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9日至11月10日,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未來教育研究專業委員會主辦,南京藝術學院、遠景國際教育集團共同承辦的中意藝術教育國際研討會暨第十屆中意國際教育會議在南京勝利舉行。歷屆中意國際教育高峯論壇上義大利名校薈萃、大師雲集,盡顯歐洲藝術芳華!作為意方院校代表,教授們在本次研討會上分別就各自院校及專業領域提出見解,與兩國教育屆同仁積極展開對話交流,為中意兩國文化教育的交流與合作建言獻策。

會議期間,摩德納大學、羅馬美院、威尼斯美院、佩魯賈美院、萊切美院、米蘭布雷拉美院、米蘭ACME美院、帕多瓦音樂學院、曼多瓦音樂學院等義大利名校教授,作為意方重要嘉賓應邀出席並做主題報告,進行學術交流與成果分享,簽約框架合作協議,觀看彙報演出、藝術聯展,組織示範教學活動,為與會教育界同仁帶來純正的義大利文化,前沿的義大利教育理念,以及全面的義大利高校招生及考試政策。

一、威尼斯美院院長Giuseppe La Bruna出席研討會並發表了題為《中意藝術教育合作的必要性》的精彩致辭。

Giuseppe La Bruna院長在發言中表示很高興能夠再次參加歷屆中意國際教育高峯論壇,從而進一步構建和推進中國院校和威尼斯美院的合作夥伴關係。他感謝泓鈺學校成為第一個與威尼斯美院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的中國院校,並高度肯定泓鈺學校在中學教育、大學教育領域的出色成就。

他指出,中國國土遼闊、人口眾多,非常重視各階段教育,有利於學生學術道路和職業道路的發展。教育的大力發展,對國民和國際合作夥伴來說都是一項明智的舉措。隨後他指出威尼斯美院是一所有著267年悠久歷史的大學,擁有眾多文化藝術專業,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藝術文化知識和教學技能。兩國院校合作發展前景廣闊。他還就威尼斯美院招生要求進行說明,對美院專業教學特色和優勢以及就業前景逐一展開敘述,為即將去義大利留學的中國學子提出了意見和建議,為中國莘莘學子指明道路。


二、米蘭A.C.M.E.美院院長Lorenzo Previde Prato出席研討會並發表了題為《高等教育國際化之必然》的主題報告。

他對於能夠再次出席中意教育盛會深感榮幸,為與會嘉賓詳細介紹美院概況,並分享了在該校學習生活的中國學生及其成熟的留學經驗。他指出,ACME美術學院是義大利首家高等藝術文化傳媒大學,學院的學習計劃的特點是理論教學與多媒體實踐、實驗教學並重。他還詳細介紹了美院的課程結構安排、學習時間和學位獲取等情況,對美院在國際領域取得的成績表示高度肯定,特別是多年來與泓鈺學校成為最為重要的合作夥伴,為中國學生表現個人技術和藝術水平提供良好平臺。


三、萊切美術學院教授Tiziano Maria Margiotta出席會議並發表了題為《傳播學在藝術教育中的應用》的主題報告。

Tiziano Maria Margiotta教授向與會嘉賓轉達了萊切美院院長Andrea Rollo教授的問候,並表示很高興代表萊切美院來華進行國際化交流發展工作。他指出萊切美院在過去的二十年中非常注重國際化發展進程,在學生髮展及國際合作夥伴關係領域都取得了有效成果。他強調,泓鈺學校是合作發展國際化道路上的最值得信賴的夥伴之一。

隨後,他針對中意兩國院校的合作教育模式、教學目標、特色優勢以及提供的相關服務等進行詳細說明,用數據表示近年來教育合作領域取得的積極成果。他表示,萊切美院已經認識到泓鈺學校在提供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領導作用,正致力於加強與中國優秀教育機構的合作,並確信加強更深層次的合作關係,促進義大利與中國之間、兩國教師之間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動,其首要目標是滿足中國和義大利學生的需求和願望。


四、帕多瓦音樂學院教授Elio Orio出席研討會並發表了題為《中西方小提琴及樂器教育理念的異同》的主題報告。

Elio Orio教授是泓鈺學校的老朋友,自11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其教學足跡遍及所有義大利的私立、公立音樂學院。同時,他還致力於劇場音樂演出。憑藉十多年來在很多國家,以及在中國的很多省市的任教經驗,他提出了一些對於中國學生的教學感悟和存在的問題。他認為學習樂器是困難的,要讓學生保持對音樂的熱愛,要用一生去學習。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音樂教育者應更多思考如何提高教學技巧,瞭解如何改善大腦的運轉,要有系統性和循序漸進性,他特彆強調要注重音節的學習和技巧的學習,需要更長時間的摸索,不能過多信賴天賦。

他表示,在中國有很多偉大的小提琴家,也有很多優秀的院校和教授人才。出色的培養者們常常會去到西方學校學習。他建議同仁注意教學方法的系統性和漸進性,從而使音樂更為廣泛地傳播,更具影響力地傳播。


五、佩魯賈美院教授Gianni Moretti出席會議並發表了題為《義大利藝術中的視覺傳達》的主題報告。

Gianni Moretti教授提出思考,究竟是什麼促使一個二十來歲的青年開始學習藝術?是什麼讓一個人不惜傾其一生,在布滿荊棘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他認為,完成這件事是唯一能為這世界所做的貢獻。他指出,藝術源於生活。建築、視覺藝術、流行時尚、設計等等,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存在藝術,人不是獨居生物,應該與外界多接觸。藝術家和設計師們在生活中的每時每刻都在發現藝術。在世界不同文化的比較與交流中,他發現一些城市的藝術文化使他在困境中得到重生,並為他的藝術作品給予了靈感。

他講述一位優秀的中國學生的作品,使他放棄了使用固定形狀的想法,嘗試了運用新的形狀,讓他作品裡的元素形狀呈現出不確定性,因此「忘記是記住的最好方式」。他還向大家展示了他近10年來創作的部分作品,介紹一些自己參加過的展覽(收藏展和個人展),並表示每一個作品都應當向世界開放,接受批評和讚賞。當他去看別人的作品時,也會從熟知的領域中走出來,帶著批判的眼光去觀賞。


六、曼多瓦音樂學院教授Maurizio Comencini出席會議並發表了題為《走進歐洲聲樂殿堂》的主題報告。

Maurizio Comencini教授為大家詳細介紹了歐洲聲樂藝術的起源和發展,並就曼多瓦音樂學院的教學理念及課程進行解讀,還結合自身教學經驗,為赴意學生學習提出了幾點建議。他強調,學習一門專業,不僅要學習語言和專業知識,文化發源地的文化和歷史學習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七、帕多瓦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Dario Marrini出席會議並發表了題為《歐洲鋼琴教育的優秀方式探討》的主題報告。

Dario Marrini教授表示,任教30多年來教過很多優秀的學生,他們都以高分畢業,具備優秀的音樂才能。隨後他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介紹了鋼琴音樂教育的要點。他認為鋼琴的學習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激情,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具備很強的意志力。他指出學習鋼琴的最佳時期、學習規律和技巧,以及各階段的注意事項及經驗。

他還講述了自己的第一位音樂老師是如何教他從視唱練耳和識譜,到音樂聽寫,到他能夠閱讀鋼琴的雙線,唱出並且寫出老師播放的音樂,再開始談論選擇樂器的問題的過程,並堅信這種方法必不可少,因為它能夠很好地去判定一個學生是否合適去學習這種樂器,以及是否有意志力,是否具有天生的音樂才能(對音樂敏感的耳朵,聲調,節奏感)。

隨著當今社會信息傳輸數據的快速發展,信息交流和傳播的方式逐漸先進起來,但他不建議學生去模仿youtube的視頻,學生需要的是夯實視唱學習。他最後強調,鋼琴教學過程中應每時每刻讓學生做到對樂譜的正確理解,不要在這方面產生混淆,並告誡學生一定要有紮實的音樂理論基礎。


八、米蘭布雷拉美院教授Filippo Pasquale de Filippi出席會議並發表了題為《淺談室內設計》主題報告。

他指出,中意兩國文化和民族所具有的共同點是兩國友好關係的根基,儘管兩國在地理位置上相隔甚遠,文化上也有著差異,但是中意兩國始終相輔相成,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中意兩國在很多領域都有交流合作,其中大學教育的合作、培養優秀的新一代是構建兩國美好未來的基礎。他表示,中國和義大利的教育體系相當一致。中國學生在唸完高中之後通常會選擇讀大學來完整自己的學習生涯,而義大利大學正是一個很合適的選擇。義大利高等院校能夠讓中國學生把他們的行動力和義大利所教授給他們的創作有力地結合在一起。

他認為,米蘭布雷拉美院基於開設「室內設計」課程,對中國文化的復興和比較中國古今住房文化有著重要幫助,成為連接今天和昨天、古代和現在的橋樑,讓原本消失的「過去」能夠延續到「今天」,進而成為新一代中國人創作新文化的參照。


九、羅馬美院舞臺佈景教授Golino Rafaele出席會議並發表了題為《瞭解意式舞臺佈景設計》的主題報告。

Golino Rafaele教授也是泓鈺學校的老朋友,經常來華授課。他向與會嘉賓介紹了學院的教學和運作情況,指出藝術史對於學習藝術的重要性。他解讀了舞臺場景、電影場景、電視場景、多媒體場景的設計和技術,介紹了學院教學方式主要是在實驗室和實踐領域,是建立在師生對話的基礎上的,老師並沒有把自己的風格強加於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工具和特定的課程知識自由地找到自己的個性。


十、米蘭布雷拉美術學院雕塑教授Gianpiero Moioli出席會議並發表了題為《義大利的雕塑教育》的主題報告。

他指出在米蘭布雷拉美術學院教授雕塑課程是為了結合真實和虛擬的雕刻手法,既要運用傳統雕刻手法又要利用數字雕塑、掃描、建模和3D列印。這種手法也可以用於虛擬架構。隨後,他通過介紹雕塑經典材料、塑料和現代材料、數字化,虛擬雕塑和設計、3D列印和現代材料等內容,幫助大家理解數字藝術作品的「本質」。這個「本質」是一種純粹的創意設計,即使用電腦設計也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數字技術也是實現實際雕刻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開始越來越多地被雕塑家們運用到城市環境建設中去。

中意兩國文化教育的交流與發展離不開政府引導,更離不開兩國各教育組織的有力推動。本次研討會取得巨大成功,得益於蒞臨現場的義大利教授及藝術大師,以及資深中意教育大咖們為兩國教育事業所做的不懈努力。正是由於中意各方一如既往的鼎力相助和真誠友誼,使得一年一度的中意國際教育峯會能夠不斷推陳出新,務實高效,面向未來!


歡迎關注泓鈺學校微信公眾號:泓鈺學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