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央行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以下簡稱「報告」),同時,正式對外披露了5家金融控股公司試點機構,分別為:招商局集團、螞蟻金服、蘇寧集團、上海國際集團和北京金控。央行表示,在積累一定監管經驗的基礎上,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辦法力爭在明年上半年推出。這意味著金融控股公司愈行愈近。但為什麼選中這5家作為試點機構,監管的重點,未來的方向等細節問題仍較為朦朧,而目前各類解讀也比較簡單,我們結合《報告》中專題十八「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監管制度,防範金控集團野蠻生長風險」來揣測金融控股公司監管的更多細節問題。

目前,對金融控股公司的表述更多的是「監管缺失,可能威脅經濟和社會穩定,迫切需要建立相應的監管制度」,但對金融控股公司未來可以做些什麼暫未有明確的表述。

《金融穩定報告(2018)》指出,金融控股公司有純粹型金融控股公司和事業型金融控股兩種模式,前者以美國、日本、中國臺灣地區為代表,後者在英國和歐洲大陸國家地區較為常見。

純粹型金融控股公司僅進行股權管理,制定控股集團戰略規劃,其所有金融業務都由子公司經營,而事業型金融控股公司由金融機構跨業投資其他類型金融機構形成,除進行股權管理外,也直接從事銀行、證券、保險等具體金融業務。

從目前試點的5家機構來看,均可歸納為純粹型金融控股公司,因此,預計未來我國的金融控股公司將定位為主要進行股權管理的機構。但顯然,金融控股公司的功能不會如此簡單。

目前試點的5家機構中,北京金控為10月份正式組建的新機構,也可以說是在金控試點半年後,專門為將來申請金融控股公司牌照而組建的。從北京金控工商註冊的經營範圍大體能推定未來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從事的業務。

北京金控集團的經營範圍為:金融股權投資及擔保;資本運作及資產管理;受託管理專項資金;信用擔保和再擔保;項目投資;投資管理;重組、併購諮詢及金融研究,商業數據及信用等金融信息採集和管理;與公司經營有關的實業投資等業務。(依法須經批准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准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

從北京金控的經營範圍可以看出,金控公司未來可能從事並被允許從事的業務主要包括投資、擔保、資產管理、諮詢研究、信息採集管理等方面。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未來作為持牌的金融機構,金融控股公司允許從事實業投資,這是與當前其他金融機構有所區別的。而重組、併購諮詢及金融研究在當前的其他金融機構中也一般不會專門作為經營範圍予以註冊。

最值得期待的是,「商業數據及信用等金融信息採集和管理」是否意味著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在不需要專門獲得徵信牌照的情況下,開展數據採集、數據運用等與徵信密切相關的業務,甚至可以說就是允許金融控股公司從事徵信業務?這一點非常值得期待。而且,北京金控組建時,提出的重點工作任務之一就是「通過建立大數據平臺,統一建立內部風險防控體系,統一掌握各金融機構統計數據,統一規劃完善金融基礎設施」。

除此之外,作為未來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一員,持牌的金融控股公司發行金融債券,或者作為金融市場的參與者參與各類同業拆借交易,以補充資本、流動性,我們認為這類業務也是有較大可能賦予金融控股公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