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保險最大的一個門檻便是牌照,保險牌照可以分爲三類:公司牌照、經紀牌照與代銷牌照。

互聯網巨頭與它們的保險夢

3月12日,中國平安發佈了2018年全年財報,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74.04億元,同比增長20.6%,而其中八成以上都是保費收入。

平安作爲中國保險業的老大,在體量如此大的情況下,依然能保持高速增長,說明整個保險行業的市場依然很大

而對於互聯網巨頭來說,在流量紅利見頂的互聯網下半場,如何爲流量變現,成爲每個巨頭都在思考的問題。

金融是每個互聯網巨頭都想染指的業務,而保險毫無疑問成了金融裏除了現金貸以外最想爭奪的一塊蛋糕。

今天不聊現金貸,今天只聊保險——互聯網保險。

相比於現金貸業務的強監管與高風險,保險業務可以說是得到政策高度支持金融業務。而且獲得的保費收入,可以設立資金池,國家也支持利用保險資金進行市場投資。

因此,擁有巨大流量的互聯網巨頭,保險業務可以輕易地將流量變現,變現的資金可以在符合保監會規定的情況下自由支配。無論是緩解企業經營資金壓力,還是用於對外投資擴張,都是妙不可言的。

另外,區別於傳統保險大量的線下經紀人模式,互聯網保險帶來了全新的用戶體驗。很多人買保險就是怕被保險經紀人忽悠,不願意與保險經紀人面談,更喜歡在網上自主決策,而這也是互聯網巨頭們所擅長的。

不過互聯網保險並不是每個互聯網公司想做就做的。畢竟,橫亙在每個巨頭身前的都有一個巨大的阻礙—牌照。

互聯網保險的牌照難題

保險牌照從高到低分爲三類:公司牌照、經紀牌照與代銷牌照。

公司牌照等級最高,審批很難,現在已經很難拿到了。

而經紀牌照與代銷牌照也開始收緊,只能花高價收購,才能進入互聯網保險的賽道,很多互聯網巨頭不惜成本大幅溢價也要收購一個持牌公司,像極了幾年前的支付牌照。

目前,阿里與騰訊兩大巨頭的牌照是最全的。京東在18年底才通過入股安聯財險拿到公司牌照拿到一塊公司牌照。

除此之外,百度、頭條、新浪、美團和小米也有了經紀牌照,滴滴和唯品會拿到了代理牌照。

不過,代理牌照靈活性和自主決策性就小了很多,話語權也小了很多。因此,在可能的條件下,互聯網巨頭還是會往上去爭取更高級別的牌照,哪怕付出更高的代價。

市場是很大,前景是很誘人,但是拿到牌照之後,又應該如何去跟傳統的深耕保險市場幾十年的保險巨頭競爭呢?

阿里和騰訊給出了答案。

互聯網保險如何突圍

光有流量並不足以使得互聯網巨頭們打開巨大的互聯網保險市場。

先看阿里

由於擁有螞蟻金服,阿里是最早進入互聯網保險賽道的巨頭,也是到目前爲止做得最好覆蓋最全的。

阿里不僅入股衆安保險,同時也開始自己做。

剛開始螞蟻的保險產品也是不溫不火,但是深耕多年也不是沒有成效。

螞蟻金服的保險涵蓋健康、人壽、意外、財險、車險以及跟電商高度綁定的運費險等,產品矩陣非常全面。之前多是代銷其他公司的保險,自己提供流量。

但是一款“好醫保”的醫療險推出之後,一下就成了各大保險自媒體爭相報道的對象。它以超高的性價比,超低的投保條件,迅速成爲保險界的網紅產品。再加上支付寶對其大量推廣、運營,迅速站穩了醫療險的頭部位置。

再看騰訊

騰訊的保險業務相對於阿里來說起步相對較晚,但是隻要方法對,彎道超車也是有可能的。

騰訊想要彎道超車,當然還是藉助微信這個超級流量池。

不過,騰訊也並不激進。

繼承騰訊一貫的剋制,騰訊旗下保險業務—微保,經過一段時間的內測,在2017年下半年纔開始灰度放開,並佔據微信支付九宮格之一,迅速成爲保險界熱議的話題。並且,最開始也只放出一種產品—同樣也是一款消費型的醫療險,性價比極高,價格便宜保額高。

通過一款爆款產品迅速積累人氣之後,騰訊又逐漸推出重疾、意外、壽險等等,不斷完善產品矩陣,雖然與螞蟻保險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也同樣站在了第一賽道。

阿里與騰訊的經驗其實給了後面的互聯網保險玩家一個啓示,就是要想在市面上已經充分飽和的保險產品裏脫穎而出,你得這樣玩:

1. 打造一個爆款的保險

一定要是爆款,否則就會被淹沒在保險的海洋裏,沒有關注度。

即使讓出大部分利潤,甚至給出大量補貼,也一定要使其具有極高的性價比,因爲後面其他的保險產品可以帶來利潤,但是一定要把市場打開,把用戶吸引過來。

而一旦你是爆款,就會有更多的保險和理財自媒體主動的去報導和分析甚至幫助引流,因爲自媒體也在等待着爆款的出現好寫出吸引用戶去看的文章啊。

而足夠高的性價比,甚至會有人會主動推薦親朋好友去投保。

阿里與騰訊都是選擇的消費型重疾醫療險,因爲可以做到足夠便宜,也容易激起那些沒有買過保險的人的痛點。

後面的玩家當然也可以選擇其他類型打造爆款,那就得看各自的創新了。

2. 趁着熱度加大營銷力度和豐富運營手段

支付寶推出“好醫保”之後,迅速利用各種方式導流,發放保險紅包、限時投保特價,邀請好友投保各自優惠、簽到送保額等等,運營手段極其豐富。

騰訊的微保活動更多,包括制定各種保險任務、走路步數換現金、投保送體檢送洗牙、邀請好友砍價等。

總之就是加大活躍,發揮互聯網公司的優勢去拼那些傳統保險公司,這樣纔有贏的機會。

3. 迅速完善相關的產品矩陣

你的保險產品不能只有一個,不然無法發揮出產品協同性,也無法滿足用戶的保險需求,容易造成用戶更容易流失。

因此,相關保險產品一定要在短期內逐漸上線。

不過,說了這麼多,具體不同的公司,優勢也各不相同,因此運營活動的玩法也不同。

阿里可以藉助支付寶去運營,玩法很多;騰訊藉助微信;那京東可以依靠電商的場景去運營,在電商裏嵌入保險的紅包、分享等鏈接,或是在其白條和理財里加入保險的任務,做到協同發展;小米可以發揮其手機和智能硬件的優勢;美團可以從外賣、餐飲相關的保險切入等等。

而只有代理牌照的怎麼辦?那隻能跟其他保險公司合作,自己提供流量、場景、運營策略了。

當然,這個市場也是越晚進來的越難玩,因爲不僅要面對傳統險企,還得正面應對早期進入市場的互聯網巨頭。差異化競爭才能殺出一條血路。

互聯網保險的市場,阿里和騰訊已經站穩了,京東、小米、百度、頭條、滴滴和美團們,任重而且道遠了。

另外,互聯網巨頭們下一步應該好好考慮互聯網保險的渠道下沉。畢竟,海量的非一二線城城市的互聯網用戶,即使很容易被電商教育在網上購物,也很難被教育在網上買保險。“平安們”海量的線下代理人就是橫亙在互聯網巨頭前面的大山。一二線城市的互聯網優勢,在這裏很難擊敗線下代理人。

本文由 @羅叔生門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