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名垂青史的寇準,在現代人印象裏是“剛正不阿”的。但在同時代人眼裏,他心胸狹隘,又過於偏執,喜歡和同事起衝突。

說話讓人下不了臺

丁謂之所以能登上佞臣榜,僅僅因爲一個人,他就是名垂青史的寇準寇大人;而其間的因緣際會,僅僅因爲一件小事,那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溜鬚”事件。

北宋名臣寇準:君子小人爲何都不喜歡他?

關於溜鬚事件,史書上是這麼記載的:天禧三年(1019年),三起三落之後的寇準再度出山,取代王欽若成爲宰相。也就在與寇準拜相的同一天,丁謂也再次升官進入中書省成爲參知政事(副宰相)。二人成爲同事,關係也非常親密。然而,有一天,中央召開最高國務會議,會後,身爲內閣成員的寇、丁二人都參加了宴會。宴會間,寇準的鬍鬚上沾有一些飯粒湯水,身旁的丁謂見了,起身上前替他徐徐拂去。這一舉動在同事兼好友間,自是常理也合常情。可是寇準不以爲謝,反而板起了臉,冷笑着說了一句讓丁謂下不了臺的話:“參政,國之大臣,乃爲官長拂鬚耶?”

北宋名臣寇準:君子小人爲何都不喜歡他?

這就是典故“溜鬚拍馬”中“溜鬚”的出處。

現在想來,寇大人說這句話,無非有兩種解釋:一是寇大人認爲丁謂身爲參政,卻爲他人拂羹湯,不成體統;一是寇大人裝大,在地位略低於自己的同事面前充上級,意在公共場合擺譜。前者是傳統的解釋,我以爲,結合寇大人的爲人,後一種解釋更切合當時的情境。假如真是不成體統的話,作爲朋友,寇大人理應更低調處理,不必小題大做。

丁謂聽了“好友”寇準這話,頓時備感尷尬,從此記恨上了寇準。在後來的權力鬥爭中,最終將寇準擊敗,把他趕到雷州。

北宋名臣寇準:君子小人爲何都不喜歡他?

做事喜歡大權獨攬

寇準,字平仲,比丁謂大五歲。寇準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其實也只因一件事,那就是中學課本里講的“澶淵之盟”。宋景德元年(1004年),遼軍大舉侵宋,寇準力主抵抗,並促使宋真宗渡河親征,與遼訂立“澶淵之盟”,暫時穩定了局勢。《宋史》上提到寇準最多的就是兩個字“正直”。不過,說他“直”,沒話講;說他“正”,就值得重新考量了。

寇準一生爲官遠不止“三起三落”,但都是因其不“正”而導致的。仗着“澶淵之盟”有功,寇準的權力慾達到頂峯。寇準毫無顧忌地大權獨攬,還常常居高臨下咄咄逼人地左右皇帝。特別是在人事任免上,包括本來依制度不應由宰相插手的御史任用上,寇準都大權在握。

北宋名臣寇準:君子小人爲何都不喜歡他?

做人有點以怨報德

寇準第一次爲相後不久即被他所瞧不起的南方人王欽若排擠罷相。罷相後出知陝州(今河南陝縣),寇大人基本上不理政事,沿襲多年官場的舊習,終日宴遊。有記載說,在一次過生日時,寇準大擺筵席,廣邀賓客,當所有人到場之後,他突然穿出了一件新衣服,那是一種黃色且繡龍的皇帝制服,地地道道的龍袍!這消息立即披上了羽毛傳進了京城。皇帝把宰相王旦叫來,問:“寇準乃反耶?”王旦聽到大驚,立即表示去信呵斥,竟把大事化小了。

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六月,在王旦的力薦下,寇準重回權力之巔,任西府樞密正使。兩個人本來應該同心合力,但寇準似乎不大瞧得起這個晚於他爲相的同年。因此,他不是以合作的態度與王旦共事,而是不時地給他找些麻煩。寇準對東府送來的文件,總是要千方百計地找差錯,找到了,並不與東府商量,直接呈報給皇帝,借皇帝來責罰王旦,有意出東府的醜。

一報還一報,後來,東府的人也有樣學樣,凡西府送去的文件,他們也找岔子,以報復寇準。但王旦卻沒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是直接把文書退給了樞密院,沒有報告給宋真宗。當樞密院吏把這件事彙報給寇準時,寇準感到非常慚愧。王旦的行爲雖然讓寇準感動不已,但寇準還是一有機會就不放過攻擊王旦。他的行爲與後來王旦處處保他相比較,真是“複復何言”。

北宋名臣寇準:君子小人爲何都不喜歡他?

當寇準得知將要被罷免樞密使時,便託人求王旦要更高一點的官(使相)。對於寇準這種跑官要官的做法,王旦感到很吃驚,並表示他不私下接受別人的請託。但當宋真宗問起王旦,寇準罷樞密使後應當給他個什麼官時,王旦卻說:“準未三十已蒙先帝擢置二府,且有才望,若與使相,令處方面,其風采亦足爲朝廷之光也。”在寇準爲使相的任命頒出後,“准入見,泣涕曰:‘非陛下知臣,何以至是!’上具道旦所以薦準者。準始愧嘆,出語人曰:‘王同年器識,非準所可測也’”。

君子、小人都不喜歡

王旦爲相12年,病重之際,宋真宗讓人把王旦擡進宮中,問以後事:“卿萬一有不諱,使朕以天下事付之誰乎?”王旦開始並不直接回答宋真宗的提問,僅說:“知臣莫若君。”宋真宗沒辦法,只好一一點名來問,王旦都不表態。最後,真宗只好請王旦直說:“試以卿意言之。”王旦這才說:“以臣之愚,莫若寇準。”但宋真宗對寇準的性格不滿意,說:“準性剛褊,卿更思其次。”這時,王旦固執地堅持:“他人,臣不知也。”

在皇帝眼裏,寇準心胸狹隘,又過於偏執,與其他大臣也屢有衝突。無論君子、小人,都不喜歡他,宋真宗因此也不願碰這隻燙手山芋。

北宋名臣寇準:君子小人爲何都不喜歡他?

但是,畢竟有王旦臨死前的推薦,寇準終於找到了機會。天禧三年六月,王欽若因事下臺,寇準爲相。

然而,這一次,寇大人一上來就碰上了丁謂這樣一個對手。寇準在和丁謂的爭鬥中,因爲看不起劉皇后而得罪了她。擔心自己的處境,寇大人決意發動政變。然而,機事不密,一次酒後失言,自己走漏消息,被丁謂的親信覺察到了,很快寇大人就走上不歸路,曾被寇準壓制過的馮拯等多人紛紛出了口惡氣。半年後,真宗還念念不忘:“寇準之居相位,多致人言。”

莫名其妙的是,“多致人言”的寇大人竟然也能名垂青史!唉,說到這裏,不得不嘆,有些事情,原本就不該這樣。

(摘自《百家講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