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向國際社會分享中國普惠金融的領先經驗及實踐,擴大在國際普惠金融領域的影響,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與萬事達基金會共同組織的國際普惠金融高層訪問交流活動於2018年5月15日在北京舉行。來自世界銀行 IFC、世界銀行扶貧協商小組、聯合國資本發現基金(UNCDF),以及專註普惠金融的代表性機構的高管參加本次活動,旨在瞭解中國數字技術和數字金融服務現狀,探討如何將中國的成功實踐應用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SSA),促進全球普惠金融目標的實現。作為推動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的傑出代表,百融金服CEO張韶峯受邀出席活動並發言。

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長貝多廣認為,普惠金融既非僅限融資,更非一勞永逸,需要不斷進取,不斷提高,其核心概念就是能力建設。貝多廣同時表示,中國的數字普惠金融走在世界的前沿,我們要向世界推廣我們中國的普惠金融模式。

百融金服CEO張韶峯表示,傳統金融機構因調查成本高、服務難度大等原因,很難為小微企業和中低收入人羣提供金融服務。隨著互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應用,給普惠金融帶來突破性發展。

百融金服作為較早涉入金融信息技術服務領域的實踐者,一直為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而努力。作為一個信息技術平臺,百融金服主要在精準獲客、風險控制和定製化金融產品三方面為金融行業的供給側與需求側提供服務。通過百融金服強大的演算法和技術,可以幫助金融機構降低獲客成本和客戶流失率,加強用戶的風險管理,有助於解決普惠金融實踐中的獲客成本及風控難題。百融金服通過自身的技術與經驗優勢,儘可能的擴展金融普惠的範圍,力求讓更多人享受到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務。

眾所周知,中國農村金融市場潛力很大,但困難也顯而易見,比如市場基礎薄弱、資源配置扭曲、網路設施基礎建設不足、風險控制不力等。據悉,非洲地區的普惠金融發展同樣也面臨很多挑戰,銀行服務滲透率很低。數據顯示,有5億成年人完全沒有享受金融服務,其中多數是女性,此外有2億中小企業存在融資困難。到場的非洲地區專家對百融金服CEO張韶峯的案例分享表示高度關注,希望中非兩方在普惠金融發展方面能有更多探討,借鑒,合作的機會。

張韶峯強調,普惠金融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普惠金融根本宗旨還是服務於貧困的農村和城鎮低收入羣體,要通過授之以漁的方式幫助他們實現自我發展和減貧。數字技術與金融服務結合後提升了金融的可獲得性,降低了服務成本,可提供便捷、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數字普惠金融對於解決貧困問題作出貢獻。

此外,來自螞蟻金服、京東金融、騰訊、百度、宜信等優秀企業代表也出席了本次交流活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