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人們的第一道場。面對當下各種「形式主義」的戶型設計給大家帶來的入住後的使用落差感,「實用主義」戶型設計越來越受到了大家的關注。在我所做的每個方案中,設計的初心從來不會以面積的大小來區分。所以特別想和大家分享這個不足40㎡的項目,如何滿足100㎡的空間使用效果。也希望能和更多的實用主義者一起學習!

在設計前期,客戶寫給我一萬字的設計需求,傾注了對未來生活滿滿的憧憬。從客戶需求中提取所有設計點之後,我們確定了最終版的平面佈置圖。本文將按照佈置圖,對每個區域進行細節的分享。


空間一:優化下廚動線+集合功能區

在主要活動區域裏,不足40平的房間不僅容納了1.78米長」的工作臺和滿足8人同時進餐的1.6米長的餐桌,更給廚房的通道留有1.1米寬的活動空間。

思考一:優化動線營造更舒適的家。

從右往左,分別是冰箱、置物區、水槽+臺上洗碗機、操作檯、竈臺、置物區,全流程的「取-置-洗-切-炒-置」都在一條直線上順暢完成,節省時間且降低了做家務的強度。一般的狹長廚房都可以借鑒這種動線模式。

思考二:集合功能區,家務更順手。

如果家中沒有獨立晾曬區,可以在洗衣區加一個烘乾機,配合臟衣收納櫃、清潔用品收納櫃,打造一個小型的衣物洗曬專區。廚用家電、家務工具的收納也是如此,提前想好日後需要哪些用品,量身製作收納空間集中收納,並規劃好所需的插座。


空間二:巧用這些家居品,小衛生間也能很舒適。

分離式衛生間,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做到面面俱到,滿足衛生間的「基本需求」和「附加需求」?

  1. 暖風機,滿足浴室24小時烘乾時刻保持乾燥,時間預約提前預熱,還能承擔晾曬衣功能。
  2. 壁掛小型洗衣機,區分清洗小件衣物,節能省水。
  3. 馬桶處的增壓小花灑,方便沖洗地面,不留衛生死角。
  4. 抽拉式塑質量龍頭,手感舒適柔軟,高效清理衛生。
  5. 恆溫花灑,洗澡時再也不用停停頓頓中找水溫了。
  6. 具有更強大功能的花灑,據說可以99%洗掉臉上的洗面奶。
  7. 雙手盒的衛生紙,每當手紙只剩1/3的時候都會有種焦慮感,使用雙紙盒避免無紙用的尷尬。
  8. 鏡櫃,收納洗漱、化妝用品,開放20%的格子擺放常用物品。

為打造一個極致體驗的衛生間,必須根據使用者的身高及活動伸展舒適度反覆推敲。除此之外,還要從打理衛生方面考慮如何從繁瑣的勞動力中解放出來,讓這個空間增加超越基本需求的附加功能。


空間三:根據動線規劃收納空間

以玄關舉例,進家門是動線,那麼進門脫鞋是動作,動作的終結點放鞋子則是收納。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同,但是如果能按照這樣的思維來做家居設計,日後居住時一定會更舒適。

建議依照不同的環境,制定不同的收納空間。比如在衣櫃內定製一排獨立的包包櫃子,女主人再也不用擔心昂貴的包包被壓變形。 大量的鞋子用傳統鞋櫃裝不下,可以根據鞋子長度定製抽屜式鞋櫃,容量更大,高筒靴也能放得進去。


空間四:設置彈性空間,臥室也能多功能。

生活中,臥室往往都被設計成滿足單一睡覺功能,或承擔部分收納任務。在本方案設計中,我們選擇犧牲掉1米的衣櫃收納,而增加一張小桌臺。

這樣的取捨,目的是為了能在臥室內增設一個多功能空間:

1.小桌臺本身可以作為水吧,晚上想喝水就不需要再繞行到廚房;

2.女主人早上起牀後,可以把這兒當作臨時化妝臺;

3.這兒還可以作為一個小型的家庭辦公區。

在臥室內留出一塊彈性空間,生活也會更加便捷。

「如何在設計中做到增容空間"、"如何通過設計減少家務的耗時和強度"、"如何能讓一個房子在住了許多年以後依然舒適如初",從這些細微處著手設計,才應該是滿足當下社會的設計。

(文中所用圖片均來自恆田設計研究所)

後面我還有很多經驗分享,不要錯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