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學過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嗎,有什麼感受?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無論何時何地讀起徐志摩的的這首《再別康橋》,心裡都有無盡的愜意和美感,都會為徐志摩這首真摯、雋永、膾炙人口的絕唱經典豎起大拇指!向當時年輕、銳氣、飽滿激情的徐志摩致敬!

大家知道的這個康橋,指的是什麼地方嗎,就是當下的美國劍橋大學,世界名校,光看這個校名,你就明白徐志摩可不僅僅是舞文弄墨、花前月下的吟詩公子,那可是曾經的高材生啊!徐志摩當時學的竟然是政治經濟學,可想徐志摩當年的志向有多麼的鴻大、高遠!大家都明白,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浸潤什麼樣的人,徐志摩在風華正茂的年齡,在世界名校劍橋接受西方的系統教育,他的世界觀、人生觀、社會觀一定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為徐志摩的未來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再別康橋》這詩,不僅僅是徐志摩的浪漫、懷舊和留戀,還有他在這個環境里汲取的營養和精華,那份愛戀和憧憬,多種層次的觸碰,是一個有抱負的年輕人的精華,是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年輕人,徐志摩的理想和追求,影響了他,改變了他。所以,徐志摩能夠寫出那麼美的醉人的《再別康橋》。徐志摩的康橋遊學,應該是他人生重要轉折點,他自己都曾說過:「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足見徐志摩對康橋這兩年學習帶給他的感悟是多麼重要!

徐志摩的這首《再別康橋》,讓我們真正見識他的唯美和浪漫,至於對他總是愛上別人的家的女人,林徽因、陸小曼都是為人婦的才女,都是他追求過的,讓他心醉的女人,而一生鍾情於他的原配張幼儀,徐志摩卻厭惡至極,這些都反映出徐志摩受西方價值觀的影響。所以,我們不要總盯著徐志摩的這些感情糾葛,要把他對詩壇的貢獻,他對近代文學的影響作為首選,人無完人,名人也一樣,都有不願啟齒或者撩開的一面。記住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他會讓你喜歡,相信這種美一直會流傳!


謝邀。

以前學這首詩的時候,只知道仰慕徐志摩的才華,到後來才知道,他和郭沫若、胡蘭成這些人簡直就是文人里著名的渣男…但這首詩所體現出來的情感之細膩與雋永,可謂是徐志摩代表作中的絕唱了。

以前課本上並不要求全文背誦的,但我覺得它寫得真的很好,還每天早讀晚讀都拿出阿里朗讀背誦: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全詩共7節,每節4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像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

可以說,你能在讀詩的過程中勾勒出徐志摩本人的肖像畫,又能把自己置身於英國最高學府當中,看著康橋與水波之間感傷的交相輝映,難得的一首好詩。

《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為什麼說理想幻滅呢?

徐志摩寫這首詩的時候是1928年,當時是他第三次歐遊,正是7月底的一個夏天,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後,事先誰也沒有通知,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遺憾的是他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橋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過去的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現……而時間匆忙,最終也沒有等到任何人,看完康橋就離開了這個他曾意氣風發、滿腔抱負的地方。

他在1920~1922年於劍橋大學中遊學,這裡是他所有靈感的啟發地。徐志摩在自己的《吸煙與文化》中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聽起來是挺矯情的,但不可否認康橋對他人生而言的重要性。

我一直覺得這是徐志摩此生寫得最好的一首詩。用詞精準,清麗唯美又各有其意境,其實如同宋詞一般,特別適合吟唱,以前我還給它譜過曲自己胡亂唱來著,只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再也找不回那種感覺了,不管是對詩、對文學還是對學習,我也悄悄地,就跟昨天作別了,如同徐志摩與這被寄予無限意念的康橋告別一樣……

人生就是處處是康橋,但徐志摩只有一個。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康橋下的水波,有風的時候,才會蕩漾幾下,永遠上不了岸,也成不了那個在橋上觀望幾許便揮筆寫下《再別康橋》的詩人,但其實風吹過的時候,我們還是挺舒服的~這樣的人生也不錯啊~


浪漫主義思想,細細品味還是有點人生苦短的凄美!在風華正茂的青春年華卻如煙花一閃,,唯有再別康橋至今宛宛讀來猶如風鈴歌唱,,如痴如醉!


感謝邀請!

讀過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滿滿的都是離愁。一字一句都是往昔的康橋之美,此一別,一切都成為過去,離愁之濃,突然讓我懷念家鄉的煙囪,和那黃昏時分的炊煙一樣,離愁,鄉愁,總是都是那麼讓人感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