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咖會在推送的「大部分研究發表時,會隱瞞安全性問題?!」的文章中,提到了不良事件的效應值(OR或RR)。很多小夥伴曾反映說:OR和RR,就是傻傻分不清楚啊。OK,今天,我們就先教你搞定RR值!

病例對照研究和隊列研究都可以評價暴露因素(Exposure)和疾病的發展是否存在關聯,以及當這個關聯存在時,強度有多大?

(Tips: 暴露,是指具有某項特徵(如年齡、性別等)、某行為(如吸煙、高脂飲食等)或接觸某種待研究的物質(如霧霾、重金屬等))

當我們開展一項隊列研究時,我們要回答的問題是:暴露組研究對象的發病風險是非暴露組研究對象的多少倍?這個「多少倍」就是我們常說的RR(Relative Risk, 相對危險度)。

RR = 暴露組發病風險/非暴露組發病風險

當然,RR不一定是發病的相對風險,也可以是其它事件(比如懷孕、殘疾、死亡、不良事件等)的相對風險。

表1. 不同研究因素和結局的RR值含義

顯然,RR值是兩個率的比值,因此一定是正數。當得到一個RR值後,又該如何解釋呢?

表2. RR值及其意義

那麼,RR值又如何計算呢?

表3. 隊列研究中RR值的計算

上表中,暴露組的發病率為a/(a+b),非暴露組的發病率為c/(c+d),按照RR值的定義:

RR = 暴露組發病率/非暴露組發病率 = (a/(a+b)) ÷ (c/(c+d))

例如,某研究者想觀察吸煙與冠心病發病的關係,開展了一項隊列研究。研究對象為5000名吸煙者(暴露組),6000名不吸煙者(非暴露組)。前瞻性的觀察1年後,冠心病的發病情況見表4。

表4. 隊列研究中RR值的計算

在這個例子中,吸煙者(暴露組)發病率 = 98/(5000人*1年) =19.6/1000人年,不吸煙者(非暴露組)發病率 = 103/(6000人*1年) =17.2/1000人年。

RR= 暴露組發病率/非暴露組發病率 = (19.6/1000人年) ÷ (17.2/1000人年) = 1.14

在實際研究中,計算RR的同時,還應當計算RR的95%可信區間和相對應的P值。之後,根據統計分析結果和專業知識,就可以判斷該暴露是結局事件的危險因素、保護因素還是無關因素了。

另外,也可以計算多個暴露組對於非暴露組(參照組)的RR值。2016年8月,BMJ發表一篇關於飲酒對女性受孕能力影響的研究,部分數據見表5。

這個研究分別計算了每週飲酒1-3份、4-7份、8-13份和≥14份的女性,相對於每週飲酒0份的女性受孕率的比值(即RR值)。

(微信公眾號:醫咖會。用生動有趣的形式傳遞醫學新進展,重點探討臨牀研究方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