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管鍵琴和小提琴對話 給高素質觀眾帶來心靈共鳴 新聞 第1張

羽管鍵琴和小提琴的演奏交相輝映

5月24日晚,新生代著名羽管鍵琴演奏家馬漢·埃斯法哈尼與英國年輕小提琴家詹妮弗·派克合作,為廣州觀眾帶來一場集精緻與品位於一體的巴赫與當代作品音樂會。演出後馬漢跟廣州觀眾對談,他認為,羽管鍵琴和小提琴是對話式的樂器,適合高素質觀眾在室內環境下聆聽、體會和感受,“這種對話式樂器,往往給人帶來更多心靈層次上的共鳴”。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莫斯其格

圖/星海音樂廳提供

現場:

既有巴赫作品,也有為中國巡演所作的《瀑布》

當晚,星海音樂廳珍貴的巴洛克樂器——羽管鍵琴成為音樂會的主角。羽管鍵琴演奏家馬漢·埃斯法哈尼與小提琴家詹妮弗·派克一起,演繹了巴赫著名的羽管鍵琴獨奏《D大調託卡塔》、為羽管鍵琴與小提琴而作的奏鳴曲《F小調奏鳴曲》《E小調奏鳴曲》以及巴赫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等,此外還有沃爾特·皮斯頓為小提琴和羽管鍵琴所作的奏鳴曲以及傑瑞米·派克的作品《瀑布》,羽管鍵琴和小提琴交相輝映,讓觀眾近距離感受到羽管鍵琴的特別之美。

星海音樂廳的羽管鍵琴是由世界著名羽管健琴製造商、德國紐珀特J.C.NEUPERT公司製造的雙排鍵,也是最為經典及常用的羽管鍵琴,音色優美、柔和,星海音樂廳於2006年購入,是當年國內音樂演出場館的第一臺羽管鍵琴。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黃先生表示:“這場演出有點打破我對古樂演奏家的想象。很有意思的一場音樂對話,我終於聽到了星海音樂廳這件寶貝樂器的聲音。”帶着女兒到現場的譚女士則認為:“百聞不如一見,以前聽說過羽管鍵琴音質特別,現在終於有機會聽到這麼棒的演出,還有精彩的演後談,今晚真是太值了!”

有觀眾在網絡上留言:“時隔兩年,再次來欣賞馬漢·埃斯法哈尼的羽管鍵琴演奏,同樣精彩,我似乎見到了一個新的馬漢·埃斯法哈尼。上半場似乎琴的音色有點問題,特別是小提琴的音色比較幹。下半場可能調過,羽管鍵琴和小提琴的音色特別美,演奏十分精彩!兩位演奏家的配合也很有默契,下半場的演出是精品!相對於大型的演出,我個人較偏愛這種比較小型的室內樂演出。”

值得一提的是,專門為中國巡演創作的《瀑布》也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彷彿讓瀑布的水滴灑進現場每一個人的心間。據悉,《瀑布》的作者傑瑞米·派克正是詹妮弗·派克的父親,他也是詹妮弗的音樂啟蒙老師。詹妮弗介紹說,《瀑布》的靈感來源於一家人在英國美麗鄉村的一次漫步,“山林、瀑布、流水,美好的景象給父親帶來了創作靈感”。她開玩笑說,曾經建議父親“能不能不要把作品寫得太難”,但傑瑞米·派克還是在作品中加入了大量的音符,來代表瀑布的若干水滴,“還好,難度很大的音符部分都落到了羽管鍵琴的演奏上,我只負責旋律的部分”。

場外:

50萬觀眾在線賞樂感覺“很特別”

值得一提的是,當晚羽管鍵琴和小提琴的對話演出,除了現場觀眾能看到外,網絡上騰訊藝術頻道還對音樂會進行了直播。

記者瞭解到,當晚,網絡上有50萬名觀眾在線,跟現場觀眾同時賞樂。有網友認為,在線上看高雅音樂會的體驗“很特別”,“從來沒有想過能用這樣的方式看音樂會”。還有觀眾認為,線上看音樂家的演出,讓他們更渴望走進音樂廳,“希望現場感受那種最純粹、最美好的音樂”。

據悉,除了羽管鍵琴與小提琴對話音樂會線上直播外,上週末哥本哈根協奏團·巴赫《勃蘭登堡協奏曲全集》也採用了全程直播的方式,當時有超過20萬觀眾在線觀看直播,男女比例達到1:1。對於打造線上藝術平臺,星海音樂廳主任劉瑩認為:“現場的觀看是無法復制、不可替代的,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一場演出的送達率可以更廣更遠。”

對話:

馬漢勉勵小琴童,除打開琴蓋,還要打開自己的耳朵

讓廣州觀眾驚喜的是,馬漢特別注重跟觀眾交流。在前晚的演出結束後,他和詹妮弗花了近50分鐘的時間跟現場觀眾互動。此外,在5月23日晚,他還舉辦名為“至臻古樂工作坊——現代鋼琴與羽管鍵琴的異同”的講座,成功地讓觀眾瞭解到,“羽管鍵琴不是博物館的木乃伊,它是一件活靈活現的現代樂器”。

羽管鍵琴跟鋼琴“不一樣”

羽管鍵琴和鋼琴外形相似,但在講座剛開始,馬漢就強調兩者是不一樣的。馬漢說,鋼琴與羽管鍵琴唯一相似的是,他們都有鍵盤。鋼琴通過擊弦發聲,羽管鍵琴通過撥弦發聲。鋼琴雖然可以演奏不同的音量,看似有更多的控制技巧,但是羽管鍵琴能夠讓人愉快地演奏巴赫三個聲部的作品,無需顧及音量的大小對比,無需做任何犧牲和遷就,“巴赫很清楚他在什麼樂器上寫作,他是很聰明的”。

“羽管鍵琴聽起來聲音像電子琴?”馬漢對於觀眾這個提問非常贊賞。他認為,這取決於羽管鍵琴發聲裝置是一個撥片和琴絃,只有“響”或者“不響”兩種模式。但是,如果因此認為羽管鍵琴沒有表現力,沒有變化,這是錯的。

依靠演奏的細微變化,比如音符長短、輕重緩急,優秀的羽管鍵琴演奏家會讓觀眾聽到“力度”的變化。借用《意大利協奏曲》第二樂章,馬漢為大家演示了“延遲”彈奏帶來減弱的效果,以及“提早”演奏和“裝飾音”的運用帶來相對漸強和着重的效果。這些變化雖然微弱,卻是羽管鍵琴讓人魂牽夢縈的魅力所在。

在樂器對話中表現不同的樂感

據馬漢介紹,羽管鍵琴從20世紀初開始復興,並在隨後與小提琴和鋼琴一道,進入主流樂器的視野。有一部分“現代派”認為,羽管鍵琴可以演奏古樂和新音樂。另一部分“純粹派”則認為,羽管鍵琴應該演奏古樂,並且像巴赫這種作品,只適合用羽管鍵琴演奏。

在巴赫的作品中,音色層次是非常豐富、立體的,不同聲部的音樂交織在一起,而羽管鍵琴和小提琴是怎樣更好地表現這些層次的呢?馬漢認為:“巴赫音樂中不同的旋律線其實是一種自我的對話,用對話式樂器可以更好地表現其中不同的樂感。羽管鍵琴和小提琴也是對話式的樂器,他們對聽眾要求很高——聽者必須有很好的藝術素養,在室內的環境下,去聆聽、體會和感受對話式樂器,往往能獲得更多心靈層次上的共鳴。”在樂器對話中,詹妮弗則透露,小提琴的處理比較難,“我使用的是一把比較大聲的小提琴,我一直在努力控制它的音量”。

跟小琴童交流學琴“訣竅”

當晚,一位9歲的小琴童的提問引起了馬漢的興趣。小琴童問馬漢和詹妮弗如今每天花在練琴上的時間是多少個小時,馬漢說:“如果要說多少個小時的話,我的回答是一整天。”

馬漢回憶稱,自己從6歲開始學習樂器,先是學習鋼琴,後來接觸到羽管鍵琴並愛上這個樂器,雖然父母想讓他成為醫生或是律師,他卻成為了一名羽管鍵琴演奏家,“現在基本上每天起牀以後喝杯水,然後就開始一天的練習”。

回到小琴童的問題,馬漢認為,每一次練習對記憶發展都是有幫助的,而詹妮弗則表示,練習就像搭積木,“一層一層往上壘”。詹妮弗介紹說,她的練習不一定用手練,還要用腦子和耳朵練習,“比如說去旅遊、做按摩的時候,腦子裏都會在想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馬漢很認同詹妮弗的看法,“除了打開琴蓋以外,還要打開自己的耳朵,比如多來聽音樂會,多聽好的演奏家演奏音樂,這也會對你有很好的幫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