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Amin Matalqa
演員:Nadim Sawalha、Rana Sultan、Ghandi Saber、Dina Ra’ed-Yaghnam
上映日期:2009-06-05
片長:102分鐘
  喜歡閱讀的機場清潔工爺爺老雷,有一天撿到了一頂機長帽。被居住地安曼的鄰家孩子塔瑞看見,纏著要他講飛行冒險故事。他索性從平凡無謂的生活中,為孩子們編織起社會底層的飛行夢。
  劇情以老雷為中心,周圍圍繞著幾個配角的家庭故事,形成一種行星與衛星的模型,共同繞著難以觸及的夢想這顆恆星,運行,運行...
 
 
塔瑞
「我看到他在街上賣餅乾,但是其他孩子都在上學。」
  他是第一個發現機長帽的孩子,並且對老雷爺爺是機長這件事深信不疑。從第一次吃閉門羹之後,他和一群好朋友,在常常在踢足球的小廣場上,聽老雷爺爺從書本中對世界的認識,講述他虛擬的飛行記事。
  深入認識這些愛夢想的孩子之後,以塔瑞為其中一個代表,我們發現了一些家庭問題。  
  身為學齡兒童,父親希望他維持家計,幫忙賣餅乾,即使那是他的上學時間。有一天被老雷巧遇,老雷決定拜訪他的爸爸,對爸爸溝通孩子的教育問題;沒想到,爸爸竟然冷不防回了一句:「你是來管我怎麼教孩子的嗎?」
  無法直接得到家長支持,他每天開始自掏腰包,幫塔瑞買完當天份量的餅乾,並鼓勵他去學校上課。
  或許他是明白:唯有透過高等教育與機會,才能夠讓他們這些人走出社會底層,真正去觸及那些他們想要碰到的夢想;即使對孩子、對家長而言,他們只在乎眼前能夠拿到現金、活得下去就夠了。
  可嘆的是,在幫助塔瑞賣完餅乾,爸爸竟然認為塔瑞很有生意頭腦,所以一步一步增加他的銷售業務。老雷微薄的收入,終於幫助不了塔瑞。面對他推著雜誌車,老雷只能在搭上機場接駁車之前,投以一個抱歉的微笑。
 

小穆
「我們這種人是當不了飛行員的。」
  第二男主角-不過以劇情而言,他才是第一男主角-以負面角色現身螢幕。
  出於忌妒,也有可能是出於洩憤,小穆一開始就躲在角落聽老雷對一群孩子們講故事。他是一個個子較高的男孩,或許年紀較大,也比其他孩子見識得廣,一開始他就背地裡戳破老雷的謊言:他才不是機長,他只是清潔工。
  他甚至看透了其他孩子對飛行的嚮往,猛烈潑出冷水:「我們這種人是當不了飛行員的。」
  他有一個生意不穩定的爸爸,連夜酗酒,對母親孩子們家暴,常常把家人打得鼻青臉腫。對這樣的孩子來說,世界是現實而殘酷的,作夢的能力已經被自己小心隱藏在內心的角落。
  故事中段,小穆帶著三個孩子一起搭乘計程車,前往機場,目睹跪在地上擦拭大廳的老雷。這是小穆的勝利。他成功把其他孩子,拉進他們原本所不能理解的,他的絕望世界觀裡。
  老雷當然也有看到孩子們出現,對他投以失望的神情。但是他選擇帶著機長帽,再次來到孩子們面前。這一次,孩子們沒有歡呼,只有無盡的鄙視。出乎意料,老雷展現超凡氣度。他站到小穆面前,欺近他尚嫌矮小的身體,把機長帽塞進他的手裡。他說,沒關係。
  甚至,老雷在小穆被爸爸毒打時,為他包裹燙傷的手,也帶他們家人離開瘋狂的父親。
  小穆的夢想,小心藏在沒有人碰觸得到的地方。
  他在帶著其他孩子前往機場的路途上,跟隨其他小孩一起單純地,把手伸出計程車,感受機翼也會搭乘的氣流。
  在被老雷無條件寬恕的過程,他的自我防衛逐漸軟化,直到自己可以站在鏡子前,戴上那頂機長帽。
 

諾兒
「活出自己。」
  諾兒是片頭就出現的角色,一個年過三十而未嫁的女機長。一開始乍看不相關的老雷與諾兒,兩個人除了衛星與行星的關係,也有一層微妙的互補關係。某種程度上,諾兒彌補了老雷機長這個虛擬角色的實存。
  老雷帶著機長帽,即使沒有搭過一次飛機,他的心相當富有;諾兒家道富裕,飛在高空之上,卻依舊迷惘。
  她是在一次法國旅客掉行李的機緣下認識老雷,發現老雷會講法文,跟外國人有說有笑,必定是一名非比尋常的清潔工。前去攀談之下,開始找到吸引自己的點點微光。
  父母的連連催婚、相親活動令他備感壓力,同儕之間的對比也讓她偶爾自我質疑。某一天,她來到老雷家門前,想要向心目中的耆老一吐心聲。在這裡,她聽到老雷的故事,走到老雷的陽台。
  諾兒躺下,在安曼城上飽嚐仰天之景。
  劇情沒有清楚交代諾兒的婚事。不過,或許諾兒在老雷身上已經明白,自我價值並不是決定在別人的眼光。就算四方而來的壓力與陌生追求者,未來依舊蜂擁而至,能夠知道自己是誰、為什麼而活,那已經足夠堅定,讓諾兒能夠找回自信。
 
老雷
「像你這麼有智慧的人,怎麼會選擇這樣的生活?」
「有時選擇平凡生活的人,是最有明確方向的人。」
  擁有2000多本藏書,家裡其實蠻美的。妻兒相繼去世,他的生活成了虛空。
  一顆徹底粉碎的心,因為一頂機長帽,成為鄰居心靈的醫生。他為家庭殘破的孩子,點起一絲燭光。
  豈知,重燃他熱情的也是這頂機長帽。要不是塔瑞和其他孩子死纏爛打,或許他仍會維持一成不變的生活,再也不會回憶起,跟自己的孩子互動是怎麼一回事。
  在機場,他有個清潔工胖徒弟,常常向他吐露心事。一天,徒弟又向他表達對街上一名女孩的好感,卻不敢前去追求時,老雷反問:「你有沒有想過,你現在不做,以後會後悔?」
  徒弟轉移了話題,女孩已消失在街道裡。
  老雷的表情像是瞬間被什麼抽空,並且獲得某種領會。
  可能是吧,逃避可以是一種不願承認自己沒有勇氣的舉動。然而有些事情,你永遠不能逃避,比如說自己的良心。當你坐擁豐厚智慧與寬廣眼界,看得見無奈的社會可能的發展,是很難放任情勢惡化的。你非得做點什麼來挽救,同時在權衡損益之後,發現自己可以為之犧牲的,還有太多。
  他以這樣的心情,是否加入一點彌補心理呢,積極介入其他孩子們人生無奈的起頭,並且為他們犧牲自己。
 


  從【愛無盡 夢飛翔】當中,呈現一種濃厚的人本主義氣息:人的價值不容抹煞。
  或許在無知時代,人們會互相用如豆目光來限制彼此;或許在資本社會,人們也會利用各方力量,踩在別人的屍體上。要去探究,可以看見環環相扣的諸多因果;竭力為每個難題解套,常常有種撿拾擱淺海星的無力感。
  人力如此有限。一人之力敵社群如是,眾人之力敵世界亦如是。就算得到感人肺腑的收穫,期待所有人都開明向善是不切實際的,人性就是有種難以扭轉的腐敗之處。然而並不是要因此消極無為-反倒是積極作為者,需要一種強大到足以支撐自己,即使在肉體被擊倒,也不至退縮的信念。
  
  突然想到一段經文,那是支持使徒保羅在旅行佈道期間,即使受盡逼迫、亂石追打,也要竭力將生命之道傳遍世界的信念。

…8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致失望; 9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致死亡; 10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 11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
(林後4:8-11)
  看【愛無盡 夢飛翔】的時候是和一群基督徒們一起看,大家拚命覺得老雷根本就是安曼耶穌。
  實際上,手無寸鐵的老雷,什麼也沒有,就是一條命。用一條老命與現實抗衡,以及用一個有一天能夠為世界帶來新生的消息與絕望抗衡,兩者的力道差距是很大的。

  老雷的結局有點錯愕,結尾一度要變成驚悚電影,還好最後維持一貫溫馨路線,沒有擊落夢想這顆故事恆星。
  到底這樣的故事合不合理、真不真實,到底有沒有這麼睿智又這麼博學的清潔工、有沒有問題家庭密度這麼集中的八卦,暫且放去一邊。到這裡,覺得導演阿敏相當高招。他用彷彿繪本的純真畫面,以一層一層的悲傷,包裹一盞一盞的希望。
  老雷在他的社區裡,扮演著積極卻又如此有限的救世主。
  他用盡他僅有的力量,努力在各個層面上,幫助孩子們的夢想能夠展翅高飛。
  中文翻譯的標題有點俗氣,不過要解釋起來,應該就是這麼回事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