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方歆婷╱臺北報導】

時序將進入第2季財報公佈季節,在大盤行情陷入膠著之際,「成長股」再度吸引市場目光,包括英業達(2356)、中鋼(2002)11檔營運成長性佳,又獲外資連3日轉進,在基本面與籌碼面撐腰下,可望為第2季財報預告利多行情。

德信投顧表示,隨著時序進入7月下旬,接下來市場將開始專注於第2季獲利數字及展望,以獲利持續擴張的個股為優,並需以風險為首要考量。

法人指出,上市櫃公司第2季財報8月14日截止公告,若第2季營收呈年增,可望加大財報表現空間,搭配近3年每股盈餘(EPS)逐年成長者,顯示獲利穩定成長,若可再加上外資的撐腰,擁基本面及籌碼面優勢。

盤面上有包括英業達、中鋼、GIS-KY、佳世達、臺塑、臺化、大毅、創意、瑞昱、立隆電、立敦等11檔符合上述條件。

其中,被動元件族羣的大毅、立敦及立隆電包辦第2季營收成長前三名,年增26.43∼57.78%;而英業達、中鋼則獲外資連3日敲進、累積買超破萬張,青睞程度可見一斑。

從產業別來看,除了塑膠業臺化和臺塑、鋼鐵工業的中鋼外,皆為電子業,次產業則包括零組件、半導體、光電與電腦及週邊設備等。

英業達第2季營收1,269億元,年增14.2%,法人表示,在營收規模提升下,第2季獲利表現可望較前季成長,由於第3季為傳統出貨旺季,包括NB、伺服器、手持裝置等三大產品線將增溫,而隨小米掛牌上市及新機亮相,再為英業達增添題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