小型羣組,回到“數字化的客廳空間”。

這也解釋了爲什麼Facebook的“隱私泄露醜聞”會引起如此軒然大波。

公司聲譽經此一創,人們很難相信Facebook有能力、有意願來打造一個私密社交平臺。而這篇博客就是在試圖闡述Facebook在保護隱私方面的努力,從而挽回公衆和監管機構的信心。

然而,在開放社交網絡時代,Facebook商業模式的基石是來自於挖掘用戶開放數據的廣告業務,一旦轉向私密社交,Facebook如何找到更多元的收入支柱,才能逐步擺脫對廣告的依賴?

“構建更多的方式讓人們在此基礎上進行互動,包括通話、視頻聊天、羣聊、故事、商業、支付、商務,最終成爲許多其他類型的私有服務的平臺。”扎克伯格的這段話透露出一個信號:Facebook正在向微信學習,意圖在中國市場之外打造類似微信的“超級應用”。

然而,只要仔細研究一下微信這款“超級應用”,就能發現:根植於中國熟人社會的“國民應用”根本無法複製。

有很大可能性是,Facebook在短期時間內,仍然只能是一家廣告驅動的公司。

和很多人的判斷相反的是,扎克伯格在這篇文章中透露的信息,並不是要削弱廣告的重要性,反而是要通過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三款產品的數據打通和整合,進一步刺激廣告收入的增長。

扎克伯格:Facebook正在向微信學習

馬克·扎克伯克在媒體人Jessica Lessin 的twitter下評論四年前的一篇文章稱,“後悔沒有早點學微信”。

自2014年被Facebook收購以來,WhatsApp都是Facebook帝國內的“問題少年”,一方面用戶增長曲線無比陡峭,另一方面卻苦苦摸不到“貨幣化”的門道。

WhatsApp這款天生的私密社交平臺,因爲端到端的信息加密,導致用戶信息成爲Facebook觸碰不到的“黑箱”。而在被Facebook收購前,兩位創始人堅持“無廣告、無遊戲、無噱頭“,通過1美金的年訂閱服務費來維持運轉。

當WhatsApp已經擁有了15億用戶,且即將成爲Facebook未來的主力平臺時,“貨幣化”問題就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扎克伯格:Facebook正在向微信學習

WhatsApp 就是私密通訊工具,一直被認爲是“簡單版”的微信

2014年收購時,扎克伯格曾承諾“保證WhatsApp完全獨立運營”。但在2017年4月,小扎反悔了。

Facebook 迫使 WhatsApp 用戶與 Facebook 分享個人數據,導致與兩位創始人產生分歧直至離開。2018年10月,WhatsApp新發布的測試版本,需要用戶將自己的賬號與Facebook或者Instagram賬戶相關聯。

事實上,扎克伯格對於生態內產品的整合早已不限於WhatsApp。

2019年1月底,據外媒報道,Facebook 有意把Instagram、WhatsApp 和 Messenger 統統整合起來,相關發言人稱是爲了給用戶提供“最佳移動通訊體驗(the best messaging experiences)”,卻再次引發輿論爭議。

Facebook發言人對用戶承諾,“整合之後將發佈一個更快、更簡潔、可信賴及更私密”的社交產品,但仍有大量數據專家聲稱,絕對會再度影響到用戶隱私問題。

扎克伯格:Facebook正在向微信學習

外媒報道Facebook將整合Instagram、WhatsApp和Messenger(圖片來源:鈦媒體)

而這一次寫博客“反省”,扎克伯格將“互操性”作爲下一代私密社交平臺的構建原則之一,等於確認了“F x W x I”合併勢在必行。

對於Facebook的廣告業務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因爲雖然不能直接獲取WhatsApp用戶的聊天記錄,但是通過三個平臺身份的一一對應將會畫出更豐富的用戶畫像,可以進一步提高Facebook、instagram這兩個開放平臺廣告的精準度。

實際上, WhatsApp Status這一stories服務,已經超越了Instagram stories和snapchat stories,成爲日活用戶最多的故事服務。然而,正如桑德伯格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中提出的擔憂:Stories變現是否能做到跟News Feed一樣的比率?我們真的不知道答案。

未來,當WhatsApp和Facebook完全打通之後,不排除 WhatsApp引入News Feed的可能性。就像微信從私密聊天延伸到半公共廣場一樣,WhatsApp“貨幣化”的最大空間可能不在 WhatsApp Status,而在 WhatsApp moment。

當然,這種類似朋友圈的半開放廣場,並不會對Facebook這樣的開放廣場造成直接衝擊,這也可以解除扎克伯克的後顧之憂。

然而,扎克伯格想要把WhatsApp打造成爲“超級平臺”的願景,卻並不是亦步亦趨地學習微信那麼簡單。

微信之所以能成爲“超級平臺”,是因爲受益於中國熟人關係承載的商業深度。微信支付是通過春節紅包而在用戶中“病毒傳播”,拼多多這種拼團形式也有賴於親友羣中的分享,訂閱號的成功得益於在熟人圈層中的傳播。

這種人際關係鏈成爲商業信息、新聞資訊、生活服務傳遞的主要通道。對於職業化程度更高、社會身份重於熟人關係的國外用戶來說,熟人商業的空間要小得多。

不僅如此,雖然2013年Facebook就開始測試電子支付平臺,但此後發展緩慢。是因爲信用卡支付體系太過完善,金融法律監管以安全而非快捷爲先,導致移動支付被中國甩在了身後。而在電商支付方面,PayPal的優勢正如支付寶的優勢那樣牢不可破。

事實上,Facebook 的消費服務Facebook Messenger從2014年開始就在不斷向微信“偷師”,拓展了支付、跨國匯款、遊戲等服務,還引入了Uber的打車服務。然而直到今天都未有明顯商業化成果。

一方面,這可能與國外用戶的隱私保護意識有關,他們很難接受一個收集自己所有消費、生活數據的超級平臺。他們也更喜歡專業化的服務平臺,而不是什麼都可以做的“瑞士軍刀”。

另一方面,這也與Facebook的產品思路有關,以打車服務爲例,Facebook Messenger不是如微信一樣直接爲滴滴開闢入口,而是以“對話即服務”的方式將Uber融入對話之中。這種爲了避免產品臃腫而做的設計,讓Facebook Messenger內服務的易用性遠不及獨立應用。

這一次,扎克伯格計劃在27億用戶的基礎之上“重建這些服務”。

而“重建這些服務”的基礎是有自己的支付體系。2月28日,紐約時報報道Facebook明年將推出自己的加密貨幣,讓用戶在平臺上可以跨國匯款。這意味着Facebook希望繞開銀行系統,爲平臺注入供流動性。

然而,如果Facebook上沒有足夠多的商品、服務和交易支撐,Facebook只會成爲一個逃避監管的轉賬管道。Facebook如果從發幣和金融服務中來盈利,勢必會面臨各國政府最嚴厲的監管。這也是Facebook在短期內並不會發幣的原因。

-END-

作者:張遠,公衆號:鈦媒體(ID:taimeiti)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TO2h8eswWkvbGNR9Tw_U0w

本文由 @張遠 授權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