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袁顥庭╱臺北報導】

大陸10.5代廠進入量產高峯期,預期未來3年都將是嚴重供過於求。IHS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表示,明年起經營壓力更大,舊世代生產線像是5代、6代都面臨重整或關廠的抉擇。三星因為OLED面板營收是LCD面板的3倍,甚至評估關閉一座8.5代廠,集中資源在OLED面板。

2018年開始大陸的10.5代以上新世代生產線進入投產高峯期,IHS Markit統計指出,估計從2018年到2012年間,整體大尺寸面板產能將增加31%、大約是7,770萬平方米。未來3年供過於求的比率將逐年攀高,從2018年12%、2019年14%、2020年18%,2021年將達到2023年的高峯,也意味著接下來幾年市場面臨嚴重的供過於求。

IHS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表示,京東方10.5代廠產能開出的速度比大家先前所預期的更快,讓65吋面板供給量節節攀高,接下來京東方產能還會拉昇,2019年又有華星光電的11代廠將投產,超大尺寸電視競爭會更激烈。2019年供貨於求的比率進一步提高到14%,換言之,面板廠經營壓力更大。

10.5代廠生產65吋面板,絕對比8.5代廠或是6代廠更有成本優勢。謝勤益表示,面板產業經營壓力大,一些設備老舊、生產效率低落的舊世代生產線勢必被迫轉型,甚至是關廠。

南韓兩家面板廠過去幾年已經關閉了旗下5座5代廠,三星2016年底還關閉了一座7代廠。謝勤益表示,三星OLED面板佔整體顯示面板營收比重高達4分之3,等於是LCD面板的3倍,更是主要的獲利來源,如果LCD面板業務處於虧損,還不如關廠,把資源集中在利潤更好的OLED面板。

IHS Markit指出,目前最多的5代、6代廠集中在臺灣,如果臺灣關閉一半的5代、6代廠,估計將減少1,800萬平方米,相當於整體產能當中約8%的比重。至於產能的重整,可以轉做AMOLED、或是電子紙背板、感測器等等其他應用,為舊生產線加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