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界和阿修羅界發生戰爭

情勢危急

兩位天人請人間的一位小沙彌幫忙

他能成功平息戰事嗎?

當年武則天派人到西域把八十卷《華嚴經》請回來以後,法藏大師也參與了翻譯,其中還有一位來自於闐國的大德叫因陀羅般若,他在翻譯的時候給法藏大師講了一個親身經歷的不可思議的事件。

敦煌壁畫中的阿修羅形象

他在於闐國修行的時候,有一位同參道友名般若彌伽薄。當時這位般若彌伽薄還是一個小沙彌,由於他的善根和因緣,他對《華嚴經》的信心很大,所以每天都誦《華嚴經》,非常歡喜。

有一天,在他面前突然出現了兩個人:“法師,請你慈悲幫我們一個忙。”

他說:“什麼忙啊?”

“生死攸關啊,你如果不幫我們,就會有很大的一場戰爭爆發,衆生會陷入災難。”

他說:“我一個小孩子,又是出家人,沒有錢,也沒有力量,我怎麼能幫你們呢?”

他們說:“法師你不知道,我們需要你的幫助,請你來爲我們誦《華嚴經》。”

“那你們從哪裏來?”看到那兩個人指指上面,他想可能是天人。

他也很害怕,不知道天上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狀況。不過作爲出家人他有這個因緣,也有慈悲,他不能不答應,就問:“怎麼去?”

那兩個使者說:“法師,請你閉上眼睛,其他的事情就交給我們。”

於是小沙彌就閉上眼睛,轉眼之間到了一處大光明的地方,帝釋天王親自來爲他打傘:“法師,請您坐上我的寶車。”

他問:“發生了什麼事?”

“阿修羅無故挑起事端,說我們天界果實的根在他們那裏,我們不應該摘果子。因爲這個小小的事件,就興兵討伐我們帝釋天國。”

小沙彌說:“我能做什麼呢?”

天王說:“法師,請您誦經就好。”

沙彌想:這是我能做的事情,也是很簡單的事情,於是就答應了。

只見諸位天衆前面燃燒着不可思議的妙香,幢幡寶蓋,天樂陪伴,天界的寶車無風自動。來到戰場,他就只是一念端坐,開始誦經。

佛陀妙法的功力,慈悲的力量不可思議。我們看到觀世音菩薩發願:“我若向地獄,地獄火熄滅;我若向修羅,嗔心轉慈愛。”願就有這樣的力量,法的力量——法界的光明藏能夠轉化我們的思維。

身爲阿修羅就是有我執,但他們在法的光明當中突然就恢復了他的佛性——“哇!打仗是很沒意思的事情。”一念潰逃。

天衆都很歡喜:“哇!我們又發現了生命的另外一個境界,我們每天只知道享樂,沒想到阿修羅會無端生事,我們也應該精進修行。”

雙方都蒙法的利益,提升了對於生命的理解和境界。

這個沙彌也很高興,帝釋天王也就是我們說的玉皇大帝,對他說:“法師您太偉大、太好了!化干戈爲玉帛。您說您要什麼,我該怎樣來報答您?”

沙彌說:“別的我什麼都不要,我就要一樣東西行不行?”

天王說:“你要什麼儘管說,沒有問題!”

“我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我只要這一個。”

帝釋天王一聽就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了:“法師,這個不是我能給你的,如果我能給你,我自己也能夠受用啊,我也早就脫離了我的侷限了啊。”

法師說:“那好,我自己來努力。”

諸天把小沙彌送了回來,他又回到了於闐國。從天界回來以後,他身上粘了天界的香氣,一生走到哪兒都有特別殊妙的香味,有的病人聞到這個香味病就會好,真是不可思議的生命現象。這位般若彌伽薄法師臨終的時候非常歡喜自在,他說我要去佛國了,跟大家告假。

我們談一下《華嚴經》不可思議的力量和作用。在歷史上爲什麼人類發現了它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和作用而不斷爲智者所遵循呢?當我們明白其內在原理的時候,是容易相信的。從我們有限的思維當中發現它的合理性時,我們就能夠接受了。如果超越了我們的思維和想象,我們就沒辦法接受。

所以“法界”“因果”“緣起”“理實”(見註釋),就是從這八個字的角度去探討《華嚴經》的本質。如果不瞭解緣起,人就沒有辦法提升自己,總是在感性、違背自然法則的不斷錯誤當中,沒有出路。

《華嚴經》說,要向衆生去學習,上求佛道,下化衆生,這是它的實踐。從理論上的認知到實踐上的落實,是《華嚴經》的兩種學習方法。

——如孝法師

【註釋】因果、緣起、理實、法界:《華嚴經》以因果緣起理實法界爲宗,說菩薩以菩提心爲因而修諸行,頓入佛地的因果,顯示心性含攝無量、緣起無盡、時空行願等相涉相入、無礙無盡的理境,及佛果地寥廓無礙、莊嚴無比的勝境。

相關文章