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這是北宋大文學家蘇洵的名句。句中所述的「麋鹿」,俗名又叫「四不像」,是我國一種特有的鹿科動物。從考古發掘和文獻記載上來看,麋鹿自出現至今已有兩百多萬年的歷史。在先秦商周時期,其數量一度達到鼎盛。然而,在清末以後的百餘年間,由於一系列的天災和人禍,麋鹿曾一度流落海外,在中國本土滅絕。直至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外科學家和有識之士的攜手合作,才突破重重困難,使麋鹿重歸故里。

戴維神甫鹿

麋鹿又名「戴維神甫鹿」、「大衛鹿」。這個名字的背後隱藏著一段麋鹿「科學發現」的傳奇故事。

1865年,即清同治四年,法國神甫阿芒·戴維來到北京南部進行動植物考察。他行至南海子皇家獵苑以外,隔牆相望,發現這個巨大的苑囿里生活著一百多頭長相奇異的鹿。這種鹿,臉似馬非馬,角似鹿非鹿,蹄似牛非牛,尾似驢非驢,不同於他曾經看到過的任何一種鹿。

面對這些「可望而不可及」的鹿,戴維神甫並不甘心就此放棄。他反覆斡旋,買通了看守南苑的官員,終於在1866年初,以二十兩紋銀的代價得到了兩套完整的麋鹿頭骨角的標本。標本於當年被送至法國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經過館長米勒·愛德華的鑒定,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戴維神甫得到的動物標本,不僅是一個新的物種,還開創了動物分類學上的一個嶄新的屬。戴維神甫對麋鹿的發現轟動了當時的西方動物學界。

為了紀念麋鹿的第一發現者——阿芒·戴維神甫,麋鹿的外文名稱按照動物學界的慣例,被稱為「戴維神甫鹿(Pere David』s deer)」。

奇獸「四不像」

麋鹿之所以能名揚海外,不僅因為它隱秘的身世,奇特的外貌,稀少的數量,還因為它有著許多不同於其他鹿類的特點。

麋鹿是中國的特有鹿類,它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單獨的一個屬——麋鹿屬。在全世界近50種鹿類動物中,麋鹿是歷史上進化最晚,即「最年輕」的一種鹿。也是人工圈養時間最長的鹿種。

不同於多數生活在山林中的鹿,麋鹿是典型的濕地鹿類。它的蹄子寬大似牛,善於在泥沼中行走。它的尾巴是所有鹿類中最長的,而且靈活善擺,能夠助其驅趕蚊蟲。它的游泳技術高超,炎炎夏日,常成群在湖水中乘涼。它的食性特殊,喜歡採食水草和其他濕地植物。

縱觀歷史,中國的許多古代名人都曾經觀察麋鹿,或用自己的語言記錄過麋鹿的奇特之處。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中寫到:「鹿喜山而屬陽,夏至解角,麋喜沼而屬陰,冬至解角。」。這句話中,描述了麋鹿和其他多數鹿類的一個重要區別——鹿角脫落、更換的時間不同。

護鹿貴人貝福特

在戴維神甫發現麋鹿的二十多年後年後,清光緒十六年夏天,大雨滂沱,永定河發生了決口。洪水從衝進皇家獵苑,苑囿里的麋鹿被衝出苑牆,四處逃竄,多數被周圍的難民捕捉取食。十年後(1900),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他們將麋鹿洗劫一空。從此,華夏大地,這片麋鹿世代生息的故土上,再難找到麋鹿的蹤跡了。

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位令麋鹿絕處逢生的貴人。他就是一生喜愛動物,尤其酷愛鹿科動物的英國十一世貝福特公爵。自從1898年起,貝福特公爵不惜重金,將散落在歐洲動物園中的,世界上最後18頭麋鹿悉數買下,將它們放養在了英國倫敦以北的烏邦寺私家莊園中。烏邦寺莊園內水草豐美,與麋鹿的故鄉,南海子皇家獵苑內的環境十分相像。麋鹿在這裡逐漸繁衍起來。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1939),麋鹿的種群數量已經達到了二百五十五頭。

1983年底,全世界的麋鹿數量已經超過一千頭,遍及亞、歐、非、美、澳等各個大洲。這些麋鹿全部是當年十一世貝福特公爵所搜羅的十八頭麋鹿的後代。當然,它們也都是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中最後一群麋鹿的後代。

麋鹿還家

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內局勢穩定,經濟平穩發展。到了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動物學家譚邦傑先生等呼籲將流落海外的麋鹿引回中國。這一倡議得到了英國方面的積極響應。

1985年夏天,第一批22頭麋鹿乘(其中兩頭轉送上海動物園)從烏邦寺莊園飛抵北京,回到了它們闊別近百年的故土。

從1985年麋鹿還家至今,已經過去了30多年。這30多年間,重歸故里的麋鹿走出了滅絕陰影,衝破了遺傳困局,全球麋鹿數量已經超過6000頭,再無絕種之虞。


朋友,麋鹿又叫四不象,是世男珍稀動物,屬於鹿科。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因此得名四不像。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游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歡以嫩草和水生植物為食。水偶發情始於6月底,持續6周左右。曾經廣佈於東亞地區。後來由於自然氣候變化和人為因素,有漢朝末年就近乎絕種。元朝時,為了供遊獵,殘餘的麋鹿被捕捉運到皇家獵苑辦飼養。到19世紀時,只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內一群。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後,有一批被侵略者帶到英國。直到1898年被英國一位公爵購買並繁殖到255頭。1894年,北京永定河泛監,洪水衝垮了獵苑的圍牆,許多麋鹿逃散山去,成了饑民的果腹之物。自此麋鹿在中國完全消失。1983年部分麋鹿回到了北京南苑。


麋鹿(學名:Elaphurus davidianus)又名「

四不象

」,是世界

珍稀動物

,屬於

鹿科

。因為它頭臉像

、角像

鹿

、頸像

駱駝

、尾像

,因此得名四不像。

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游

沼澤

地帶,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歡以嫩草和

水生植物

為食。求偶發情始於6月底,持續6周左右。曾經廣佈於東亞地區。後來由於自然氣候變化和人為因素,在漢朝末年就近乎絕種。元朝時,為了以供遊獵,殘餘的麋鹿被捕捉運到皇家獵苑內飼養。到19世紀時,只剩在

北京

南海子

皇家獵苑內一群。在西方發現後不久被

八國聯軍

捕捉並從此在

中國

消失。直到1898年被英國購買並繁殖到255頭,並在1983年將部分個體送回中國。之後有更多的麋鹿回歸家鄉,並有部分被放生野外。

截至2011年8月,江蘇鹽城

大豐

濕地麋鹿總數達1789頭;[1]2013年6月,湖北

石首市

天鵝洲麋鹿保護區麋鹿總數達1016頭。

無法回答, 你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什麼叫麋鹿是什麼情況?你是想了解分布、珍稀程度、生活習性、繁殖資料、天敵還是別的其他什麼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