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夏日假期,前往臺灣旅行的人士要小心防範野外恙蟲叮咬了。

臺灣疾管署表示,當地正值恙蟲病 (又名「叢林斑疹傷寒」) 流行季節。據瞭解,恙蟲病於去年6至7月出現一輪病情,近期有再度活躍的趨勢。恙蟎會在草叢中出沒,若被其叮咬可能會引發肺炎或肝功能異常,死亡率高達60%,個案以臺東、花蓮及南投為多。      

當局指,恙蟎會停留於草叢中,伺機攀附到經過的人類或動物身上,若遭其叮咬便會有機會感染。恙蟲病的潛伏期約為9至12天,患者會出現持續性的高燒、頭痛、背痛、出汗、淋巴結腫大,約發燒一週後皮膚會出現紅色斑狀丘疹,恙蟎叮咬處通常會有無痛性焦痂 (eschar),是此病的重要特徵。感染者如未經適當治療,死亡率可達60%。

恙蟎會停留於草叢中,若遭其叮咬便會有機會感染。(網上圖片)

疾管署又提醒,無論是平時於郊外工作,或放假期間進行踏青、露營等野外活動,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手套、長筒襪及長靴等,並將褲管紮入襪內,於皮膚裸露部位塗抹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驅蚊劑,離開草叢後應儘快沐浴並換洗全部衣物,避免遭恙蟎叮咬感染恙蟲病。

疾管署也呼籲,市民在野外活動返家後,若出現恙蟲病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活動史,或有無出入草叢等情況,以供醫生診斷時參考。

本港衛生防護中心資料則顯示,恙蟲病又名叢林斑疹傷寒,可經由受感染的蟎叮咬而染病,是本港常見的「立克次體病」之一。

衛生防護中心 (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