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利用美国航天局“卡西尼”号探测器的观测数据,解开了关于土星的两大谜团——自转周期和土星环的年龄。

“卡西尼”号绕土星在轨运行的艺术画(来源:NASA/JPL-Caltech)

对地球、冥王星这种固态表面的行星来说,只要找到一个地面的参照物,如山峰或湖泊,就可以测量自转周期。气态行星则困难许多,它们没有固态表面,没有稳固的参照物,就算木星大红斑是个相对稳定的气旋系统,但实际上它的位置也并非固定不变。但好在木星有着强大而稳定的磁场,

更重要的是,木星与地球一样,磁轴并没有和它的自转轴对齐。这给科学家带来一个便利条件,即通常磁场来测量行星的自转速率——当行星旋转时,磁轴会摆动,相应的无线电波就会呈现周期性的变化。2001年,木星的自转周期已经被精确测量,为9小时55分30秒。

4个气态行星的磁场与自转轴(来源:网络)

然而,土星上连个木星上那种“咸鸭蛋”都没有,带状环流风也有很大不确定性。更要命的是,土星的磁场很独特,而且磁轴几乎与自转轴完全重合,因此,土星的自转周期是多少我们一直掌握得不够准确。“旅行者”号曾对太阳系第二大行星的自转周期做过测量,得到的结果是10小时39分22秒(Desch & Kaise, 1981),但是“卡西尼”号曾给出10小时45分45秒(Gurnett et al., 2005)和10小时47分06秒(Giampieri et al., 2006)的结果,安德森、舒伯特(Anderson & Schubert, 2007)以及拉维特·海尔德(Helled et al., 2015)等人则给出了10小时32分44秒的答案。

“卡西尼”号拍摄的土星环(来源:NASA/JPL-Caltech)

来自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UC Santa Cruz)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的研究生克里斯托弗·曼科维奇(Christopher Mankovich)利用“卡西尼”号的最新数据发现了新的线索,秘密就藏在土星环中。在“卡西尼”号环绕土星工作的时候,对布满冰冷碎石的土星环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细致观察。曼科维奇借助“卡西尼”号的数据发现土星环会对土星本身的振动作出反应,其作用类似于用来测量地震引起震动波的地震仪。土星内部某些频率的震动会引起其自身引力场的变化,而土星环中特定位置上能够在特定时间里“检测”到引力场中的变化,在它们环绕土星运动时能周期性地积累一定的能量,而能量能以某种可观测的波的形式被带走。这种奇特的表现给天文学家一个很好的启发,可以被巧妙地用来测量土星的自转周期。整个机制相当复杂,如果你看不懂没关系,只要记住结论——通过土星环的某些特征得出土星的自转周期为10小时33分38秒。“卡西尼”号项目科学家琳达·斯皮尔克(Linda Spilker)说:“这是一个非常可靠的结果。”相关研究成果于1月17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期刊上。

近期对土星的新认知(来源:NASA/JPL-Caltech)

与此同时,关于土星环本身的研究也有了新的关键性成果。1月17日,罗马萨皮恩撒大学(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卢西亚诺·伊斯(Luciano Iess)等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根据“卡西尼”号探测器重力科学数据研究发现土星环形成于1千万年至1亿年前,换句话说土星环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形成于“恐龙时代”。

土星与地球差不多形成于同一时期,大约45亿年前。不过,其标志性的光环似乎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有迹象表明,土星环很年轻。但是多久之后呢?

为了计算出这些环的年龄,科学家们不仅需要测量环的质量,还要近距离观察其细节特性。虽然研究人员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通过“旅行者”号探测器进行了遥感测量,但是由于飞船距离土星还十分遥远,并未获得十分可靠的信息。2017年“卡西尼”号最后的旅程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观测数据,当时航天器22次从土星和土星环之间穿越。

“卡西尼”号穿越土星环的想象画(来源:NASA/JPL-Caltech)

“卡西尼”号每一次在那么近的距离上掠过土星,都能明显感受到这个巨型行星引力带来的影响。虽然航天器产生的速度变化极小极小,但是科学家仍然能够使用巨大的天线接收到“卡西尼”号无线电信号的细微变化,哪怕是小到1毫米/秒不到的速度变化。由此便可计算出土星和土星环的质量。测量结果表明,土星环的总质量只有约1.54×1019千克,仅相当于土卫一的41%,月球的万分之五。没想到看似宽大的土星环质量却如此之小。再加之我们早已了解到土星环非常明亮,因为主要由冰粒构成;然而它们却没有(或者你可以说成“还没有”)被星际碎片和尘埃染黑。于是,这两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叠加在一起几乎就能确定两条推论:第一,相对于土星而言,土星环非常年轻;第二,土星环来源于一颗彗星或更早一代的小型冰卫星,由于它离土星过近而被撕裂。

土星环(来源:NASA/JPL-Caltech)

基于土星引力场的研究还给另一个困扰人们许久的问题带来一丝光明。根据论文合著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伯克哈德?米利策(Burkhard Militzer)开发的气态行星内部模型,土星内核的质量可能是地球的15~18倍。还需要多说吗?“卡西尼”号的身后遗产正体现出越来越多的价值。

打 赏 通 道

订 阅 通 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