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行業問題,我來回答。

實際上目前運營商收取的月租費,並不是真正的月租費,其實裡邊還通常包括了來電顯示,和一些語音的分鐘數,和一些流量費,更準確的來說,是一種最低消費。

那麼,為什麼需要有一個最低消費哪?三大運營商建設網路的成本是極高的,可以這麼說,全世界投入最多的三大運營商,第一第二第三都在中國,這個是中國的目前的現狀,也是全球通信市場的現狀。

中國的三大運營商是全世界罕見的在國家的引導下不計成本的覆蓋型建設無線網路的運營商,在世界其他的國家,是不可能有這種運營商的。以全球通信業利潤最高的AT&T,2017年的利潤是279億美元。而中國移動的利潤是運營商里最高的,只有169億美元。可是你們知道AT&T的基站數量2017年中旬的數量只有65000個嗎?你們知道基站數量最少的中國聯通2017年就建設了11萬個4G基站嗎?

算了,說這些可能有很多人認為,運營商建基站成本管我什麼事情,那麼我就繼續給你們扒一扒你手機卡的其他成本。

即使你的手機卡都不插在手機上,也要交給無線電管理委員會號碼佔用費,這部分費用以前叫無委費,現在是運營商代繳的。

以前的費用是大概3個月10元錢,這部分費用現在都是運營商代繳的。

你的手機卡插在手機上,即使你不接打電話,也不發簡訊,也不上網,也需要和基站聯繫,也佔用了控制信道的資源。

前陣子沸沸揚揚的5G編碼事件,華為的Polar碼成為了控制信道編碼,你們真的知道什麼是控制信道嗎?

你的手機即使是不打電話、發簡訊、上網,也佔用了這部分的控制信道開銷,並不是不給網路增加壓力,那麼平攤一點兒網路的成本有什麼不對那?而且,現在的月租費也僅僅是一個最低消費而已,還沒有真正的收取什麼月租費。

中國的運營商現在社會地位及其低下,反正你們想說什麼都行,不說了,就這樣吧。


我的乖乖,你稍微讀讀書,或者上上網。查一下通信行業。雖然是移動是掙錢,但是你知道建設一張4G網路多複雜?

首先建設機房,鐵塔,樓內分布室分天線,這是多麼大的工程?基本是有人就有信號,沒人也有信號。然後維護這張網路花銷多麼大,農村1KM。城區幾百M就是一個塔。高一些的樓層都是每棟樓的每一層都要布設天線。所有的這些站都要物理連接起來,中間走一張全市,全省的傳輸線複雜不?

還有無限流量,每個基站承載用戶都是有限的,如果一個站幾百個用戶,那麼用戶體驗已經非常差了,體現在上網慢,通話質量差等。真是移動不想上無限?是上不起。


難道要免費嗎?按流量收費還讓國家壓下來,最後無限流量,但是這與包月有什麼區別?資源是有限的懂嗎?如果按流量收費虧的是用戶用越多交越多,按月付費想用多少用多少。而且寬頻和手機的流量是有區別的,流量如果沒有限制40g,所有運營商都抗不住巨大的流量而且設備相當貴維護費用,人工費用,租用場地費用,線纜費用這裡面成本是很大的。如果移動流量一個基站沒有多少用戶接入,我上面說的那些成本的回收周期將很長,說不定還沒收回成本就已經老舊的不能用了。運營商其實真不如資源服務提供商掙錢的,用戶能打遊戲買裝備,買會員,在網上淘寶,這都是需要運營商的網路通信,運營商無非就是讓你掏個月租而已,還隨便用。移動流量40g除非要下電影不夠,不管任何人都用不了這麼多。


通信運營商為什麼要收月租這個問題我想估計很少有人能說出原因,就像銀行卡為啥收年費有給過明確說法嗎,三家運營商給出解釋是我們要租買線路或著頻段,但就像中石化、銀行一樣,通信也算個壟斷市場,很多條款都是壟斷單位說的算,而且利潤所得也是牽扯比較大,各方利益交錯,最後也就默認了,而且我們也沒什麼選擇就是移動、電信、聯通,我們也沒什麼話語權,所以我覺得說來說去還是國內通信市場比較單一形成了壟斷,運營商就找個一個不是理由的理由擴大收益唄,而且利益分配所使又短時間內改變不了現狀,所以現在很大一部分人對月租有意見,但短時間應該還不會改變,期盼未來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