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職業網壇流行倆字——吹牛,咱繼續】

1、換拍面,穩了

玩單反的都知道,機身還是那個機身,頭越來越重要。奶牛同志就是機身,頭乃90拍面(剛出道用過史上最經典之一桑普拉斯85),無論怎麼換塗裝強化拍框擴充甜區,拍面還是那個拍面,奶牛持此倚天寶劍攻城拔寨誰與爭鋒,

直到2013年在全英俱樂部第二輪黯然出局,痛定思痛決定換大拍面。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90到98帶來了陣痛期,又換回90,又經過幾次夜不成寐後,2014新季, 奶牛手持無彩妝酷斃純黑97拍面亮相,3年後終於,寶刀屠龍號令天下,2017澳網倚天屠龍修成正果。

中大型拍面讓費德勒的反拍增強了穩定性,發力時打呲脫靶次數急劇下降,更易施加上旋(提高過網高度、讓回球落點更深)。

多年的小拍面和對手頻繁的壓迫反手位,造就了費德勒反拍盯球和出手的精準,拍面一擴增,平臺擴大,反拍更有利於發揮變化多端的主觀能動性和見招拆招的功底。

2、換教練,敢了

子曾經曰過,作為費德勒的對手,你其實是在跟兩個人在比賽——選手費德勒和教練費德勒。(其實還在跟觀眾比賽,「全球主場「」呀)。但費德勒不同階段還是需要教練坐鎮的。再強大也改不了小時候哭鼻子摔球拍呈現的某種依賴性。羅切、埃德伯格,直到現在的柳主席。

作為大幾歲的昔日對手,費德勒對柳比西奇再熟悉不過,與其「不恥下問「」如何改善單反高彈跳,不如直接請過來。現在看老柳執教後,費德勒面對反手位高彈跳球時,抽球次數明顯暴漲切削次數下降,持續性的反拍抽球信心前所未有。必須補充一句,費德勒老爸在訓練場上甚至爆粗讓兒子反拍抽他NND也進一步助長了信心指數,墨爾本降服納豆一舉奪魁。

3、換套路,活了

三年前,老費靠發球和正手馳騁打天下,反拍負責周旋、、鋪墊,負責一邊為正手創造機會,一邊找機會為球迷表演華麗變線Winners。

兩年前,老費在美網頻繁使用「」單反接發球上網」,SABR橫空出世 (Sneak Attack By Roger),甚至在面對時任球王德約科維奇時。一度引發諸如貝克爾、麥肯羅等擁有網壇話語權人物的質疑。

現在看,這是一種身為王者不斷精進技戰術、促進網壇歷史生態的開創性行為藝術。

單反——過網急墜放小球、不同旋轉的切削變節奏、不同線路的抽球變化、高風險高觀賞性的SABR、單反接發放小球……費德勒的單反套路在抽球信心指數飛躍之後方變得遊刃有餘起來,不像當年以納達爾為首的強敵們對陣費德勒時戰術簡化成「打他反手、打他反手!」

機身還是那個機身,但這個機身在老化和磨損後像槍一樣越磨越亮。單反的地位在費德勒的攻防套路里大力提升。

最後提一句下玩單反的當代名將,除了費德勒,最強者當屬瓦林卡和加斯奎特,四蛋的單反渾厚有力擲地有聲,豆腐的單反華麗著稱幾乎不切削,跟老費比,多樣性遜色。一場網球比賽的最高境界是什麼?節奏。你的節奏就是你的掌控力。有掌控力就有了統治力。而節奏得益於武器庫的豐富和升級。

雙反林立的世界裡,晚熟的單反越老越喫香。這一切跟年齡關係不大,跟打法和天賦有關。跟追求有關。


上面的回答很到位了,我補充一點大家可能比較忽略的吧,就是擊球站位。

有個現象,老費打5盤的比賽,用時才3個多小時,表面上看是擊球節奏快、排數回合少,而我覺得最根本的是擊球站位非常靠前。越老越靠前……現在配合大排面的截擊和反手位抽球,簡直就是另一個境界了,特別是靠前的站位配合反手抽球,這個作為常用技能的,估計很難找到第二個了。瓦林卡和加斯奎特的擊球站位太靠後,要形成威脅只能依賴力量。

羅切做教練時期,強調擊球的旋轉,擊球很多時候是非常靠後的,那段時間費的力量是最好的,但然並卵,被納豆打哭。

安納孔提升了費的發球,網前球也進步了,但網前球進步最明顯的是埃德伯格指教期間,接發球推擋上網的技能也是這段時間練就的。老柳給老費帶來的反手位抽球的提升,效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其實在埃德伯格執教時,感覺老費換拍後,反手擊球穩定度已經明顯上升了,沒想到老柳的加成還能有現在這種效果,太牛逼。。。

最後說一下老費的狀態,我覺得如果他現在這種移動能力,還能保持下去,那麼他就會打下去,擊球技術可以改變以保持競爭力,只有移動能力(在移動技巧上,老費已經登峯造極了)必然要走下坡路的,就看這雙老腿啥時候明顯退化了,那就真的到了退役的時候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