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N,本科畢業於某末流211大學的文科類專業,2017年4月來日本,於2018年9月10日考上筑波大學的知能機能系統專業。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筑波大學知能機能系統專攻(知能機能システム)的考試概要和備考經驗。希望給想去這個類專業的同學們提供一點參考。

專攻概要

知能機能系統專攻隸屬於系統情報工學研究科,專攻主要分為4個大的方向:1)機器人與機械外骨骼;2)虛擬現實與媒體;3)人工智慧與智能計算;4)計量控制與計算機科學。明顯其中部分方向與CS專攻(コンピューターサイエンス)有交叉,比如數據分析,機器學習,VR,機器人等。兩個專攻考試上最大的不同在於,CS考情報基礎(編程+數字電路)和數學,知能機能只考數學(考法略詭異)。

入試基本信息和要求

知能機能系統每年有2次入試,夏季入試(6月報考8月考試)和冬季入試(12月報考2月考試),不分外國人入試,也就是說和日本人一起考筆試和麪試。從教授那得到的消息是夏季入試招收的多一些,冬季少競爭也更激烈一些所以推薦優先夏季那一次。可以和其他大學一起考(併願),但由於時間衝突不可以和筑波的CS專攻一起考。試卷題目有日語和英語兩種版本。

以上是簡單介紹,詳細信息具體請參照:iit.tsukuba.ac.jp/admis

三、 備考流程和優先順序

對於本科有好好上數學課的同學來說數學考試不是你的最大阻礙,因為大多數題目不會比同濟那2本高數的課後題(後半部分)難。推薦備考內容的優先順序為:

聯繫教授>>>口試1(數學)>=口試2(面試)>英語

為什麼?因為沒有許可不能報考。官方數據顯示筑波本科生的80%會選擇進學,而修士合格者的58%來自筑波的本科生。所以你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和日本人,還有已經當預科生的其他外國人搶名額。

建議提前3個月到半年聯繫教授,且聯繫前務必事先調查清楚:

1)研究室招不招中國人?

2)你想去的研究室在幹嘛,發過什麼文章,教授現在的方向是什麼?

3)你想去的研究室和你之前做的有沒有關係?

4)你進去之後的研究計劃是什麼?

5)你有沒有競爭優勢?

第1)點非常重要,有些研究室明目上不會說不歡迎中國留學生,但實際上從來不收。關於這點可以去看研究室和homepage裏有沒有中國人的名字,如果連續很多屆一個都沒有的話就要謹慎考慮了。

接下來2),3),4)都好好考慮,寫這些的時候日語表達,禮貌語,邏輯思維,問題意識,明確的目標,以及對該方向的知識儲備都可能是潛在的評分項。八杆子打不著邊的或者強行湊在一起的話有非常大的可能性被教授無視。

關於5),比如想去一些時下熱門的研究室(比如機器學習等)但自身條件並不太好(出生校差或跨專業)的話,考慮微調一下方向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勤查資料廣撒網,多思考後再行動。

得到考試許可之後就好辦多了,知能機能對英語的要求並不高,託業730分滿分,你只要650以上就可以壓過大多數日本人學生。所以比起英語,我認為如何用日語流利的發郵件,presentation是顯得很重要一些。接下來詳細講講考試的具體內容和對策。

考試內容和對策

知能機能的考試分為2塊,口試1(數學)和口試2(發表)。

1.口試1(數學)

先在大考場內進行「38分鐘」的數學考試,鈴響後拿上你的試捲到小考場和老師對答案「約10分鐘」,如果有題目沒做完的話可以拿到小考場內和老師說說你的思路,或者直接在小考場內的白板上作答。分數為卷面分和思路分之和。

考試範圍如下:

官方沒有給出過去問,但是從前輩們和我自身的經驗來看。總共6題12小問(全為必答題),其中3題大概率考線性代數,後三題大概率考重積分,微分方程,小概率考到偏微分和複分析等其他範圍。

線性代數:

和同濟版《線性代數》線性代數的範圍基本一致,逆矩陣,特徵向量屬於送分題盡量全對。矩陣對角化,正交化,二次型,求基底,換基也都常見考法,基本沒有超綱內容。比起考計算量,更傾向於考對概念的理解。

解析學:

微積分,微分方程,曲線積分和同濟版「高等數學」的範圍基本一致。微積分大概率考重積分的題目,注意換元換坐標系,積分上下限不要出錯就行了。微分方程會考到二階線型方程,讓你求通解和特解,課後題刷通了應該就沒問題了。

雖然每道題的計算量都中等偏小,但是考試時間非常緊張,建議大致掃一遍題目之後按先易後難的順序做,做出4~5道並且保證90%正確率的話就很有希望了。平時多練解題速度很重要。

在小教室裏對答案的時候,如果遇到沒做出來的老師會問你對這道題有什麼想法,如果能答出個一二來就也有些許加分(估計佔分比較低)。

2.口試2(發表)

主要是畢業研究的內容志望理由和之後的研究計劃的發表。需要提前做好ppt並且用A4紙彩印好,到時候放到考場的幻燈機上。發表時間很短只有「5分鐘」,我的做法是2分鐘畢業研究,1分鐘志望理由,2分鐘今後的計劃,這樣既可以把自己過去的成果展現出來,也能讓老師對你將來的計劃有個大致的印象。志望理由這種東西越簡單明瞭越好,說的天花亂墜的反而不太好所以1分鐘足矣。發表內容是死的可以提前背稿子,盡量條理清晰目的明確表達流暢就行。

關於考試內容詳細請參考:iit.tsukuba.ac.jp/admis

複習材料及經驗

1,複習材料和側重

複習材料有,高等數學上下冊+習題詳解,線性代數+習題詳解,還有就是某些日本大學的網站。基礎不紮實的情況下請務必找補習班老師帶著飛,自己看書搞不懂一個小地方可能就會花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效率極低。這裡感謝下艾享理科塾的鄒老師給我提供的全程指導,幫我節省了很多時間。

複習高數的時候不要過於糾結證明,考題擺在那裡就看你刷的夠不夠多夠不夠廣,對概念和證明的考察是沒有的。線代的考法和國內有略微不同,建議看完國內書的前提下多做做日本大學的課後題(可以在網上找到),當遇到沒見過的題型時冷靜想想它想表達什麼,對應哪個概念,平時多思考到時候才能從容不迫。

推薦這個金澤工業大學的這個網站,從高中到大學數學1,2年級的內容找得到對應的講解,內容簡單明瞭查缺補漏的時候很方便。還可以從那裡學到各種數學的日文表達,筆試口試的時候都能有一定的幫助。w3e.kanazawa-it.ac.jp/m

總體來說考試範圍不大,且大概率考的內容都比較集中,時間不夠的時候可以放棄不熟悉的部分集中上述常考的部分即可。如果時間比較充裕的話可以刷刷曲線積分,高階微分方程,複分析那些部分。對於這個專業的筆試,放棄怪題難題,提高一般題型的解題速度和正確率是最優解。

2,備考經歷

從文科轉到理工類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剛來日本的時候我並沒有得到專業的引導,不知道報考哪個專業,也不知道自己今後的方向該怎麼走。迷茫半年之後才決定了計算機。雖然過了N1但口語不好也不習慣和日本人打交道,專業基礎又不紮實心虛的不行,結果18年初才聯繫的教授。當時很多研究室都已經有名額了,發10封郵件只有1個教授回復,而且幾乎都是拒絕,這讓我倍受打擊甚至多次有放棄的念頭。

但漸漸調整心態,想了想從聯繫教授的過程中我學到了什麼?其實不斷的發郵件讓我學到了如何套路寫郵件,發什麼郵件老師回的概率高。比如先看目標教授的一部分論文,首先表示對教授的論文的研究方向很感興趣,再根據教授的論文內容提一些自己的想法和今後的方向,這樣的郵件被回復的概率要高一些。不要玻璃心,失敗中有很多經驗,汲取它們,不斷改進自己的方法,目標就會離你越來越近。

關於時間規劃,因為最初還考慮CS專業所以數據結構,數電和機組都有學習。我是初學者消化知識點需要一些時間,所以採取了一天集中一門的方法來複習。後來確定考知機這個專業後幾乎所有時間都用在數學上了。這個每個人都不一樣,大家按照自己效率最高的方式複習和做題就行。

給後輩們的一點小小建議就是,來日本後儘快決定方向,然後聯繫塾的老師讓他們幫你規劃備考,早日融入備考競賽的環境中!說實話吧,留學生是一個很容易受周圍環境影響的羣體。找到一羣和你有相同志向的人做同學,一羣肯幫助你的老師,對考學來說真的一個很大的助推力。打工呀,喫喝玩樂什麼的降到最低限度吧,我認識的一個越南人,一個星期打35小時的工1年後連專門學校都沒考上,後來一問他的同學每週都打40個小時……。同學們來留學不容易本末倒置的事千萬不要做。

還有就是一旦決定好了目標,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候。壓力大的時候就去鍛煉,身體好了抗壓能力也就上來了。逆風的情況下心態千萬不要崩,廣泛的收集各個學校的情報,截止日期,教授方向,然後根據你剩餘時間冷靜規劃,不要慌,默默刷題看論文想研究方向,默默積累下去翻盤指日可待。

最後,考試說到底還是一個概率問題。背景,基礎,複習方法,努力程度,幫助你的人的專業程度等,都是正相關的。我們掌握不了結果,唯一能做的就是想方設法提高合格的概率。

加油吧,祝大家都能考上理想的學校。

以上。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有關修士備考的任何問題,歡迎諮詢艾享君(微信:aixianglikeshu)。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