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水蜜桃君

愚人節到了!你是不是也還在惆悵有什麼法子可以治治熊孩子、整整沙雕室友、甚至...抱得美人歸?苦於傳統整人+表白方式太過幼稚,配不上你高大上的身份地位?那不如跟着心理學家看看,如何秀一波專業的操作?

你們都喜歡TA呀,那...我也是!

如果所有人都告訴你,A線段和左圖中的線段一樣長,你還會相信自己的眼睛嗎?

提到“從衆”二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羣行爲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於公衆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爲方式。研究者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6個託和一位真正的實驗參與者共處一室完成任務。任務很簡單,他們需要在每呈現一套卡片時,判斷a,b,c三條線段中哪一條與標準線段等長。

實驗開始的前幾次判斷,託和參與者一樣都一致做出了正確的選擇。而從第7次開始,我們的託便故意作出錯誤的選擇,研究者便自此觀察真正參與者的選擇是獨立還是從衆。如果你面對這一情況會作出什麼選擇呢?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迷糊了,還是別人迷糊了?心理學家阿希在多次重複實驗後發現,僅有不到三成的被試會始終保持獨立的選擇,大多數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從衆行爲

那麼,你也可以運用從衆的原理,集結一小波人,整整你的朋友們。比如:幾個人一起問他:“上週老師佈置了個作業你還記得要求嗎?明天要交的。”;兩三個人一起望向天空,吸引更多的人一起圍觀;學堂君在想,如果發條朋友圈並找一堆託給自己評論表白,男神會不會也留言“我也喜歡你”呢?

偷偷給做不到一心二用的TA一個驚喜!

想偷偷把驚喜(嚇)送給TA,卻怕被發現很糗?心理學家發現,TA可能遠沒有你想象的那樣,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研究者邀請了197名年齡介於18~35歲之間的大學生邀請觀看一段籃球賽視頻,並被要求計算運動員的傳球次數。比賽進行到一半時,研究者安排了一位裝扮成大猩猩的玩偶緩慢穿過球場。結果令人驚訝,多達40%的參與者完全沒注意到大猩猩的存在,而他們卻精確報告了運動員們的傳球次數

心理學家認爲能否一心二用,專注於手中任務的同時關注到突發情況,往往取決於人們的“工作記憶容量”。工作記憶指人們在進行學習、記憶、思維及問題解決等高級認知活動時,需要的一個暫時的信息加工與存儲機制 ,它能夠保存被激活的信息表徵 ,以備進一步加工之用[1]。工作記憶容量”可以被認爲是一種多任務的執行處理能力,而對全人類而言工作記憶容量是有限的,即使能夠“一心二用”,“一心N用”仍然不可能。

因此,如果想要偷偷製造驚喜(嚇),你可以先用一個任務讓TA注意力轉移——“你能幫我找一下手機嗎,剛剛放這兒現在不見了”,然後在TA桌上桌下搜索時,偷偷把驚喜放到TA面前,相信TA會感動哭或是...被你嚇到哭?

你今晚,別夢到哦!

如果我今晚睡前告訴你,你一定不要夢見我哦,你猜猜你的夢裏會有什麼?

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要求參與者嘗試不要想象一隻白色的熊,結果他們都表現出了思維的強烈反彈,很快在腦海中浮現出一隻白熊的形象。他也給這個現象取了個有趣的名字“白熊效應“。

那麼今天,與其似是而非試探着向TA表白,不如趁機撩一波TA。告訴TA,你今晚別夢到我哦,相信如果TA在乎你,認真思考你對TA說的話,第二天TA一定會好奇地跑來問你:“我昨天夢到你了誒,爲什麼呀?”也或許,你們的心,會因爲這個專業的小把戲,更近一點點。

那今天,你和身邊的朋友間有沒有發生什麼有趣的故事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今天是愚人節呀!不知道各位讀者有什麼安排呢?學堂君覺得,愚人的快樂不是看到對方嚇到時驚訝的表情,而是你用心創造一個機會,讓你們的關係,因爲這次整蠱更近一點點。說喜歡你、扮鬼嚇你、逗你開心都是在乎的表現呀!那學堂君也想借着這一天,偷偷告訴大家我心底的小祕密:“大學堂的讀者們!我喜歡你!"

參考文獻

[1]Lambert, A. E., Seegmiller, J. K., Stefanucci, J. K., & Watson, J. M. (2013). On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and implicit associations between advanced age and dangerous driving stereotypes.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27(3), 306-313.

原創 | 水蜜桃君

編輯 | S2

(本文由京師心理大學堂原創,歡迎轉發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徵得作者同意後方可轉載)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