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提供正規出租車發票,金額還可以隨意調……“新華視點”記者近期在上海虹橋火車站等地暗訪發現,提供正規出租車發票成了不少“黑車”的攬客手段。“黑車”如何能打出正規的出租車發票?

提供正規發票成攬客手段

3月18日晚10點30分左右,記者在虹橋火車站到達出口看到,儘管有車站管理人員在現場維持秩序,但仍有一些不明身份人員公開攬客。

“小夥子,打車嗎?”一位中年女性詢問記者。記者問是否是正規出租車,對方回答“是專車”。記者表示需要出租車發票用來報銷,對方馬上表示可以機打正規出租車發票,“報銷肯定沒問題”。

談妥後,該女子聯繫司機,將記者和另一位乘客送上一輛安徽牌照的墨綠色麪包車。到達目的地,記者微信轉賬後,司機拿出一個長10釐米、寬5釐米左右的機器,操作一番後,打出一張金額爲75元的出租車發票。發票印有“上海銘泰出租汽車有限公司發票專用章”,出租車車牌號爲FM3270。

3月20日晚7點30分左右,記者再次來到虹橋火車站,不斷有“黑車”司機招攬生意。記者表示去浦東國際機場,且需要出租車發票,對方表示,車費240元,“可以找人打一張真發票”。

隨後,這名“黑車”司機來到一輛白色麪包車前,車內的人打出了一張面額爲297元的出租車發票。發票印有“上海強生常寧出租汽車有限公司發票專用章”,出租車車牌號爲FM7722。

兩張發票是真的嗎?記者登錄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網站,第一張發票的查詢結果顯示,這張發票於2016年1月14日由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出售,購票方爲上海銘泰出租汽車有限公司。第二張發票的查詢結果顯示,發票於2017年11月14日由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閔行區稅務局第十四稅務所出售,購票方爲上海強生常寧出租汽車有限公司。

記者撥打12366稅務服務熱線,將兩張發票信息提供給接線人員。對方表示,發票信息是真的。

打票機網上能買到,部分出租車公司發票管理隨意

“黑車”怎麼能打出正規出租車發票呢?

在轉轉二手平臺上,記者以“打票機”爲關鍵詞搜索出不少商品,售價從兩三百元到六七百元不等。一款“的士出租車手動打票機”的歷史交易量爲12臺,賣家表示,機器最低480元,出租車發票200元一卷。

在淘寶網也可以搜索到相關打票機。記者聯繫一款售價爲650元的“出租車通用打票打印機”賣家,對方表示,打票機是由市面上常見的打印收銀小票的針式打印機改裝而成,終身售後,“上車時間、下車時間、車牌號、里程、金額、等待時間、是否收取燃油費都可以自己編輯”。這意味着,“黑車”司機可以隨意打印發票,想打多少打多少。

“機器好搞,發票難買。”一名“黑車”司機對記者說,弄到正規出租車空白髮票很關鍵。

青島出租車司機徐力華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出租車公司每月給司機發放10卷出租車發票,每卷100張。“如果用完可以再找公司要。公司會說,這個票就你自己用,不要給別人。”

記者隨機詢問了一些出租車司機,他們表示,有的出租車公司發票管理較寬鬆,可以隨時領取,領取之後到底用了多少也不會去查。他們也曾聽說有人私下倒賣、出售空白出租車發票。

公開信息顯示,此前,上海公安機關曾破獲過出租車司機倒賣發票的案件。案件中,出租車司機孫某多次向杜某出售出租車發票共計1042份。

對於記者拿到的“黑車”發票,上海強生常寧出租汽車有限公司回覆稱,根據發票信息查詢發現,該發票此前曾被盜,公司去年1月曾向派出所報案。上海銘泰出租汽車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表示,發票信息是真的,但如何流出還在調查中。

徐力華告訴記者,自己身邊也發生過類似事件。有出租車駕駛員因喫午飯、去洗手間離開車輛,空白髮票因此被盜,但也存在出租車駕駛員將發票倒賣後,謊稱發票丟失或被盜。

加強出租車發票管理,倒賣發票要嚴打

上海市交通管理部門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後將繼續督促企業對每月車輛和駕駛員發票領用情況,定期組織與實際服務車次進行抽查和比對,發現異常情況及時查處。

據記者瞭解,上海市交通主管部門早在2012年就明確了出租汽車行業發票管理的相關要求,要求企業對出租汽車發票的發放、使用、結存等進行賬簿登記,嚴格專人保管,防止因管理疏漏造成發票丟失。

對於網售打票機的問題,轉轉方面回覆稱,平臺風控團隊已加強對相關物品審覈篩查,如確認平臺上賣家所售物品涉嫌違規違禁,會立即下架和封禁。截至記者發稿,在轉轉平臺搜索“打票機”已無法查到相關物品,並顯示“搜索結果可能涉及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內容,未予顯示”。

倒賣發票不僅違反行業管理條例,還面臨法律風險。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非法出售普通發票一百份以上或者面額累計在四十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授溫來成認爲,包括出租車發票在內,部分行業的發票管理存在漏洞和薄弱環節。“稅務機關和行業主管部門應組織不定期的檢查,對於倒賣發票的違法行爲嚴厲打擊,遏制這些行爲蔓延。”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楊有宗、何欣榮、王辰陽

新媒體編輯李小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