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6日Hansson向德國股市日報表示,如果經濟和通脹發展符合當前的預期,歐洲央行可以在9月之後一次性結束其2.55萬億歐元(3.13萬億美元)購債計劃。從2015年3月開始,為防止通貨緊縮,歐洲央行宣佈施行預計投入一萬億歐元的購債計劃。2016年,為推升通脹,歐洲央行兩次延長購債計劃時間,上調購債規模,並更改單股債券最大購買量。2017年,9月歐洲央行宣佈不再擴大國債購買量,逐漸釋放出結束購債計劃的意圖。但確切的結束時點一度成為討論的熱點。

歐洲購債計劃或將結束是央行退出QE的信號。據2018年的統計數據, GDP比上年增長2.5%;失業率下降到9%以下,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通脹率持續穩定在1.5%左右,同比增長1.1個百分點,達到四年來最高水平;製造業繼續繁榮,對歐元區前景信心增強,經濟將會持續走強。隨著世界經濟體逐漸復甦,歐元區出口重拾動力,全球其他主要央行也逐漸退出QE。無論從內部還是外部條件來看,都將支撐歐洲央行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儘管漢森提出9月之後,在通脹水平達到預期之後才會結束購債計劃,為歐元區經濟減速提供了一個緩衝期,但這不無可能是歐元區退出QE的一大信號。

歐洲退出QE對市場基本層面產生的影響,雖然目前歐洲央行並沒有直接宣佈終止購債計劃,但逐漸減弱的勢頭也會影響全球流動性坍縮,經濟增速減緩,歐元走強,歐元區凈出口降低,歐元區經濟復甦收到影響。

歐洲退出QE或將引發全球債務問題。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為了刺激經濟儘快復甦,各國都不約而同地調整了金融槓桿,債務規模不斷擴大,全球債務市場變得更加脆弱。

首先,債務成本不斷攀升如今在美聯儲不斷加息的壓力下,債務成本也在不斷攀升。歐元區歷時4年的量化寬鬆政策也緩慢走向終點,歐洲央行未來或將以一次或數次加息作為撤除經濟刺動力的第一步,這也使得攀升的債務成本雪上加霜。

其次,全球經濟動力端和風險段高度重疊。歐元區退出QE後減緩了經濟增速,雖然新興市場一直是推進世界經濟的主要動力,然而,當中各個國家債務規模都在不斷擴張,一旦未來某個時間點債務泡沫由於經濟增速放緩而突然破裂,將讓世界經濟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中。


歐洲央行管委漢森向媒體表示,如果經濟和通脹發展符合當前的預期,央行可以在9月之後一次性結束其2.55萬億歐元(3.13萬億美元)購債計劃。這是一個非常強硬的退出寬鬆政策的鷹派言論,市場則進一步預期全球其他央行將陸續加快收緊銀根的步伐,推升了非美貨幣,打壓美元,刺激金價的上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