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我青春期叛逆的時候剛好是14歲,那時候離家遠,在住讀,加上是留守兒童,和父母溝通少,什麼事都一個人憋著。16歲生日的第二天晚上,我和我爸終於爆發了,他打了我左臉幾個耳光,現在都一直有疤,那時候我就一直重複一句話:你們能不能換個教育方式,你們能不能換個教育方式。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他都沒變過,但我還是希望我的父母能換種方式教育我,那我一定過得比現在好:

1.尊重我的選擇和興趣愛好。

我以前熱愛文學,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一邊聽歌一邊寫摘抄,既可以練字,調整心情和狀態,又能拓寬知識但我爸他們一點都不理解,說過最多的話就是「做那些無用功,就是在逃避做題」。想想從小在音樂、繪畫上就有天賦,卻硬生生被他們給扼殺在搖籃里,特別憋屈。

2.了解和對我寬容,至少在學習上。

我是在一個特別好的學校讀的,當時我考650左右只能排年級200名之後,有時候一個考室30個人,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分數。那時候我一想到自己三年的目標是進前兩百就特別有勁兒。我有個發小,她在家那邊讀書,也考650左右,確實年級第一。我爸他們從來不看這個競爭壓力,總是說我沒追求,人家爭第一,而我卻只想進200。

3.不要以父母的經歷來強加在我的身上。

我爸初中的時候逃課早戀,因為早戀他成績從全年級第一一直下滑,最後沒有考上高中,做了一個糧農,後來一直是建築工人,落下一身毛病。所以他怕我走歪路,一直對我特別嚴,怕我和他一樣早戀。

那時候我每天沉醉在朦朧詩派和周國平的文章裡面,根本沒有想過這種問題。放長假更是告訴同學,不要給我打電話,發簡訊,特別是男同學,我爸會罵我。

4.給予足夠的自由空間,多一點鼓勵和信任。

我爸他們從小就不讓我跟其他孩子一起玩兒,不會放風箏,不會玩兒過家家,以至於到了初中,還不知道電腦怎麼用,QQ 是什麼東西,直到現在都覺得自己一直走在互聯網的末端。他們不讓我和其他小孩一起玩兒,是怕自己分辨能力不足,但同時也用了一種不信任的眼睛盯著我,讓我窒息。

5.不要讓家庭來束縛我。

我叛逆期的時候,每天周我爸媽都會打電話跟我說我們家很窮,我們家欠了債,但一邊又說不要擔心錢的問題。說實話我至今覺得這種做法很可笑。也許他們只是想讓我學會節儉,但因為長期如此,我卻早早地在做所有決定之前,都考慮家庭因素,失去了未成年人應有的快樂。

如果,我的家人在我的叛逆期不那麼刻板,當時我的內心也不會那麼抵觸,現在應該會發展得更好,如果現在二十幾歲我爸沒有像青春期一樣管著我,我也不會這麼難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