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爆紅了一個原來藉藉無名的蔣月惠,雖然爆紅的觸發點是她咬了女警一口,以及她捧著花到警局道歉卻無人接受時,那般淒厲卻毫不掩飾的爆哭。

屏東縣議員蔣月惠常在街頭擺攤義賣。本報資料照片 記者蔣繼平/攝影
屏東縣議員蔣月惠常在街頭擺攤義賣。本報資料照片 記者蔣繼平/攝影

真正讓人動容的是她的璞玉似的真摯的感情,那種對於弱勢者的真正的心疼,在如今網路上充斥虛假與矯情的表演的虛擬世界裡,整個社會突然發現,還是有人用一股堅毅的勇氣與力量,為她所處的周遭作出了無私的奉獻!讓人感到無比的驚喜。

在南臺灣屏東所謂的國境之南的驕陽下,蔣月惠的當選竟是靠著每天十餘小時的街角唱歌或拉著咿咿呀呀不成弦律的提琴!在毒辣的陽光下冒著熱汗,她也曬成了典型的黑黝的膚色,當四年前終於在第三度參選以四千餘票吊車尾當選時,她興奮地叫著,這真是奇蹟!

一件一件關於她的事實的揭露,都讓人感到,她的自身就是不可思議的奇蹟,譬如,一個月只花四千元過活,其餘的作為一個縣議員的收入,她都拿去供應給她創辦並獨力支撐的羅騰園肢障協會裡的弱勢身障者。

就因為她曾經是這樣的艱難而困頓地活著,這樣磊落而無私地為弱勢者著想,這次她反抗縣政府拓寬公路的強拆民宅,就有力地反證了,其中毫無摻雜任何虛假的成分,沒有任何沽名釣譽的可能!

這樣質樸的人性與風格,在藉由媒體操弄羣眾的當代民主實務裡,既是一個獨特的瑰寶,更是一個尖銳的反諷!

最立即的對照是,它反襯了當年反大埔強拆運動的媒體嗜慾與政治鑿痕!社會運動原應是固守社會價值的純潔行動,但如今太多社會運動最終都淪為政治的附庸,只是政治鬥爭裡的一次次羣眾動員!

「反大埔運動從事後檢證,它的真實意涵已完全轉變為「反馬政府運動」的系列劇碼,與洪仲丘、太陽花運動毫無二致地成為政黨惡鬥的附屬成員。從其口號「今天拆大埔、明天拆政府」即可看出,它的目標不在於反強拆,而在於拆政府。它的訴求從一個社會性的土地目標,陡然地升高為政治性的革命目標。

否則,對於同一類型的強拆行動,何以當年為大埔案丟鞋、衝撞抗爭的成員,如今卻如此靜默與規矩,恍似這次被強拆的平民並不需要正義,抑或,他們只是非我族類的芻狗?

最弔詭的卻是如今的政府,這個由反大埔強拆運動所支持上臺的政府,正好在這兩天為張藥房原地重建誌賀,蔡英文特地前往苗栗探視張藥房的遺孀彭秀春,盛讚重建是臺灣社會進步的重要里程碑;但同一位總統,卻對屏東強拆不置一詞。

所有人都看到了,蔡英文只是一個虛偽的社會正義的兜售者,但她與蔣月惠並不站在同一條陣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