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我專門研究過這個問題。國家對外匯交易一直是取締的,如果有肯定是沒人舉報。而原油貴金屬問題比較複雜。目前好像就國務院批准過一家浙江的現貨平臺,其他的平臺沒有一家是國家批複的,所以商務部去年好像說過他們從沒批複過任何原油平臺,事實上這種現貨平臺屬於金融範疇商務部也管不到。但是國家的部門雖然不批複,證監會卻把批複權下放到各省的金融辦。金融辦自己批複自己監管,難免有權力尋租。而且這種平臺可以給地方政府帶來稅收,何樂不為?!

從一個專業投資者的角度來看,現貨確實豐富了不少國內期貨外的品種,讓投資者有更多選擇。但是監管不到位,出現很多亂象。而且放大了普通投資者的人性,所以普通投資者基本都是虧的(也有些技術高超的牛人賺到錢搞垮會員或平臺的)。

其他行業不知道,中國金融業歷來都是先亂再治。比如以前的期貨,現在治理得也很到位了。至於現貨會不會到位,不太好說。但是母庸置疑的是金融辦終於找到了存在感!


在地方政府都有人罩著

上次寫過關於現貨的答案,但是大知乎不給顯示,這次懶得寫了,直接粘帖,看看效果如何

謝邀!

首先申明:期貨從業八年,從不碰現貨平臺!

解釋下原因:

法律風險:一行三會明文通告,目前國內所有現貨交易平臺均為非法(原油期貨亦然)。

邏輯悖論:期貨是遠期合約交易,所以在交割期到來之前,所有自然人均可參與合約買賣,多空隨性。但是現貨呢?啥叫現貨交易?就是即期交割的商品買賣。試想一下,除了生產商和貿易商,其他人如何才能進行空單操作?只能多單單向買進。這樣就帶來兩個問題:1、普通人誰會沒事成噸地買進大宗商品?2、若支持此類平臺普及,現貨商勢必在平臺上瘋狂賣出產品,何必費那個力氣搞銷售、搞計劃?這樣一來,就不是在炒現貨了,介特麼是在炒國運、炒政治環境啊!哪個國家的管理層會腦殘到發展這類平臺?

以上,對應到題主的公司業務,合不合法,矛盾在哪兒,不用再多說了吧?

再說說原油期貨:

誠然,去年證監會確實發文說要嘗試研究推行國內原油期貨交易盤口(官網上可以查得到),這個文件也被當下國內各種原油期貨黑平臺廣為引用,在這個問題上,我連證監會都不看好!

發展原油期貨交易平臺,基礎是什麼?是原油進出口以及買賣交易的全面放開!

想想這是在動誰的蛋糕?

說好的專買專賣呢?說好的壟斷經營呢?兩桶油同意了嗎?

說好的交通稅費呢?說好的價格指導呢?交通部同意了嗎?發改委同意了嗎?國務院點頭了嗎?

利益真動到了這個層次,估計連政治體制改革都已經拿下了!

證監會算啥?呵呵!

太拿衣服了!編輯於 2016-05-13作者保留權利編輯於 2016-05-13作者保留權利


根據幾個回答我在網上看了下,確實在2015年12月20日,李克強總理簽發了關於設立中國(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批複文件。(中國(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是國內唯一由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大宗商品交易管理與監督中心,其地位及影響力不言而喻。)

中國(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下設兩個交易所一個是舟山大宗(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一個是寧波大宗(寧波大宗商品交易所)。但是兩個大宗商品交易所均為實物交割。由於實物交割流動性差,成本高(庫存成本)不存在單純的投機套利空間。這也符合李克強總理在2015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到的」要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強大型農產品批發、倉儲和冷鏈等現代物流設施建設,努力大幅降低流通成本。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改變傳統的物流形式,減少中間環節的消耗,降低物流成本。在這一方面大宗商品現貨交易所還需要繼續加大投入,完善自己的倉儲物流體系,交易以實物交割為目標,避免純投機性交易。「-----------------------------------------------------------------------------------總結1.現貨只涉及實物交割,任何現金交割的產品都不叫現貨2.實物交割由於流動性差,成本低就不存在投機性(請翻看基金從業,證券從業 甚至CFA 都會告訴你期貨就是因為現貨的這種不足產生的。)3.綜上得出,如果平臺跟你說現貨投資賺錢還不用你租倉庫存儲並且沒有三方存管。基本可以斷定是非法平臺。---------------------------------------------------------------------------------
因為鬧的事不夠大
利字當頭啊,我是政府我也願意牽個批文打打擦邊球,更何況整個行業地位未定。像如今的各種文交所,郵幣卡之類的,也是如此。都是在金融創新的旗幟下引出來的亂象。
得有好處才能取締。沒好處的事情為什麼要辛苦去做呢,換了你也不會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