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3920.JPG

 

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閒。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像人間。

 

白居易白雲泉

 

IMG_3850.JPG

自古的蘇州為古人嚮往休憩的江南水鄉

許多詩人文豪也留連與此

人文薈萃的古色古香 便是這古都的代表

IMG_3922.JPG

 

 

[ 國家4A級古蹟 南潯古鎮 ]

IMG_3924.JPG

IMG_3870.JPG

IMG_3925.JPG

IMG_3927.JPG

如果喜歡古意盎然的水墨畫 我想 在南潯古鎮可以找到這樣如詩如畫的場景

位於浙江的湖州市東北部 杭嘉湖平原的南潯古鎮

說實在的 剛踏入南潯時 跟昨天去過的烏鎮比 真的是小巫見大巫

沒有特別的驚訝

因為烏鎮的光芒已經遠遠蓋過南潯

當時 在我的心中默默的記下一筆的比較

 

IMG_3928.JPG

不過 雖沒有烏鎮面積來得大 也沒有這麼霸氣的造鎮背景

南潯保有一種小而美的人文薈萃之味 

相較於烏鎮的吵雜 南潯多了分靜謐與當地文化

IMG_5923.JPG

IMG_5924.JPG

 

踏入了當時的大戶人家 感受到家廟上的一份震撼

IMG_5920.JPG

導遊解釋著 當時的大戶人家才會有所謂的“門當戶對”的概念

原來我們說的門當 就是眼前的“門擋”

IMG_5921.JPG

戶對 原來是門上成對的裝飾

而大戶人家的門檻 原來這麼的高

當時人的娶嫁 也是要經過一番波折的

IMG_5922.JPG

 

關於浙江的紹興黃酒傳統

導遊也說著 古時候的浙江有女兒的人家 家院會種香樟樹

在樹下會埋黃酒

因為古代的女子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

至於隨時都要拉生意的媒人婆們會像房仲一樣

到處巡邏看看哪邊有生女兒家 院子有種香樟樹

待香樟樹的生長及香氣推算該家姑娘應該成年待嫁

所以媒人婆會帶年紀相仿的公子來提親

IMG_5925.JPG

通常大戶人家的姑娘 不知道都會躲在樓上的某個小機關房的窗戶 都看得到提親公子的長相

還可以決定是否要嫁 (除非政商聯姻)

所以其實姑娘早就知道公子的長相 但公子相對比較不對等

不知道提親的姑娘家的長相是如何啊!

都要等待姑娘娶了之後 當日的洞房花燭夜才會一窺這個與自己廝守終生的老婆的長相啊!

是不是比現在的網路“照騙”見網友還刺激呢?

 

IMG_5926.JPG

 

而通常生小孩的父親會在栽種的香樟樹下埋紹興黃酒

待女兒出嫁時 將黃酒取出豪飲 也就是所謂的 “女兒紅“

所以大概都是陳年18年 (成年18

 

當然 生兒子亦同 埋下了紹興黃酒

期盼兒子能飽讀詩書 考取狀元 待功成名就後 在挖取陳年紹興酒

也就是俗稱的 “狀元紅”

 

當然 因早期的醫療及衛生條件不佳 若有小孩不幸夭折

父母也會將酒挖出飲用 但就稱之為 “花雕酒”

IMG_5927.JPG

 

而也有終身不嫁的姑娘的酒該如何呢?

以現在的市價 應該可以換一輛車吧?!可以趁晚年挖出好換得退休金也不錯 XD

 

IMG_5928.JPG

嘿!來往的烏篷船 因為載客而停留

抑或是有什麼好留戀的呢?

而我 在南潯古鎮留下了 一抹愜意。

 

IMG_5929.JPG

 

 

[ 貝聿銘老家代表作 蘇州博物館 ]

 

位於蘇州北部的古城歷史保護區 北臨中國四大園之一 拙政園

貝聿銘為美籍華裔的建築泰斗

最具代表作即為在羅浮宮城堡外的那無違和感的透明金字塔

當然也不乏許多世界級的建築都是出自他手

他的老家 便是蘇州

IMG_3935.JPG

他的父親貝祖貽曾任中華民國央行總裁 惟政治因素 舉家遷移香港

18歲時 赴美深造建築 並取得麻省理工學院及哈佛大學建築學位

在晚年返回蘇州獅子林祖宅 並建造蘇州博物館 供觀光

IMG_4025.JPG

IMG_4027.JPG

IMG_4028.JPG

 

然蘇州博物館最值得一看的 並非館內珍藏

而一代建築大師的  “建築” 特色

IMG_4024.JPG

IMG_3943.JPG

IMG_4026.JPG

IMG_3974.JPG

 

在貝聿銘擅用的現代建築 蘇州博物館採用白底 黛瓦的色系 拼湊出幾何圖形的前衛建築

竹林、流水、假山 在這建築的元素中 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IMG_4031.JPG

IMG_3984.JPG

而旁邊還有個太平天國的 忠王府

江南貴族的窗戶花樣 顯現出其堅持

IMG_5939.JPG

IMG_5940.JPG

 

 

[ 老蘇州的記憶 觀前街 ]

 

曾為蘇州的第一商圈 熱鬧還是非凡

但 就是不知怎麼了 少一味

IMG_4051.JPG

IMG_4050.JPG

我居然完全都不想逛 跑去當地的ZARA晃了 XD

所以就 像個觀光客般的 拍拍照交差了事吧!

IMG_5941.JPG

IMG_5942.JPG

 

 

[ 姑蘇城外 寒山寺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是唐朝詩人張繼 耳熟能詳的作品楓橋夜泊

相信大家學生時代絕對能夠朗朗上口 (因為老師都會強迫背 XD

 

IMG_4106.JPG

 

事實上 寒山寺的名氣其實遠播於這首詩

因為寒山寺的歷史已有1500

導遊解釋說 在台灣的國文老師對於楓橋夜泊有兩個解釋稍微不同

其一:“江楓漁火對愁眠” 台灣會解釋 江邊的“楓樹”與 漁舟上的燈火

但實際走訪寒山寺 哪有楓樹?!

應該解釋是豎立在那的“楓橋“ 本身

IMG_4105.JPG

其二:“夜半鐘聲到客船“中 台灣國文老師會解釋:因為張繼聽到了半夜的鐘聲才知道 船已經到了寒山寺

但 不覺得 半夜敲鐘是件很牽強的事嗎?

導遊解釋 應該是當時酒酣的張繼 迷茫中覺得是半夜

但其實已經是冬天的清晨 與半夜的光景很像 他搞錯為半夜

清晨敲鐘比較合理吧?!

IMG_4107.JPG

這是我們導遊訴說他是講解寒山寺的導遊票選第一名的驕傲解釋

我好像也相信了!

 

所以其實有時候要解釋古人的寓意 倒不如實際走訪古人當時所在地

體會一下那感受 也許有弦外之音是會被聽出來的

IMG_4080.JPG

IMG_4082.JPG

 

入口外的“寒山寺”的題字 相信許多導遊的解釋會有所不同

大多都是解釋 字中的“寒山” 是唐代唐寅 也就是唐伯虎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題字

但由於經費不夠 祝枝山要求3000兩才要題字

但住持僅得付出2000

所以“寺“字 由某秀才題之

但我們專業導遊解釋 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

 

IMG_5945.JPG

 

因為 以當時祝枝山的名氣 根本不缺這經費

且對於題字這歷史悠久的大廟是無比的榮幸

寒山寺講解第一把交椅的導遊推翻了這個理論

然後我又信了!

 

IMG_4109.JPG

 

不得不誇我們導遊小朱真的超會講的 許多觀光客都會圍過來一起聽他講解

重點是 他的解釋與講解歷史都無懈可擊

 

因為他的外公正是中國的歷史史學家教授

許多在這聽到的歷史跟從小到大的歷史 真的都稍有不同

對我來說 有點衝擊啊!

但又覺得慶幸 可以聽到不同的說法 可以加以判斷那歷史的真假 或是那不同角度的解釋

IMG_5946.JPG

IMG_5947.JPG

IMG_5948.JPG

 

 

[ 陽澄湖 大閘蟹 ]

 

中秋時候 便是大吃大閘蟹的季節

因為這時候的大閘蟹最肥美 蛋 蟹膏最多

IMG_4129.JPG

不過 今年的大閘蟹似乎沒有這麼肥美

且幾乎都是拿到公的 沒有蛋 只能品嚐蟹膏

不過 3隻大閘蟹 人民幣 50元 算也超便宜啊!

IMG_4128.JPG

 

吃完後 我們今晚住五星的西班牙連鎖的無錫的飯店

好好休息 隔天去無錫及上海

 

IMG_4127.JPG

IMG_4130.JPG

IMG_4131.JPG

 

((( 待 續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