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個疑問「日本要屏幕有屏幕、要零件有零件、要攝像頭有攝像頭,為什麼無法生產出暢銷的手機呢?為什麼還不如小米等中國廠商做的好呢?」其實這個問題就有很大錯誤,日本的零部件在整個手機供應鏈中僅有那麼幾家在特定領域有優勢比如索尼CMOS,比如村田,東芝的存儲也算不錯,高端屏幕沒有,更別說SoC,操作系統了,根本不是要零件有零件,不對,忘了arm被軟銀收了。

日本在手機產業鏈上沒有那麼重要

以公認的代表高端的iPhone為例,看看這個BOM列表列一共列出了三家日本公司東芝,阿爾卑斯電子,和村田,加上camera部分的SONY一共有四家,吹日本產業鏈要先搞清楚實際情況。

雁行理論

為什麼日本沒有知名手機,其實你仔細想想日本根本就是錯過了一個時代,互聯網時代缺席,消費電子行業大衰退。日本的消費電子如日中天的時候,可能美國都不放在眼裡,後來韓國的電子產品開始在國際上揚名立萬,現在是中國,然而日本從來沒有把韓國和中國當作競爭對手。在很長時間內日本都是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是亞洲的領頭羊,並推出了一個影響很大的「雁行理論

簡單說就是,日本是雁頭,第二梯隊是亞洲四小龍,然後才是中國大陸和東南亞。產業成熟的時候技術和產業會發生轉移,轉向更落後的國家和地區,日本始終維持在產業的最上游。這個模型在2000年之前一直都是成立的,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的起飛,這雁行理論已經成為笑話了。

我們再看看手機行業,手機的門檻高嗎?不高,你看羅鎚子,賈躍亭都可以做,手機的技術含量高嗎?其實很高,只是產業分工使得手機的進入門檻很低而已。手機是全球化的,看看iPhone的全球供應商分布,日本佔多少?

日本的雁行理論放在2000年之前的亞洲成立,在全球化的今天如果還有雁行理論的話,那雁頭絕對是美國,Android/IOS是美國的,高通是美國的,日本手機軟硬體的兩大核心在美國手中。對於日本手機來說它跟韓國、中國其實是在一個起跑線上,論成本又競爭不過中、韓,日本產業轉移扶持起來的三星已經發展壯大完全可以跟日本掰手腕了。

雁行理論早以被推翻了,然而卻活在日本人的心中,日本的高傲僅限於亞洲,對歐美又喜歡點頭哈腰。軟銀引入iPhone後迅速崛起,日本最大移動運營商NTT DoCoMo拒絕了蘋果搞的很被動,引進三星Galaxy系列來對抗iPhone,結果日本消費者不認可三星,導致在全球都很火的Galaxy 2等機型銷量慘淡。現在看看IDC統計的2018年第三季日本和全球市場的手機銷量排行的區別,全球排行榜是一家韓國公司三家中國公司,日本則是四家日本公司。

日本還停留在「中華酷聯」時代

為什麼在國際市場已經毫無競爭力的日本手機在日本市場還賣的不錯呢?因為運營商力挺呀,日本是一個運營商主導的市場,除了霸道的蘋果喜歡談這談那的條件,其它廠商都討好運營商。當初蘋果是與NTT DoCoMo沒談攏,當時全球有兩大運營商拒絕iPhone,另外一家是中國移動,中移動很多都是學的NTT DoCoMo。日本手機品牌的手機都是日本運營商深度定製的,阻礙了手機品牌的創新,或者說日本的手機品牌只想著如何討好運營商賺錢而沒有考慮怎麼做好手機,就像原來的中華酷聯一樣。

日本手機現在不僅核心技術缺乏,交互理解落後,甚至設計都不值一提,大翻蓋手機就不說了,就去年底SONY發布的Xperia XZ1,確認不是抄襲的幾年前的小米3?世界早以進入全面屏時代,日本還停留在小米3時代。(補充:抄襲小米3是我拿來諷刺索尼的,要是較真的話自己看看小米3之前的諾記和SONY,確實是一個風格,但是相似程度有多高?再看看Xperia XZ1和米3的相似程度有多高)

個人公眾號鏈接

日本要屏幕有屏幕、要零件有零件、要攝像頭有攝像頭,為什麼無法生產出暢銷的手機呢?

mp.weixin.qq.com
圖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