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意義上的閩南指的是泉州、廈門、漳州三個地方,除了地理位置位於福建以南外,三地有共同的語言~閩南語。

同時,這三個地方構成了一個經濟區,泉州經濟總量全省第一,鞋貿、服裝、石雕業發達,而廈門歷史上歸泉州府管轄,是一個由小漁村逐漸發展起來的新興城市,旅遊業發達。而漳州是三個城市中經濟最弱的,但其也很重要,是廈門的後廚和後花園,很多水果、花卉、水產,甚至飲水都靠漳州供給。

泉州、廈門、漳州構成閩南經濟圈,共同扶持,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閩南就是廈門、漳州、泉州三個市,俗稱「閩南金三角」

這三個市合稱閩南,其實是有歷史緣由的:

一是語言相通

三地的共同方言是閩南語,包括現在我國臺灣地區的方言,也是閩南語。甚至輻射到廣東北部的潮汕地區、閩西漳平等地,都是閩南語系。

二是地域相連

三地地域互相接壤,共同處於福建東南角,連成一片,成為福建經濟最活躍的沿海地區,也是對臺前沿。

三是文化相同

三地在民俗、飲食等方面都具有相通性。在婚喪嫁娶、日常生活習慣、建築風格等有許多共同點,共同構成一個閩南文化生態圈。


  福建簡稱閩,閩南即指的是福建的南部.從語言、文化、風俗上來劃分,閩南包括福建廈門、泉州、漳州、龍巖新羅區和漳平。狹義上的閩南主要是以廈門、泉州、漳州為主。閩南總面積有12715.56平方公里,有人口2040.531萬人(截止2016年統計)。方言通行閩南語,民間信仰為保生大帝、媽祖、關帝等。以下我們討論的主要是狹義上的閩南地區。

  閩南地區以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為主,夏季高溫多雨最高溫一般都是35℃以上,冬季少雨最冷月氣溫大雨0℃。因為有海洋的調節,氣候和環境都是比較適宜生活生產。常年有綠色植物,空氣質量好。盛產各種水果蔬菜海鮮,尤其適合喫貨居住。

  閩南金三角指的是廈門、漳州、泉州三市(以下簡稱廈漳泉)區域。廈漳泉三市經濟發達商業繁榮,形成了各自的產業集羣。例如廈門的光電產業、計算機電子通信產業等,漳州是以農副產品加工產業、石化產業等為主,而泉州則是紡織服裝產業、體育用品產業等。吸引了大量的臺商的投資,是大陸臺商投資較密集的區域。

  閩南也是全國著名的僑鄉,新中國建立前,許多閩南人下南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等地區)創業成富豪。如今有近千萬的閩南華僑華人在外。大量的華僑華人會經常回來探親投資建設,例如:集美大學、廈門大學等許多建設都有華僑的身影。

  有賴於特殊的地理位置,閩南旅遊景點和美食都十分豐富。廈門鼓浪嶼、漳州土樓、泉州東西塔等眾多旅遊景點和美麗乾淨的海灘。閩南美食極為特色,麵線糊海蠣煎燒肉糉日常喫食早已聞名,漳州蜜柚是漳州的一大金字招牌。更別說那些數不清的小喫以及海鮮產品了。

  閩南的南音、高甲戲、歌仔戲都是閩南戲劇文化的精粹。高甲戲更是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還有傳統民俗文化一直在傳承如普度、尾牙、孩子滿月禮儀等。


我祖籍石獅伍堡,從祖宗遷到閩東有幾百年歷史了,但我們還是講閩南語,和石獅口音相近百分九十以上,閩南語為全國十大方言前三,每年大年三十還有傳統風俗跳火羣,為我大泉州閩南語點贊,除了普通話,閩南語就是我們的母語,為我們會講閩南語自豪。


閩南這個概念出現在近代,一個模糊的概念,具體指漳州和泉州。

歷史上福建有過八閩 七閩之稱,如果現在東西南北中閩,只夠五閩,呵呵。

沒啥意思,現在行政劃分 以省 市 縣為單位。

你只要知道 中國有哪些省,福建省有哪些市縣就夠了。

我說的意思你可懂?


三明市區很多人講閩南話


閩南地區,古代是莆田,泉州,漳州,潮汕,


閩江以南,叫閩南,閩北,閩中,閩西,泉洲高甲戲


廈漳泉,加現歸龍巖管轄的漳平,這些地方都是傳統的閩南文化,同根同種


就是廈漳泉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