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牙周:樹根周圍的土壤

牙周疾病是最常見的口腔疾病。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調顯示,34歲以上人羣牙周健康者不足一成,可見牙周疾病在我國患病率之高。

如果把牙齒比喻成一顆樹,牙周組織就是樹根周圍的土壤。在細菌的長期作用下,牙周組織會產生炎症反應,表現爲牙齦紅腫甚或出血。長期的牙齦炎症如果沒有被及時控制,可導致牙根周圍組織的破壞,就像樹根周圍的土壤流失一樣。

牙周疾病的信號

牙周疾病最早期的信號是刷牙出血,咬硬物出血,吸吮出血。牙周疾病導致的牙齦出血通常量少,可自行停止。對於這種牙齦一過性出血現象,許多人重視不足,結果是錯過了牙周早期治療的時機。隨着病情的發展,患者會出現牙齦腫脹、牙齒變長、牙縫變大、牙齒鬆動、牙齒移位、甚至牙齒脫落。牙齒脫落絕不是年齡增長的必然結果,“老掉牙”是牙周疾病導致的。

牙周疾病爲什麼要積極治療

牙周疾病不僅是導致我國成年人牙齒喪失的主要原因,其還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人認知障礙、癌症等全身疾病密切相關。對於牙周疾病應積極治療,治療越早,效果越好,費用越低,花費時間越少。由於對牙周疾病早期症狀的忽視,很多人等牙齦出現腫痛,甚至牙齒出現鬆動時纔來接受治療,牙周疾病多數已發展到晚期,治療效果將大打折扣,有些牙齒甚至面臨拔除的風險。

牙周疾病如何治療

清除導致牙周炎症的菌斑和牙石是治療牙周疾病的關鍵,因爲它們是導致牙齦炎症的原因。換個角度說,就是要改善牙齒生存的環境,如果您不愛護自己的牙齒,將牙齒長期置於菌斑、牙石的包圍之中,牙齒終將離您而去,愛與被愛永遠是相互的。

菌斑的特性決定了控制菌斑最有效的方法是刷牙等機械方法,藥物對菌斑的作用非常有限。對於每個人來說,掌握正確的菌斑控制行爲,養成良好的口腔保健習慣非常重要。臉要天天洗,菌斑也要每天堅持控制。如果牙面上的菌斑沒有被及時清除,就可被唾液中的鈣離子鈣化,在牙齒表面形成堅硬的牙石。牙石本人無法清除,需要專業人士藉助專用的器械來完成,這個過程被稱爲“潔治”。

如果菌斑和牙石沒有被及時清除,隨着牙周疾病病情的進展,牙周組織與根面分離形成牙周袋,牙周袋內也會形成牙石,如果不清除牙齦和牙根間的這些“障礙”,牙周組織就無癒合的可能。清除齦下牙石要採用齦下刮治技術,用專用器械非直視下憑感覺進行。

對於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往往在潔治和齦下刮治的基礎上,還需要進行牙周手術治療。牙周手術是爲了在直視下徹底地清除菌斑和牙石,併爲控制菌斑創造良好的環境。手術在門診完成,沒有太大的痛苦。

牙周治療就像踩剎車

牙周治療是一個踩剎車的過程,牙周疾病能否控制除有效治療外,還要看患者本人的慣性能否改變,如戒吸菸和保健行爲的轉變。假如有效的治療和良好的口腔保健習慣均沒有實現,牙周疾病可能會一路下滑,最終走向崩潰的邊緣。所以,牙周健康的主動權就掌握在每個人自己的手裏。

作者簡介

欒慶先主任醫師 教授 博士研究生導師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牙周科 主任

中國醫師協會全民健康促進活動 專家委員

中華口腔醫學會牙周病學專業委員會 常委

北京口腔醫學會牙周病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專業特長

牙周病綜合治療,種植體周圍炎治療

中華口腔醫學會組稿,刊登在《健康世界》雜誌2019年3月總第304期

原創作品,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

策 劃:中華口腔醫學會信息部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