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家庭照顾者关怀总会理事长郭慈安疾呼扭翻失智症歧视标签。(CNEWS资料照/记者胡照鑫摄)

汇流新闻网记者陈钧凯,胡照鑫,李盛雯/台北报导

台湾失智人口有多少?官方盛行率统计已经快10年没重新做过,但民间团体估算,目前全台罹患失智症人数已破27万大关,且还以每年新确诊1万人的速度在增加,失智已经是台湾社会不得不面对的议题,偏偏民众仍普遍缺乏疾病认知,停留在失智症患者一定「非痴即呆」的旧观念,延误了早期发现的契机。

长庚大学护理学系教授徐亚瑛说,卫福部自100年透过台湾失智症协会调查过盛行率之后,已经过了8年,未再针对国内失智症现况做过调查,这对需要长期追踪的失智症而言,影响的可能是未来10年、20年的政策规划无从下手。

尤其,国内调查显示,超过8成的轻、中、重度失智症患者在确诊之后便减少出门频率,一方面病人惧怕外界异样眼光、怕被贴标签;另一方面则是家人怕患者被骗或走丢,一直关在家,却导致认知功能退化更快。

要扭转、翻转这样的现象,台湾失智症协会秘书长、世界失智症理事会理事汤丽玉表示,失智症的宣导必须是第一步,因为不只一般民众,甚至医护人员,许多对失智症的印象仍停留在痴与呆,遇到外表看似正常只是记性差了点,记忆障碍的轻度、极轻度病患时,完全不认为其有失智问题。

即便蔡英文总统去年8月已宣告「失智症是全民教育」,但专家感叹,教育部的脚步却似乎跟不上总统高度。汤丽玉说,轻度、极轻度失智者只要积极药物治疗搭配参与活动,便能减缓失智恶化的时程,继续在社区活跃,遗憾的是,协会推动多年要让失智教育入小学课纲,却屡次踢到教育部的铁板一块。

台湾人文化习惯服伺老人家、认为「老番颠」是正常老化现象,亦是中山医学大学医学社会暨社会工作学系助理教授、中华民国家庭照顾者关怀总会理事长郭慈安认为的迷思之一。

郭慈安强调,目前台湾家庭照顾者当中有2成皆是照顾失智老人,而依照美国经验,这个数字在15年内,恐从2成翻倍到4成,全因失智是人口老化、少子化最大的冲击,尤其年轻型失智越来越常见,她近几个月就协助3位还在念大学却不得不一肩扛起照顾失智单亲家长的孩子。

郭慈安强调,民众必须不再把家有失智者当做是一件「见笑(丢脸)」的事,也不该把失智者表现出的症状归于「失礼」,因为他们生病了,失智没有人可以逃得过,整个台湾社会都该调适、互助。

以瑞智学堂为例,汤丽玉说,就是认知促进的服务,透过不断的参与活动,有助轻度、极轻度失智者的功能活化,而在台湾失智政策纲领2.0中已设立了200多个具有认知促进活动的失智社区服务据点,相较其他国家台湾已是最积极了,未来该继续扩大并提升服务品质。

更多汇流新闻网报导:
失智「绑架」效应 20年内将破百万人
失智纲领2.0人权跨大步 钱、人哪来成考验

照片来源:CNEWS资料照/记者胡照鑫摄

【汇流笔阵】
CNEWS欢迎各界投书,来稿请寄至[email protected],并请附上真实姓名、联络方式与职业身份简介。
CNEWS汇流新闻网:https://cnews.com.tw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